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央视《经济半小时》:追踪大气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3:41 央视《经济半小时》
央视《经济半小时》:追踪大气包(图)

大气包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8月31日播出节目“追踪大气包”,以下是节目内容:

  今天我们来关注偷盗天然气。不久前,我们记者来到了中原油田的所在地――河南濮阳,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走到濮阳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鼓鼓囊囊的大包,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大包里装的都是偷来的天然气。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然气怎么偷呢?

  这样的气囊,当地人把它叫做大气包,记者在中原油田的采油区看到,公路上不停的有大气包往来穿梭,而在乡间小路上,大气包也随着地势起伏,在车上一摇一摆地晃来晃去,而在濮阳的一些村庄里,这些大气包被这里的老乡一个个抬进了各家各户,调查中记者发现,像这样的景象,在中原油田的各个采油厂几乎随处可见。

  记者:“井上允许你们灌吗?”

  村民:“有时候不允许。”

  不远处,一辆拖拉机正驮着一个大气包向我们驶来。记者看到,眼前的这个鼓胀的大气包足有6、7米长。

  记者:“你这个气包能用多长时间。”

  村民:“两三天。”

  记者:“大气包的壁摸起来非常的薄,非常容易破裂,是用什么做的?

  村民:“塑料。”

  由于天然气是偷灌来的,还没有回答完记者的问题,这位村民就开着拖拉机就匆匆离去,调查中,记者发现,大气包的主人遇到陌生人,都显得很紧张。

  记者了解到,这些大气包就是用圆筒状的塑料薄膜把两头系紧以后做成的,价格一般在40元到70元不等,附近的农民用这些薄膜袋,装来天然气,生火做饭。可是不难想象,这一层薄膜装上了易燃易爆的天然气,那就会像是一个个炸弹,游荡在濮阳的村庄里。

  当记者来到濮阳县户部寨乡前李海村时,看到村子里就有中原油田的一个抽油井,而旁边等待灌气的村民已经排了四五个人。只见这位老乡熟练的把破布缠在大气包一头的管子上,然后把它放在抽油井的管道里并塞紧,当老人熟练地打开油井的阀门后,记者听到了嘶嘶的放气声。

  村民:“这个包被充满得30多分钟。”

  那么,装满了天然气,几乎没有压力的大气包,村民又怎么用它来生火做饭呢?记者跟随这位村民来到她的家中看到,为了防止大气包被太阳暴晒而老化破损,他们还专门为大气包搭建了一个遮阳棚。

  村民:“两个管子,一个管子粗,一个管子细,接到一起就可以用了。”

  当记者沿着管道进入了厨房后看到,他们所使用的炉灶都是用铁管自己做的,而炉口,只是简单地在铁管上蒙了一层铁丝网,整套炉具价值不超过20元,记者特别注意到,除了两个阀门以外,整套炉具没有任何的安全防护措施。而到了中午,在另一户家庭,记者看到,他们正在用这样简单的大气包和炉灶炒菜。

  村民:“这个火比柴火好用多了,比煤也方便。”

  采访中,这里的村民告诉我们,前李海村共有村民将近800人,自从15年前油田在这里打下了油井,这个村子里的人就都开始用上了天然气。而调查中,记者也发现,几乎每个农家小院里,都有1到2个这样的大气包。

  记者:“现在你们这个村里都烧这个气吗?”

  村民:“是。”

  采访中,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像前李海村这样,村民生火做饭都使用大气包的村庄,在中原油田的采油区并非个别现象。

  村民:“别说俺这一个庄,这一片的村庄都烧这个气。”

  而当记者离开河南濮阳,来到有着1000多口人的山东辛县古云镇天庙村时,发现这里的油井更是被当地村民团团围住,一个标号为360-45的油井,由于天然气产量大,竟然被接出了四条管道,30分钟内,可以灌满4个大气包,而灌满的大气包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了出去。

  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秘书滕和福:“在油区有20-30%的村庄存在这些问题。”

  其实,大气包不仅被当地村民用来生火作饭,到了冬天,当地村民还用它来取暖。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养鸡场,而旁边的大气包就是用来给鸡舍升温的,看来,天然气对村民来说,用途还很多。但是使用这样的大气包,方便归方便,一旦出了事,损失就大啦 

  调查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大气包都被修补过,记者看到有用胶布补的,也有用不干胶补的,几乎50%以上的大气包曾被多次修补过,也就是说,这些大气包不止一次的泄露过易燃易爆的天然气。

