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摄影记者及专家谈抓拍骑车人摔跤聊天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23:55 新浪网
摄影记者及专家谈抓拍骑车人摔跤聊天实录(2)

图为中国摄影报副总编辑李全在聊天过程中。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主持人:咱们现在的连线暂时就到这,我们接下来问一下几位嘉宾的感受了。刚才咱们听了当事人的叙述。先从李全问起,你对这个事情什么看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我们新浪投票率,大概一半对一半,有一半支持,有一半反对,您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李全:柳涛这件事情,我在多年前有过类似的情况,有一年我去新疆红旗拉甫山口,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公路上,因为泥石流把这个公路冲断了,那是很繁忙的边境公路,这样很
多巴基斯坦过往客商,还有我们很多中国的过路客人,大家一起搬石头,临时加固这个公路,因为帕米尔高原上公路损坏情况是经常的。我作为一个摄影人,我想我多搬一块石头意义也不大,我的职能可能更多我是拿起照相机来,来把这个场面记录下来,来把中巴两国工人共同为了保障交通畅通,大家一起做艰苦的努力。所以柳涛刚才所讲的他拍摄的经过,以及他当时的思维的过程,我觉得都是作为一个摄影记者很正常的思维,我很能理解他。

  包括摄影记者也好,还是包括发搞的编辑编也好,都是受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的责任感的驱使。

  对这个问题我想我们还要做一些具体分析,如果说在过去我们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更多的是作品的冲击力,它所能起到的社会影响,在实践当中我们现在遇到了新的问题了,这种职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之间一个矛盾冲突,今后可能这类现象会越来越多,如果说过去我们媒体运营的社会氛围,这类的情况,这类的矛盾还不太凸现的话,这一次可能给我们开了一个头,今后这类情况可能还会出现。再次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当然我们也不希望这些重演,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一个什么样的行为准则,我觉得这倒是我们这次讨论应该得出一个有益的结论。我觉得问题倒不在于说究竟当时应该先拍还是应该先树个杆什么之类的,做任何事情我们讨论任何问题,应该有一个分析的前提。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这一点,我看到有一位支持柳涛的网友这样说的。

  网友:这位记者可以说真的刺激了国人麻木神经,具有里程碑意义。

  主持人:是否把这种反映社会现实,非常有冲击力的图片直接用到我们报纸或者电视中来呢?

  李全:我觉得问题不在于用,用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组照片它还不是那种很血淋淋的镜头。无论是作为我们摄影行业内的人来看,还是作为一般的普通受众来看,应该肯定这组照片都是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非常好的照片。问题在于,我们讨论任何问题,都应该明确一个前提,要有一定的界定。

  现在矛盾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就是守株待兔的方式,守株待兔是什么含义呢?它是预见到这个骑自行车的人要摔倒,而且可能应该这样说,它也是在等待预期这种情况的出现。

  曾璜:我想我接着李全的话往下说,我可能跟李全老师的观点有一点点不太一致的地方,在我们新闻事业的伦理道德的整个的考虑中间,他不单单涉及到怎样拍,他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获得影像,同时也包括这个照片怎么样在媒体上使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就举一个例子,我们实际上来说我们看到这组照片,假如一个媒体以三个不同方式来报道,也许受众接收到的信息也不一样。第一组照片他们报社福建东南快报的使用,它在使用的时候,它的图片编辑加了一个编后语,他说“如果是雨天,如果路面没有积水,路上的坑一目了然也许不会害人,但是如果施工单位及时把它填平,这些意外不会发生,也许施工单位不想害人,但是安全无小事大家切忌。”这是这个报社使用这组照片的说明。我查了一下,我们新华社使用这组照片的时候,用的图片说明是报道天气,说“厦门下了雨了,积水了”,仅到此为止。这样读者在接收信息后的反应就不会一样。新闻事业伦理道德涉及整个链条,陈力丹老师在使用影像这方面,他的伦理道德案例非常多,请陈老师讲一下。

  陈力丹:关于这方面我马上想到我们历史上一件事,有一年北京到上海一列火车颠覆了,一节车箱一百多位青年,那个车箱刚刚颠覆的时候不会有抢救的人来,那个车箱有一位是浙江省一位记者,他受了轻伤,奋不顾身救其他的乘客。等到大规模人赶来抢救的时候他马上变成记者,因为他意识到他本身是一位记者他要开始采访,回去以后他写了很多现场采访的报道,当时有人就问了,遇到这种重大灾祸的时候你是先报道还是先救人?他说这并不矛盾,看当时条件,如果事故刚刚发生没有其他人营救的时候,我首要任务是救人,因为你是人,当有大规模人救的时候,我就回到原来职务上,我是记者,我要采访,这个记者把这个处理非常好。

  我还想到一件事,我们历史上有一位获奖的新闻奖记者,是一个外国记者,他报道是非洲的一个饥民,一个孩子,骨瘦如才,要被老鹰给叼走,虽然获奖了马上有人谴责他,你看到这个孩子有危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把这个危险镜头拍进来,你却不救这个孩子,你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哪去了,这种情况下他受到很大的压力,最后这个记者自杀了。这是一个悲剧。作为一个新闻记者你在面对很多事实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两难选择,首先要想到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职责,第二想到作为记者的基本职责,这个不能够颠倒。可以说在大部分情况下,这是能够分清楚的。当然在极个别情况下要权衡利弊,小利和大利的问题,如果你拍摄这个镜头,能够警示千百人,避免千百万人生命,这个情况下也许有一定道理。但现在看来这个还没有这样大的价值,有必要叫一个人或几个人连续摔倒来警示社会把这个坑填上,恐怕没有这么大的必要。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这件事,记者当时是无意识,因为我们现在没有进行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的教育,按一般的工作程序去做了。我想没有必要谴责他什么。但这个事作为一个教训,或者启发我们考虑建立一种相应的新闻职业规范,这个规范不是抽象、一些口号。比如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社会效益为生命。第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一套可操作的规范,很详细。比如类似这样的事,当遇到人的生命或者人的身体受到一定伤害的情况下,又没有别人救助的情况下,记者第一位任务不是报道,第一位任务是救人。这个道理我觉得是咱们能够分清楚。比如前面那个坑是非常深的坑是会淹死的人,难道你要等那个人淹死以后拍摄他淹死过程告诉大家不要往前走,这有坑。现在你连坑深浅不知道,发现雨停以后有很多坑,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之前我们记者是习惯性思维,他考虑新闻价值拍摄比较精彩的镜头,其它方面考虑比较少一点。不仅类似这样的事,包括我们其他的一些新闻报道也有这样的事,不太重视人的生命,重视人的身体问题,我们称作冷血新闻,这种新闻挺多的,比较典型是人乳宴的新闻,记者去采访时还挺客观,经过卫生检疫了吗?经过卫生检疫了。第二句话是经过工商部门批准了?或者有没有违背工商部门法律法规,说我们查遍所有文件,没有,于是开始报道。“推出母爱,人乳液”,我们记者在报道的时候有点冷血,我们目前存在普遍现象,记者报道事实的时候有点过于冷血,这首先有道德判断,母亲的奶汁是喂孩子的,没有想到不能作为商品出售吗?而记者第一想到卫生不卫生,记者的职业意识里面有点令人悲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