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捐肾受阻于地方法规 不能救一人死一人(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10:04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 |||||||||
马建华得知消息后情绪低落,院方称究竟是否适合手术,结论将在一两天内得出 昨(20)日,是马建华住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的第二日。在前日院方初步作出“马建华不适宜做手术”判断后,记者昨日了解到,马建华捐肾在福州遭遇地方法规“梗阻”。 昨日下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首次召开媒体见面会,医院医疗科盛科长、泌尿外科吴主任,向在福州关注此事件的媒体记者介绍了马建华入院两天来的一些情况。医院方面表示:器官移植手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关于受供双方严谨的身体数据分析,医院的原则
院方强调:目前关于不适合做手术的判断,只是一个初步判断,究竟是否适合,尚需进一步做数据分析,分析结论将在一两日内得出。院方同时表示:如果分析结论是适宜做手术,那么,从“尊重法律”的原则,尚需要完成相关法律程序。 受阻理由: 不能救一人死一人 《福建省遗体和器官捐献条例》经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已经于2005年9月1日实施。马建华的爱心捐肾,在这部地方法规前遭遇梗阻。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捐献人捐献活体器官,应当不危害其生命安全。”而马建华的身体状况,根据医院判断,如果实行手术,存在生命安全隐患。 条例第十八条:“捐献人可以将捐献的活体器官指定移植给近亲属……”而马建华与倪锡恒不是近亲。 此前,福建省红十字会前副秘书长何钟声也对当地媒体表示:“捐赠人马建华的情况不符合我省遗体和器官捐赠条例中第十七条的规定。马建华希望通过器官捐赠来赎罪的思想,精神可嘉,但根据我省捐赠条例,也要保证器官供者的生命安全。” 据悉,福建省是全国首个对遗体与器官捐赠进行立法的省份。何钟声此前对当地媒体说,与造血干细胞捐赠类似,并不是捐赠人与受赠人配对成功就一定可以实现捐赠,还要考虑捐赠人的身体条件是否适合,如果有病,捐赠后会危害其生命健康,就不能实施捐赠。活体器官捐赠也是一样,捐赠人也要符合一定的健康标准。“这是保证捐赠人生命安全的‘底线’!在人道主义的原则下,人人平等,不能为了救活一个人,而牺牲另一个人的生命。” 马建华: 会不会说我在作假 在知道捐肾手术出现波折的情况后,马建华站在医院的栏杆外,低着头,沉默。他说,他的情绪不是很好。 马建华有点担心,如果捐肾手术真不能做,会对受捐者倪锡恒造成影响,“他那么病重的身体,坐这么远的飞机,赶来做手术,结果又不能做,我既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也担心他情绪受影响。” 马建华还担心,如果真的手术不能做,他回到成都,人们会怎么看他。他说:“我现在惟一有用的就是器官,如果连用器官献爱心都不能做到,人们会不会说我是在作假……” 面对马建华的担心,记者也劝他,“如果真不能做手术,人们依然会为你感动,因为大家已经知道你的心声……” 在记者的劝慰下,马建华叹口气,“或许吧,希望人们能理解,希望最后结论是可以做手术。” 在马建华情绪不高的时候,儿子马小涛一直陪着他,不说话,就坐在他旁边。他向记者表示:“即使最后真的不能做手术了,我依然觉得现在的父亲是个好人了……” 专访·受捐者 倪锡恒:舆论给我太大压力 在倪锡恒住院的时间里,他听说了许多媒体对捐肾事件的评价。 “这其中包括网络上和报纸上的评论,对于这些评论的意见,不论是‘支持’,还是‘不支持’,我都能理解和尊重,因为,这是他们的个人观点。”倪锡恒说。 倪锡恒表示,他自己也是医生,也是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他不可能要求一个人牺牲生命来成全他。他对记者说:“首先,我们不能做违背法律的事情,而这个事件不是私下交易。” 倪表示:“在河北住院时,我们已向成都方面了解了马建华的基本情况,成都当地医院对马建华的初步身体检查结果是‘能经受手术,能下手术台’,我们才同意接受这次手术。” 倪表示,一些媒体中关于马建华“放弃生命”来救他的言论,给他带来了很大压力,他表示:我能理解他们的看法,但他们不懂医学,不能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来评价。 这点,记者在马建华那里得到证实:马建华表示可以接受手术的风险,但他本人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很有信心,他觉得自己可以走下手术台,回到父老乡亲面前。