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谁最接近AIDS之 一种犯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10:50 新周刊

  “艾滋针”犯罪:传闻和无知下的恐慌

  “艾滋针”的危险在于:它更多的是传递了一种来自民间的危险情绪。

  文/胡斐

  2005年11月1日,重庆的一位女大学生在公交车上遇到一陌生年轻男子,用衣服口袋内的一支白色的“艾滋针”针管,劫去了这个大学生身上仅有的200多元钱。这是最近发生的一起“艾滋针”抢劫事件。而在年初,则是一条QQ信息引起了关注,这条信息的内容称:“警告!广州已有50多例!一个星期前,在市一宫、永汉、天河电影院的座位上有人坐到了一个突出东西,她站起来检查了座位,发现有一根针扎出椅面,旁边还附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已经感染了(艾滋病)。’广东省疾病防治中心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在广东的其他一些城市也出现过相似的案例,针上面的物质在作检查后呈阳性,中心还表示,这种针在自动取款机里也出现过,我们提醒大家必须高度警惕这种情况的出现,公共的凳子必须在经过仔细的检查后才可以坐。仅过去的两个月,在越秀区就已经有80人被证实为阳性,希望我们把信息传给你的所有家庭成员和朋友,在公众场所我们都必须多加一份小心!拯救人们的生命就只须将这封信转发出去!”虽然最后通过多方面证实,这条消息纯属谣言,但是当时还是引起了一阵议论和私底下的恐慌。

  著名记者涂俏说:“那些所谓‘艾滋针’都是假的,里面灌的都是鸡血。但是现在还是会有人惊慌,完全是因为对这种疾病的不了解。”正如涂俏所说,用所谓“艾滋针”威胁人的劫匪频频得手,完全是仗着人们对艾滋病的无知。而“艾滋针”骇人听闻的种种“案例”也往往来自于口耳相传无凭无据的谣言。

  2002年,一则有人用装有含艾滋病毒血液的注射器扎市民的传闻,曾经造成天津全城不安。当时,“扎针”成为天津人口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而天津的公安机关也把它列为一号案件,出动了辖下的数百名警员分布全城,全力以赴组织破案。艾滋针犯罪的影响就这样在满天飞的传闻和人们的恐慌中蔓延,据说,当时在不少天津人的身上都发现了一种条件反射式的行为,养成了一种“四顾”的习惯。天津南开大学的一位博士说:“这实际上是传闻在人们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紧张感和不安全感的反映,它让人觉得无序和危险似乎就在身边。”

  同样在2002年5月上旬,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火车站附近连续发生多起不法分子手持针筒,威胁“注射艾滋病毒”的案件,一时间造成旅客极大恐慌。9月29日上午,广州铁路运输法院和广州铁路公安处联合举行宣判处理大会,对这些不法分子进行宣判处理。他们来到火车站附近后无以为生,听说了北方艾滋病人用针筒扎人的传闻后,由此想到了以此为威胁抢劫钱财。

  涂俏在2000年跟踪采访艾滋病人小路,她坦言当时很多人对这种绝症没有感觉,觉得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一旦突然接近了,由于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了解,产生的就是无比的恐慌。许多专家表示,全社会都应该反思人们对艾滋病人普遍地“避而远之”的问题,缺乏必要的关怀和平等的对待是无情也是危险的。 著名的艾滋病防治专家高耀洁曾经举过一个艾滋病人的例子,她在2000年曾听说河南有一个艾滋病患者用针扎人,她找了去,对他说:“我没有权力要你做什么不做什么,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你不应该去扎无辜的老百姓,他们是没有错的。”那人对她说:“我从来没有扎过老百姓,我只扎那些大腹便便、坐着小汽车到歌舞厅等黄色场所享乐的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点击此处进入《新周刊》论坛

  相关专题:新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