  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秘书滕和福:“放在家里操作不当的有不少家,也有因为气包爆炸把房子掀了,把人烧伤的在村里时有发生。”

  采访中,当记者来到前李海附近的许集村时,看到一户人家的房子已经倒塌,从房屋废墟中拆出来的黑黑的房梁,表明这户人家刚刚遭遇了一场火灾。

  村民:“那两个老人烧的太严重了。”

  村民告诉记者,这场火灾的罪魁祸首,正是两位老人放在屋里使用的大气包。

  村民:“可能开关没关死,从底下回火了上了,老婆没烧死,老头烧死了。”

  一生一死的两个老人让人同情,然而,接下来的调查,更让人感到触目惊心,这户人家不仅把大气包摆在住宅门口,同时厨房里,也摆放着一个巨型的大气包,几立方米的天然气竟然距离灶台只有2米远。而他的邻居,也在家里摆放了两个大气包,其中一个表面已经凸凹不平,不少地方薄如蝉翼。调查中记者发现,不仅村民家里的大气包到处都有安全隐患,同时,在为大气包冲气的时候,也有很多隐患,在天庙村,记者看到四五个村民正在排队等待灌气,油井也就在旁边,但是,即使在这么敏感和需要防火的地方,也有人在抽烟。

  记者:“这边是油井和大气包,但是你还在抽烟,不觉得危险吗?

  村民:“不跑气不要紧,不是明火不会出事。”

  记者:“油井肯定是要防火的吧。”

  采访中,村民告诉我们,其实每次用大气包的时候,他们都提心吊胆,因为塑料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破个口子,泄露的天然气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前面我们看到,在中原油田附近的濮阳农村盛行用大气包偷天然气。中原油田是个油气混和田,天然气储量丰富,很多村民觉得守着油气井,打开阀门装点气回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油田方面却并不这么认为。

  采访中,中原油田职工告诉记者,灌满一个大气包,大约需要5到6立方米的天然气。

  中原油田职工:“一个气包也就是价值6元左右吧。”

  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山东辛县天庙村的两口油井平均每天可以灌80个大气包,如果按现在的天然气价格计算,价值达到480元,而15年来,中原油田仅仅在这两口井上的天然气损失就达到260万元左右。采访中,中原油田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原油田横跨河南、山东2省6市12个县区,像天庙村这样的村到底有多少,很难统计。采访中,油田职工刘灿东告诉我们,由于被偷的是采油井的套管气,因此,这也直接影响到油井的产量。

  油田职工刘灿东:“村民们灌完气后,这个闸门就给关了,这样套管气就被憋住了,把液面憋下去造成我们的泵也不能正常工作,影响了产量。”

  刘灿东告诉记者,为了高产,采油时每口采油井的套管都要保持一个最佳的压力值,因此,随意从油井中放出天然气,对不同的采油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刘灿东:“拿两吨的井来说,影响不大的话还能出一吨多。”

  采访中,我们得知,实际上在这之前,村民们靠烧煤、烧柴或者烧秸杆,日子过的也不错。偷盗天然气作饭、取暖,也是最近十几年才在中原油田周边地区,开始流行起来的,村民发现用灌来的气一年能省不少钱。

  在中原油田的采油区,不少地方整个村庄都在使用大气包,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村民使用大气包,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省钱,因为除了购买盛天然气的大包外,使用偷来的天然气,几乎不花一分钱。

  记者:“平常烧煤的话要花多少钱?”

  村民:“烧煤一年也得1000元左右。”

  正是为了省钱,当地村民也做起了无本的买卖,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各个油井产气量不一样,所以,一些油井也被当地村民垄断。在前里海村的这口油井,每天能灌二三十个大气包,而村民却有将近800人,因此,这口油井也被当地村民看管起来。

  记者:“我刚才看到你的大气包上写着字‘前李海’?”

  村民:“就是说是我们前李海村的,可以装,外边村的不准装。”

  这位老乡告诉记者,有时赶上人多的时候,要排上好几个小时才能轮到自己,所以村里早就决定这口井不对外开放。而在山东莘县古云镇的采访过程中,一位老乡告诉记者,附近的村里还有人占据了中原油田的采油井在坐桩卖气。

  村民:“拿了钱就让装。”

  顺着老人的指点,记者找到了天庙村这个被附近村民控制的采油井。

  记者:“多少钱一包气?”

