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京都”之后是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15:52 新民周刊

  长达8年的博弈并没有因为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而尘埃落定,但无论实施过程如何艰难,人类毕竟已 经开始收拾旧山河,不让温室效应将自己埋葬。

  撰稿/黄 祺(记者)

  为了不见“后天”

  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热——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最近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称,2005年的气温有可能超过1998 年,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高温是一个较弱的厄尔尼诺现象和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1998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是全球历史记录上最热的5年。每到酷暑或是 暖冬,街谈巷议中总会出现“温室效应”之类的专业词汇。2004年,美国大片《后天》获得了70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这部环境灾难片讲述了全球气温升高后,海平面上升,城市被淹没和冰封。

  近日,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专家比尔·黑尔发表了一份全球气温变暖的时间表,专家认为,到本世纪中期, 也就是大多数现在的年轻人都还健在的时候,我们将看到这样一个世界: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频繁发生,数万种野生植物资源开 始灭绝,15亿人面临水和粮食的短缺。

  金大卫——英国首相首席科学顾问和科学技术办公室主任,他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 为严重的问题——甚至比恐怖主义的威胁还要严重。”

  没有人希望看到“后天”的来临,所以,多年以来,政府、科学家、非政府的环境组织都在呼吁各国采取有效手段, 控制可能引起温室效应的人类活动。

  《京都议定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这是一份旨在控制温室效应、要求缔约方共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公 约,它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要求世界各国履行自己对于缓解温室效应的责任。

  温室气体是加速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地球的温度取决于日照的热量和地球本身向宇宙释放的热量的平衡。现在 ,人为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逐渐提高,被认为是“温室效应”增强、地球表面温度越来越高 的原因。与人类活动关系紧密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氢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6种。

  由于燃烧石油、汽油和煤炭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往往是各国最重要的产业,它们创造的 财富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每一个人的生活,所以,尽管政府和民众都能意识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但将这些控制 措施付诸实践却举步维艰。

  漫长博弈

  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一天被很多环保人士视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京都议定书》明确了各国对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所要承担的责任。其中规定,以1990年各缔约国的温室气体排 放量为水平基准,要求《议定书》附件中列明的38个国家必须在2008年到2012年间,使其温室气体总体排放量比1990 年减少5.2%。

  在这些国家中,欧盟各国的减排任务是8%,美国是7%,日本是6%。由于原先的排放量比较低,条约允许澳大利 亚等国家在1990年的基础上增加8%的排放量。《京都议定书》没有对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提出具体的减排要 求。

  达成协议的过程充满了讨价还价。这一串简单的数字是各国经济利益和全球环境利益博弈的结果。

  2001年3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使《京都议定书》搁浅。按照规定,《议定书》生效的一个条件是:加入协议的“ 发达工业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需达到所有发达国家1990年总排放量的55%”。美国是温室气体的头号排放大国,其 排放量占发达国家1990年排放总量的36%。

  美国退出的理由非常简单:减排任务会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另一个让美国耿耿于怀的原因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 国家被排除在承担减排责任的名单外,而这些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不小。

  事态最终因为俄罗斯的加入而出现转机,2004年底,俄罗斯加入了《京都议定书》。由于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 量占发达国家1990年排放总量的17%,它的加入直接促使《京都议定书》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顺利生效。

  美国的突然变脸和俄罗斯态度的转变,让我们可以窥见这8年漫长谈判中,各个利益集团之间争论的激烈程度。

  剑拔弩张的情形不仅出现在会场上。

  “不管他在什么地方出现,大家都会很紧张。”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项目主任喻捷所说的 这个人叫唐·帕尔曼,他是一个美国律师,在很多场合,他都会代表一个叫做“全球气候联合会”GCC的组织发表演说 。这个组织代表了一些大石油公司和汽车企业的利益,唐·帕尔曼的主要观点是“气候的变化是不确定的。限制排放会影响经 济的发展”。

  “绿色和平”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第十轮缔约方会谈,他们的政策顾问史蒂夫·索耶一直批评美国退出《京都议定 书》的行为。有一次当史蒂夫·索耶走出会场大门时,他意外地与自己的大头像海报撞个正着,海报上写着反对他的口号:气 候杀手——史蒂夫·.索耶。这些细节也为这种“勾心斗角”提供了佐证。

  “京都”之后是春天?

  “下一阶段,需要政治家拿出更多勇气”,“绿色和平”的喻捷在参加庆祝活动后,还是对《京都协定书》将来的命 运保持着谨慎的乐观,“生效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不会一劳永逸,下一阶段还要进行更加艰苦的谈判。”

  毕竟,控制温室效应的目标需要通过各国的具体行动实现。所以,政府官员也把目光聚焦在《京都议定书》真正落到 实处的过程。

  “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交易机制”(ET)和“联合履约机制”(JI)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 三个灵活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是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关系最为密切的机制。这一方案允许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通过提 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在另一国投资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并将因此减下来的减排额返还投资国,冲抵减排义务。

  相比在本国改造技术所需要的成本,发达国家更愿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因为这些国家的减排成本要低得多,而发展 中国家也能从这些合作项目中得到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在发达国家,减排一吨二氧化碳需要80到100欧元,但在我们国 家,他们却只付费5到6欧元。”一位官员说。

  国家发改委气候办主任高广生日前透露,我国已经正式批准了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和北京安定垃圾填埋气项目 两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还有一大批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清洁发展机制”在理论上是一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方法,它把“减排任务”当作可供交换的特殊“商品”, 促使各国政府和行业将资金和技术投入到减排工作中,增加它们关注环保的动力。

  但是,“清洁发展机制”的实施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很多环节上的障碍还有待清除。首先,申请“清洁发展机制”项 目的过程专业性比较强,喻捷介绍说,在德国等国家,政府出资建立了相关的咨询服务机构,帮助企业获得项目。但在我国, 企业还没有和国际机构打交道的经验,而咨询业又不够发达,企业申请项目存在难度。另外,政府对企业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 如何分配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她担心,这会影响企业申请项目的热情。

  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来说,虽然暂时能够在《京都议定书》中获得收益,但是,2012年以后,它们很可能同样 被要求承担减排责任。有预测表明,中国到2025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而我国现有 的能源效率非常低,大约是日本的六分之一,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一旦被列入减排国家名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巨大的 压力。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