目前,患不可逆转的肺病,这种疾病意味着他随时有可能突然猝死,这使他觉得捐肾的意义更为重大。 倪锡恒妻:给丈夫多一些理解 昨日下午,46岁的孙爱平推着丈夫在医院大院里转了一圈,她看上去,已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说到丈夫的病情,说到有人对病中丈夫指指点点,她眼里含着委屈的泪水。来到福州后,她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丈夫。现在谁都不会注意,她也是一个病人,她有腿病,现在膝盖不能弯曲,可她要安慰丈夫,每天保持着微笑。 丈夫现在每天浑身都疼,浑身痒,只能缩胳膊、蜷着腿,每天夜里他要穿、脱十几回衣服,因为躺下疼,要在病房里转,转一会儿又疼,再躺下,一夜要折腾十几次。在邯郸市的时候,她拖着病体去保定打工,只要丈夫病重住院,她就要赶回来,平时是上高三的儿子给他爸爸洗衣服、做饭,她想到面临高考的儿子为此成绩一直下降,她就心如刀绞。丈夫做透析每月要花4000多元,而他的生活费只有 180元,怎么办?孙爱平说:“我能多赚一点,就多一点希望。”可现在家里实在没钱了,到福州来,“不就是为了省钱吗?”她希望所有人对她病中的丈夫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误解。(早报记者 罗巨浪 杨丹 摄影 向宇) 早报快评 活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 2000多年前的孟子仔细思考了生与义谁更重要的问题,随之说的这段话流传千年不绝于耳。“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在讲究阶级的古老中国,贤者孟子却洞悉了人性的生来平等,所谓的伟大之事本来凡人皆可为,只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丧失了很多很多宝贵的东西。而在西方,诺贝尔奖获得者、存在主义者阿尔贝·加谬说:“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自杀问题,决定是否值得活着是首要问题。”东西方思想并非是格格不入的,在对人性的思考上,有很多东西如此雷同。 所以当马建华这样一个本来是用“邪恶”书写人生的人,突然站在一个我们没有站过的高度用生命演绎着怎么活着才值得时,我绝不认为他是在作秀,在好人与坏人之间,其实并没有真正明确的界线,此时的马建华,只是在努力拾回一个凡人本应具有的品德。“活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个经典问题在此时不只是马建华的问题,很多关注着他的命运的人也开始问:“活,还是不活?” 其实在我们这个越来越流于肤浅的时代,缺少的正是这样能尖锐地唤起对人性深刻思考的案例,马建华的生或死已不再是他个人的问题,当他把自己的命运铺陈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时,我们从这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人身上发现了关于爱与恨、生与死、好与坏、平凡与伟大等等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值了,马建华。无论你能否成功捐肾,无论你的初衷是什么,也许只是出于唤回儿子的爱、出于赎罪等等并不是那么深刻的目的,但当我们早已麻木的神经因你的命运而开始思索更为深刻的问题时,你已经值了。“让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每个人都能从你的故事中思索出自己的人生。(杨洁) 媒体评论 捍卫尊严震撼人心 马建华以近似于绝版的泣血举动,给一个大写的“人”的尊严注入了泣血的张力,在所有感动我们的人和事里,惟有这般感动才能透彻心肺。 尊严地生活,这是一个大问题。在关于人的尊严的论述里,迄今最为经典的表述就是康德所说的“人是目的”。按照这个观点,每个人都是一个有尊严的精神性存在,绝不可被当作手段使用。因为“个体精神性”的被剥夺或自我缺失,在某些时候,我们发现,尊严正在成为稀缺物。 人的尊严,是人的社会角色的生命线,是人赖以生存和进行社会活动的立足点。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强调的是自尊;“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说的是骨气;到了孟子那里概括得就更为全面了:富贵者、贫贱者、威武者都不应该失去尊严。让每一个人尊严地生活,这该是社会文明一个了不起的目标。马建华重拾尊严的故事让我们发现,尊严之于每一个人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三秦都市报 贺万鑫) 相关专题:刑满释放人员捐肾换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