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和中国救亡剧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6:08 光明网-光明日报 | |||||||||
本报记者 倪迅 很多人知道王莹是上世纪30年代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却不知抗战时她曾为报纸撰写专栏文章,还是少年入党的红小鬼。 据党史专家邓群介绍,1960年12月,电影界在北京香山饭店聚会,周恩来环视大厅,问
从1939年4月下旬起,金山、王莹率领中国救亡剧团出国,到南洋群岛义演募捐,在香港、西贡、新加坡、马来亚诸岛巡回义演近两年,经过大小城镇上百个,行程两万里,这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为抗战筹赈义演的一次戏剧“长征”。 当年,《南洋商报》为王莹开辟专栏“长征杂缀”,发表她写的几十篇报告文学,连载一年多,累计二三十万字。 王莹用代号“姑姑”(周恩来)、“大伯”(董必武)、“老乡”(李克农),通过白崇禧的机要秘书、我党的秘密党员谢和赓,每次把剧团演出和宣传抗日的情况,向周恩来、董必武、李克农汇报,使南方局随时了解剧团在海外的工作。 救亡剧团走到哪里,演到哪里。王莹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很多侨胞看得落下泪来。侨胞很欣赏王莹真挚、精湛的表演,南洋群岛各种中英文报纸称她是“马来亚情人”。剧团一面演抗战剧,向广大侨胞宣传全面抗战,一面为支援抗战募捐。侨胞的爱国热情很高,在祖国危难之时,纷纷捐款捐物,倾囊相助。 这一天,两个衣服破烂不堪的人,光着脚,戴着破草帽,走上献金台,他们手里的旧报纸里有两个小包,两人很小心地打开,里面有铜板、小钱、票子,他们一一数着,一包30元零一仙,一包39元9角3仙。两个人献了金,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热情和激动,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就走下台。当人们知道这一点点钱,是这两个叫陈但毛、于荣的人力车夫,刚刚赚到的血汗钱,很多人的双眼蒙上了泪水,大家当即决定,破例把送给捐献最多的人的纪念章,别在两个车夫的破衣上。王莹激动地说:“车夫捐尽了微小的一切,却是对祖国的最大贡献。”演员们请陈但毛和于荣留下来看演出,他俩说,家里还等钱买米买菜,我们要赶紧拉车去。说着,拉起车向街上跑去。 一次,一个叫小笨玲的孩子,扛着一根竹筒,走上献金台。大家不知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举起手里的斧子,劈开竹筒,哗啦啦,滚出一仙一仙的铜板和五仙五仙的小银角。数了好一会儿,一共13元4角7仙,这是小笨玲攒了两年的零用钱。周围爆发出阵阵惊叹、慨叹、赞叹,人们被小笨玲天真的爱国赤诚感动了,很多成年人噙着泪,登台献出手表、手镯、项链、戒指、耳环,有些侨胞从几十里外乘车来看演出,宁可徒步回去,连回程的路费也捐献了。各种感人的场面,每天都感动着剧团的演员们。王莹这样写到:“亲爱的千万海外侨胞,看见你们伟大的爱国心,我们常常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一个大声的呼喊,常常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着:中国不会亡!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民族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征服的!” 救亡剧团每到一地,王莹就给当地的孩子们写公开信,有一封《给南中小朋友的信》中这样写到:“小朋友们,我希望你们从今天起,把吃糖的钱留下来,最好做一个钱箱,大家集体行动,每天一起去存钱,等我们半年后回来,你们捧着你们的爱国成绩来看戏,把钱箱献给筹赈会,救济我们祖国的伤兵和难民。你们可赞成?懒读书的是笨虫,考不及格的是傻瓜,不爱国的是坏蛋!”很多小朋友喜欢听王莹阿姨的话,做起钱箱积攒零钱,支援抗战。 南洋各地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抗战爱国热潮。仅在新加坡演出一个多月,就募集新加坡币1300万元。 紧张的义演筹赈,使王莹病倒了,一连高烧六天,昏昏沉沉中,一群孩子的声音把她唤醒,一个叫小开兰的孩子告诉她:昨晚我们一起献金,有1000多元呢。小朋友给她献花,为她唱歌,这是一群失去妈妈的孩子,王莹特别同情他们。 1941年春末,中国救亡剧团获得巨大成功,胜利回国。王莹两次在郭沫若家里,向周恩来、邓颖超汇报了7个小时。两年义演,筹集赈款、军需物资、医药器械5000万美元,有力支援了祖国抗战。周恩来高度赞扬剧团为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打击侵略者,保家卫国,立了大功。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