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摄影记者及专家谈抓拍骑车人摔跤聊天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23:55 新浪网
摄影记者及专家谈抓拍骑车人摔跤聊天实录(3)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在聊天过程中。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主持人:您觉得应该在那竖上一个树杆,提醒路人不要摔进去?

  陈力丹:如果做不到首先你要阻止别人不要往那走,因为你知道那危险,记者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他想到留一个影回去以后可以报道一下,也许他真是出于好心,要舆论监督怎么样。刚才他谈话也谈到,以不伤害人的生命为基准,这个恐怕太低了,如果人受伤了就应该受伤吗?这是程度问题,性质是一样的。

  主持人:咱们四位嘉宾里面现在最沉默的就是王文澜老师,给我们谈一谈您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王文澜:我跟陈老师的观点很相似,比较简单的说,如果我是摄影记者的话,不会那么去拍摄新闻。当然我要是图片编辑的话,我也不会去发这组照片。

  主持人:是您的话您不会发这组照片?

  王文澜:我要是编辑我不会发,我要是记者我也不会拍。

  陈力丹:不过我刚才听到那位记者本身,他也谈到,当时感到难受。其实他还是有良心的,有时候在两者矛盾中,他显得犹豫。当这个稿子拿到编辑那编辑也犹豫,编辑也考虑怎么处理,最后一再强调效果,内心还是有点良心,怎么处理问题,他处在矛盾中。最后编辑暗语,一句话,“安全无小事大家勿切记”,既然是无小事,自行车跌倒是小事吗?恐怕也不是小事。

  王文澜:我觉得在新闻的特性上讲,可读性是每一个采访者和每一个编辑都十分追求的效果,因为现在报纸,全都走向市场化,所以它需要好的照片,所谓冲击力、好看,吸引眼球。那么这样的话,当然作为拍摄者、编辑都希望有可读性的照片在版面上,这个应该是无可非议的,是好的事情,因为原来我们很多报刊并不重视这些东西,他不重视图的功能,很重视文字的功能,漠化或者无视图片的功能。现在走向非常重视,这个里面就像刚才他们所说,还是存在判断应该建立在一个人的社会的功能基础之上,你比如我,我最喜欢拍自行车,我见到自行车我就眼亮很想拍,这组照片看上去,我也觉得他拍的,从拍摄来讲肯定非常好,非常精彩,但是它可能是越精彩,它就要越锉人心窝子,确实把这种精彩建立在人家痛苦之上,这个人我看是一个中年人,你要是一个老年人,或者儿童,或者妇女呢。那么折过来,我曾经骑车,不是骑到坑里去了,是骑到路上一个砖头也是这样的,摔的非常疼,整个很厉害,看着是拍拍屁股走了,实际上疼好几天。尤其他刚才说他在那等待,这样的东西我觉得都是让人很难受,很难过。

  主持人:如果那个镜头是抓拍下来的,具有视觉冲击力,会引起很多部门的反映,也会受到大家的关注呢?

  王文澜:当然我从照片上看这个水也不是很深,斑马线什么的都能看出来,不是很深的。

  陈力丹:还有一种情况,历史也出现过,是记者无意中拍下来一个人被汽车撞了,这种情况下记者会遭到道德指责,这样一个镜头可不可以上媒体。

  王文澜:从我角度来说如果他没有准备拍不下来。

  曾璜:在我们新闻记者采访中间有两种获取影像方式,一种叫做抓拍下来,一种叫隐藏的照相机,这两种的获取影像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

  主持人:第二种是偷拍?

  曾璜:类似于偷拍,刚才有老师说过,偷拍影像一定涉及到影像伦理道德问题。

  陈力丹:他公开站出来拍。

  曾璜:一样,也是等待着。

  陈力丹:但是当事人不知道。

  曾璜:这是两种不同获取影像方式,偷拍的这种方式一定跟伦理道德有关系。一定提出来让我们中国摄影记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这里面实际上来说,刚才陈老师已经说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中国的新闻从业人员或者我们新闻摄影记者,他们在职业的伦理道德上的教育是有缺陷的,因为我们中国的媒体的急速的发展,使非常多的没有受过新闻或者没有受过传播学训练的人进入到我们新闻领域,进入到我们媒介产业里面来,所以他们就在这方面实际上是缺课的,这里面甚至出现一个很大问题,我刚才已经谈到了,这张照片引起问题并不单单仅是摄影记者,实际上跟图片编辑是有关系的,为什么新浪网会有这么大的反馈量,他们自己的报纸却没有,可能跟新浪图片编辑使用这张图片方式是有关系的。

  主持人:还有一点,新浪网影响非常大。

  曾璜:作为中国第一媒体新浪网来说,我建议新浪网从业人员应该补补新闻从业伦理道德这一课。同样,我说的不单单是新浪,同样是新华社图片编辑,我们有两三百个新闻摄影从业人员,我可以跟大家说,绝大多数,90%人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即使我们新华社,中国日报的从业人员90%的以上的人没有这方面训练,中国摄影报的从业人员90%的人以上没有这方面训练的,这不是中国日报的问题,不是中国摄影报的问题,不是新华的问题,也不是新浪网的问题,是我们中国整个新闻界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在从业人员方面进行这方面的职业培训,他们说柳涛是最敬业的摄影记者,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大家在责备柳涛的同时,好像是说一个驾驶员他没有受过职业的开车训练,然后你命令他去开车,开完车后他轧死人了,你告诉他对不起,你轧死人,你犯错了,我们对柳涛的指责跟这个指责是一码事,我个人认为柳涛处理这件事的时候不是很恰当,他可能有更恰当的处理方式,但是在这里面我觉得如果我们一味的指责柳涛在这件事情上面怎么样,可能对柳涛也是不公平的,可能对我们这些新华社的年轻编辑的指责可能也是不公平的,因为什么?你没有让他们经过实实在在的驾驶训练让他去开车,一样的道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