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素梅:绯闻不会影响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09:41 外滩画报 | |||||||||
但写我不承认原住民身份,我很生气 高金素梅这四个字,频频出现在6月的媒体。 她今年40岁,半生跌宕起伏,曾是演艺界的名伶,经历过事业惨败的噩梦,经受过肝癌的考验,还闹过几场风花雪 月的绯闻。
她看上去是如此的柔弱,却铿锵有力地做着男人们都佩服的事,三年来带领一帮原住民代表,去和日本政府进行一场 胜利难期的抗争。 她改了姓,不是因为男人,而是要替台湾原住民说话。 2001年8月29日。之前,她叫金素梅;之后,她成了高金素梅。 特约撰稿 孟和 6月19日,一个名唤“高金素梅”的女子从日本返回台湾,带到53位“高砂义勇队”的遗族。三年来,这已是第 七次失败。 每一次,这位来自台湾的泰雅族女子,都会像她那骁勇的祖先一样,头缠彩色的发带,身穿重达3公斤的民族战袍— —珠衣,手持喇叭,抗议日本政府将台湾原住民在太平洋战争牺牲者的牌位,与日本战犯并列。 每一次,他们都被日本警方以“避免发生冲突”及“保护人身安全”为由,致使原定的迎接祖先魂灵的仪式无法进行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将日本政府告上了法庭,准备打一场胜利难期的官司。 日本靖国神社,在这个供奉着侵华战争战犯牌位的地方,60多年前日本殖民统治下被强征往南洋战场充当炮灰的台 湾原住民,他们的灵位却和曾经凌虐他们的侵略者并列。 高金素梅说,他们不是日本人,他们应该魂归故土,我们有祭拜祖先的方式,而靖国神社没有经过台湾原住民同意, 就把我们的祖先放进去,这是一种侮辱。 人死如风散,还管魂灵在哪里?这是李登辉等高金素梅反对者的论调。但是,只有真正走近这个泰雅族女子,才知道 她的痛和她的坚持。 从细语清柔的醉人情歌,到犀利慑人的勇敢问政,她历经生命中的悲欢离合,代言台湾的社会百态,尝尽人生的喜怒 哀乐,在《卸妆》的背后,她的出身与背景,她的问政议题与争议,像极了一部正在上映的人生大戏。 在《喜宴》的巅峰中结束 1965年9月21日,台中县和平乡谷关老军人金德魁,喜获明珠,泰雅族夫人高三妹再为他添一女,取名“素梅 ”,期望爱女“素颜如画,梅香处处”。 1960、70年代,台湾经济还在萌芽阶段,跟大多数家庭一样,金家亦清寒拮据。喜欢赤脚在山林间奔跑的金素 梅,只希望高中毕业后能到工厂打工,或者,幸运的话,当个公交车售票小姐,贴补家用。 不过,原籍安徽省的父亲,年轻时因为国共内战而迁徙台湾,最遗憾的就是没能多读几年书。于是,在父亲的坚持下 ,有一副好嗓音的金素梅,踏进了台中青年高中影视科。 青年高中是私立学校,学费昂贵,17岁的金素梅不得不背起吉他,由姐姐用摩托车载送前往西餐厅驻唱。 18岁,高二,她参加了当时台湾最红的女主持人张小燕的《大精彩》节目,清秀的外形,甜美的笑容,获得名制作 人郭建宏的赏识,从而踏入了改变她一生的银色旅途。 在接连出版《金素梅》、《背叛风情》两张个人专辑,及《挑夫》、《不了情》、《婉君》、《三朵花》四部脍炙人 口的电视剧历练后,1990年,从未接过台湾乡土剧的金素梅,大胆尝试,接下八点档《爱》的女主角,创下近50%的惊 人收视率,开始攀登第一次演艺事业高峰。 1993年,电影《喜宴》使她打开国际知名度,荣获柏林影展金熊奖最佳女主角。一夕之间,这位八点档连续剧一 姐,跃升为台湾国际首席女红星。 当初李安导演在选《喜宴》女主角时,看过好几个女艺人,但论外形、资历、英语,金素梅都不是首选,尤其在李安 连夜南下面试时,率真的金素梅连妆也没化,刚洗完澡梳个马尾,带着晒得黝黑的皮肤就去赴会了。不过大导演李安,倒是欣 赏金素梅的朴实、简单,还有不畏艰苦的挑战精神。 在《喜宴》之后,金素梅看到美国的拍片环境和台湾相比犹如天壤之别,她一直问自己:“台湾的拍片环境是我所要 的吗?”她甚至想,《爱》剧那么红,《喜宴》也不错,就收了吧。 在一场火、一场病后重生 在这段休息与思考的时间,金素梅逐渐淡出幕前,和几个好友在台北市黄金地段,合伙投资“梅林新娘会馆婚纱店” ,希望在演艺工作之外,能慢慢发展出新的事业。 但是1995年,一把大火烧毁了她的婚纱店,也带走了6条店员的生命。金素梅勇敢站出来面对受难家属,拿出2 000万新台币的积蓄处理善后。虽然最终她获得了罹难家属的谅解,但在她的内心却烧出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当时那些 股东们逃避的心态,我真的感到遗憾,我也一度无法走出阴霾,只觉得人为何是这样。” 大火之后,金素梅,回到台中谷关的老家,闭关疗伤了三年,这期间可说是她最落寞的时候,整天关在房间看书、睡 觉,160厘米的身高消瘦到只有35公斤,一直陪在身边的姐姐,还一度担心她得了抑郁症。 所幸,坚强的金素梅并未被失意击倒。三年后,1998年,她选择了电视剧《哑巴与新娘》作为复出的代表作,但 却在开拍之际,发现自己罹患了肝癌。 当医师告诉高金素梅,她肝脏内的四厘米肿瘤有可能是恶性时,高金素梅说:“在那一刻,我脑子一片空白,全身发 软,无言以对!” 在戏里诠释人生的悲欢离合,顺手指来,不过当自己碰到了,却有着太多的不甘心。