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场(10)卢沟桥-打响全面抗日第一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03:08 燕赵都市报 | |||||||||
29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翻拍) 宛平城城墙上斑驳弹痕 卢沟桥
本报记者 赵永兵/文 王文康/图 1931年10月出生的郑福来,世代居住在卢沟桥西桥头。郑老现在的家,与驻守在卢沟桥一带的国民党第29军219团团部仅一路之隔。曾担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的郑老退休后,仍坚持到卢沟桥上给前来参观旅游的青年学生和军人做“义务解说员”。 “战斗刚开始时只有步兵和炮兵,打了一段时间,日军把坦克和飞机都调来了,轮番轰炸宛平城的东门和南门,战斗异常激烈,日军进攻了多次也没有占领宛平城。”郑老说,如今在宛平城的南城墙上,依然可以看见日寇当年枪炮轰击的斑斑痕迹。 “七·七事变”点燃抗日烽火 卢沟桥位于北京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经常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吉星文团)奋起还击,点燃了全国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 卢沟桥的枪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的抗战救国运动风起云涌。工农大众和各界爱国人士以募捐、劳军、宣传等各种方式积极支援抗日前线。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政府被迫于8月中旬发表《自卫宣言》,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郑老告诉记者,驻防在卢沟桥一带的国民党第29军219团,原是西北军冯玉祥的旧部。这支部队有武术根底,战士们擅长刀术,每人身背一口大刀,又被称为“29军大刀队”。 战斗打响后,每当日寇接近阵地,29军大大队的战士们就跃出战壕,抡刀同敌人搏斗,杀得敌人望风而逃。日军几度集中火力猛攻卢沟桥石桥和平汉路铁桥,守卫铁桥的29军虽然只有两个排,但他们却表示“誓与卢沟桥共存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守桥士兵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拼杀,但终因寡不敌众,6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铁桥暂时失守。 就在铁桥失守4小时后,吉星文团突击队的青年战士用绳梯爬出宛平城,出其不意的将日军1个中队全歼在铁路桥上,又从日寇手里夺回了铁桥。 郑老说,永定河畔的战斗整整进行了一昼夜,几百具日军的尸体横卧在卢沟桥头。 “两角钱”事件 “七·七事变”前夕,日军不断在北平近郊进行军事演习,其中一个重要用意就是对中国军民进行威慑。不想,当时驻守在卢沟桥一带29军不仅不买侵华日军的账,还与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大胆实施了心理反威慑。其中“两角钱”事件,被当地老百姓广为传诵。 郑老告诉记者,1936年6月以后,丰台日军以卢沟桥守军为假想敌人的演习日渐升级。有一天,日军一大队人马在骑着高头大马的军官带领下,威风凛凛地进了宛平县城东城门。这位军官轻轻策马,左顾右盼,只见身体精壮、持枪携大刀的中国士兵站在路的两边,瞪着眼睛看着他们。这位军官骑在马上正走着,突然中国士兵的大刀在阳光下一闪,刺眼的反光射向了马头。日本军官的坐骑一惊,向路旁躲去,一脚踩到了一棵小树。小树边站着的中国士兵见状,伸手抓住马的缰绳,冲着日本军官吼道:“罚款两角!” 日军的军官开始很横,要兵戎相见。中国官兵围了过来,说他损坏中国树木,必须赔偿。他回顾左右,见所率中队已经走到城池正中,四面城墙上架着机枪,也许四周建筑中还有伏兵。他衡量利弊,还是红着脸很不情愿地掏出了两角钱。 北京宛平卢沟桥 战场地址:北京宛平卢沟桥 作战时间:1937年7月7日-8日 参战部队:中国驻军第29军 作战成果:一昼夜战斗过后,几百具日军的尸体横卧在卢沟桥头。 战役评价:卢沟桥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