  村民:“两块。”

  在一个大气包的后面,记者找到了收钱人。当记者来到标号为360-45的油井时,发现采油井旁聚满了装气的人,一位大娘正在给前来买气的人找零钱,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30分钟内,这口油井可以同时灌满4个大气包。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每一个充气口,都分别属于这个村的一个大队,并且每个大队都派有专人在这里坐地收钱。

  记者:“收了多少钱了?”

  村民:“今天上午就18元。”

  记者:“这个钱是每天拿去分吗?”

  村民:“每人一份,大人、小孩都有,按户口。”

  村民不仅自己用气,甚至还把持着油井,坐地分钱。这事想想觉得挺滑稽的。油井是中原油田的,难道十多年来,油田方面就管不了吗?

  我们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偷气不仅威胁到村民的人身安全,甚至还危及到了油田的安全生产。曾经有人在偷气的时候抽烟,把油井也给点着了,给油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为什么偷气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十几年而管不住呢?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马路上、村庄里、油井旁到处都是充满了天然气的大气包,但是,在采访的4天里,我们却没有看到任何油田的工作人员进行干预。

  油田的工作人员:“如果工农关系搞不好了,在井的操作方面会带来很多麻烦。村民会围攻、堵截,不让你上井,迟迟不让工人开工。”

  而采访中,当地村民的话也证明了这一点。

  村民:“他不让老百姓烧气,老百姓就不让他埋管道。”

  恰巧,记者在山东莘县古云镇西李楼村采访时,就看到三位老人坐在路口,不准油田铺设管道,而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油田把他们用的电给停了。

  记者:“你们以前用的是油田提供的免费电?”

  村民:“对。”

  记者:“现在电开始收费了,你们就不干了?”

  村民:“对。”

  记者:“让他们挖吗?”

  村民:“不让挖,一铲也不让挖。”

  记者:“你能说出道理来吗?”

  村民:“没道理。”

  中原油田的油井都分布在采油区各个村庄的田间地头,因此,油田要让当地村民放弃已经免费享用了十多年的天然气,阻力可想而知。

  油田工作人员:“作为油田来讲也是个心病。”

  当地百姓不顾危险也不愿意放弃免费的大气包,那么,当地的一些负责人又怎么看呢?记者在河南省濮阳市许集村见到了这个村的村长。

  村长:“你说偷吧,这些人觉得用点公家东西,好象概念淡薄点。”

  许村长告诉记者,村民用大气包偷气,其实并不合法。

  村长:“当地政府也不叫用,因为油田油气资源也都有保护法,也不让俺用。”

  然而,采访中我们却发现,就在许村长的家里,也有一个大气包,而为了增加大气包的压力,让火旺点,他还在大气包上压了一块东西。

  村长:“用习惯了,主要是习惯成自然。”

  同时,在许村长家的厨房,我们发现,除了烧天然气的简易炉灶外,他们家没有其它的炉灶。

  村长:“把大气包停下来,村里的老百姓烧火有困难,还得找地方弄煤弄碳,

  如果说现在把大气包都停了可以说80%的家庭连烧锅的灶都没有。”

  记者了解到,村长带头和村民一起使用大气包,在濮阳并非个别现象,而这也让当地治理大气包的计划一次次的落了空。

  中原油田公安局第六油区警察支队副支队长汪敏:“我们也反复地跟公安、保卫和各个采油厂下死命令,收一个气包怎么奖励你,抓住一个气包罚多少,但是一直制止不了。”

  油田方面告诉我们,村民偷气现象愈演愈烈,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但是,这也反映出了,油田和当地的利益冲突。对这种行为,当地公安部门也在积极进行治理。

  8月25日,中原油田公安局开始对采油区里的大气包进行治理,记者看到,公安干警正对灌大气包的村民进行说服教育。而在另一个油井,公安干警把一个无人看管,寄生在采油机上的大气包拔了下来。

  采访中,当地警方告诉记者,大气包之所以存在10多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村民并不认为用大气包灌气是盗窃。汪敏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展开宣传教育,为下一步彻底消除这一现象做准备。

  实际上,无论对村民还是油田来说,首先安全是最重要的。如果油田和地方能考虑双方的利益,想办法消除矛盾的话,相信存在了十多年的大气包,也并不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采访中,不少村民向我们反映,现在当地一些富裕起来的村民,就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已经主动放弃了大气包,用上了液化气。

  CCTV-2《经济半小时》首播时间:21:30 次日重播:12:30、16:40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