躺在医院十楼的病床上,金素梅 对着窗外的蓝天怒吼:“为什么是我?我才34岁,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呢!” 还好病灶是在癌症初期发现,及早开刀治疗,再加上亲人的照顾,她渐渐康复。一场火、一场病,让金素梅有一种“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她甚至想到,以前为了爱情险些轻生,真是傻啊! 原住民的追本溯源 1999年的9月21日,金素梅的34岁生日,是她这辈子最难忘的生日。 “9·21大地震”,她到原住民部落送物资,帮助重建家园,当时看到很多原住民的不平等待遇,令她忿忿不平。 因为这个缘故,翌年六月,金素梅的哥哥和部落的同胞们开始鼓动她参选“立委”。 原住民,泛指台湾地区的土著居民,由泰雅族、赛夏族、阿美族等九大少数民族组成,人口约45万,占台湾地区总 人口数的2%,长期以来,台湾当局表面上常常做出维护原住民权益的姿态,事实上却很少为原住民解决实质的问题。 自认“政治白痴”的金素梅,坦承以前看报纸会刻意把政治版抽掉,现在要她参与政治,“会要了她的命!”但冥冥 中似乎注定,她就是要走上政治这条路。 在哥哥的建议下,金素梅原本只是希望恢复母亲高三妹的户籍,有了山地原住民身份,往后为同胞服务也比较方便。 不过,户政官员认为高三妹已去世,难以证实“原住民”身份,除非能找到证明文件。 聪明的金素梅,开始追本溯源:发现母亲在公证结婚时,竟然留下“我高三妹嫁给金德魁为妻,但不放弃我的山胞身 份”的字句。 说来奇怪,早期的台湾妇女嫁人,一般都要在姓名前冠上夫姓,但高三妹直到去世仍叫“高三妹”。金素梅说,是不 是冥冥之中母亲要她为社会、同胞做一些事。因此她毅然决定参政,冠上“母”姓,成为“高金素梅”。 跨足政坛 2001年8月29日上午,高金素梅赤着脚、身着泰雅族衣裳,在台湾南投县和平乡数十位乡亲父老的簇拥下,宣 布以无党籍身份参加年底的“立法委员”选举。12月,这个曾经纵横影、视、歌三栖的知名女艺人,顺利拿下8000多票 ,以原住民“立委”第三名的成绩,正式跨足政坛,成为台湾50年来第一位女性山地原住民“立委”。 冠上母姓的高金素梅,给自己取了个“吉娃斯·阿丽”的泰雅族名字,在办公室的墙上,挂上台湾原住民的图腾、原 住民长者的照片。 刚当上“立委”的第一任期,很多人都带着“放大镜”看她,怀疑她到底能做些什么?高金素梅坦诚地说:“我真的 不知道‘立法委员’到底要做些什么,而且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我是非常惶恐的,脑袋一片空白。” 不过,高金素梅相信“勤能补拙”。因此,自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从未休息。“立法院”会期一结束,她便马不停 蹄地访问台湾各地的原住民部落,几乎走遍全台部落,倾听他们的声音。 此外,她更利用自己的影视经验,拍下他们的生活实况,这些影带都成为高金素梅在“立法院”咨询的工具。 高金素梅原本就知名度高,近来更是成为镁光灯的焦点,一些传媒甚至屡屡报道她的绯闻。 对于绯闻的处理,高金素梅说她早已经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尤其是从癌症的鬼门关走过—回。“绯闻不会影响我, 但写我不承认原住民身份,我很生气”。 高金素梅认为,要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对人权是否尊重,从对原住民的态度是最好的试金石。也就因此,屡屡为了 原住民的权益及不平等待遇问题,冲撞出一次次的冲突与争议。 去年“7·2水灾”后,台湾当局发表了一系列激怒原住民的“矮黑人”言论,引起原住民强烈不满,高金素梅发动 “7·24台湾原住民反歧视、争尊严、求生存”团结行动联盟大会师“出草”活动,直接用行动表达强烈不满。 独特的问政风格,深受原住民信赖,无论是以“立委”身份对台联党主席苏志强参拜靖国神社的怒骂指责,还是亲赴 日本大声疾呼控诉的举动,其刚烈言行令人动容。 2004年12月,她连任“立委”。 每次到靖国神社,高金素梅都要吟唱起泰雅古调。古调苍凉、高亢,几乎没有什么婉转曲折。 “我们不晓得你们在那边怎么断了最后一口气,我们不晓得你们受了多少苦。我们不要让你们在异乡流浪。有一天我 们会回家,你的亲人孩子们在家里等你们。” 她说,她是在和祖先对话,呼唤他们的灵魂回归。 历史资料 台湾“高砂义勇队” 1895年,日军侵台占领台湾,51年间日军共发动了一百六十余次所谓的“剿番战役”。规模最大的几次战役, 日军甚至出动万人以上的正规军队进入深山攻击原住民族部落。在日军执行毁灭性的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下,被攻 击的原住民族部落遭逢近乎灭绝的打击,幸存的妇孺流离在山林,其中又以强悍抗日的泰雅族最为惨烈。1941年,太平洋 战争爆发,日军又强征原住民族成立“高砂义勇队”共2万余人远赴南洋作战,因“高砂义勇队”多被派赴战场的第一线,故 死伤极为惨重,战后生还者仅余1/3人数,且多数成为伤残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