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性教育:青春期的非常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5:24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马小真

  现阶段我国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可以说已是日新月异,而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更是教育界多年来一直提倡的口号和无数中国父母对孩子寄托的美好希望。

  然而在性教育方面,却似乎始终有一个雷区—含蓄而保守的民风总会让万千中国家庭“谈性色变”。即使身处开放的年代,也即使现代的年轻父母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古板与苛刻,但如若说起“性”,很多家长还是会表现得非常谨慎或者回避。虽然他们之中也有不少人明白“性教育”的必要性,可对“性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甚理解。“点到辄止”,是他们指引孩子的最普遍的方式。

  家长和孩子的烦恼

  对于杭州的张先生一家来说,2005年的最后两个月过得并不平静。因为就在11月中旬的某一天,张先生和他的妻子意外地发现儿子卧室的衣柜里面居然藏匿着几大本色情书籍和影碟。尤其让张先生震惊和痛心的是,经过自己和妻子的轮番责骂与“审讯”,今年未满16周岁的儿子已对他们“招供”:其实早在半年前,他就和邻班女生陈某有过数次性体验。

  痛定思痛,张先生觉得首先要怪自己当家长的太疏忽了,没有在儿子进入青春期时把好关。“如果早发现早教育就好了。”—这是张先生一度常挂在嘴边的话。“现在只能亡羊补牢了,希望不会太晚而出更大的乱子。”当记者问及张先生怎么解决这桩家庭大事件时,他的回答非常无奈:“除了这个禁止那个不许,我们做家长的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同时张先生还补充说,目前他们只能对儿子严密“监控”、严加“防范”,因为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儿子再去找那个邻班女生,万一对人家姑娘造成生理上的更大伤害,那可真的麻烦大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愿儿子能明白我们的苦心。”可是当记者问及张先生有没有想过应该对儿子采取必要的性教育时,这位当年浙大的高材生却一语将记者的话给堵了回去:“性教育?你说怎么个教育法?我们的性知识也是从后来的生活中得来的,而且我们的性观念也非常陈旧不合时宜,再说我们又真正懂得多少?”

  张先生的家事暂且告一段落,更多家庭如果遭遇类似的事情时,家长们又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呢?是循循善诱还是以“棍棒之下无逆子”的古老方式来解决问题?家长A说:“如果我儿子敢做这样的事,我肯定先给他一耳光再说。”家长B说:“还是应该跟他讲讲道理吧,必须让他知道,在他这个年纪不应该做这样的事情。或许必要时也应该跟孩子的班主任沟通。”家长C说:“现在的孩子都很早熟,发生这样的事也偶尔难免。我想关键是要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家长D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则连连摆手:“这种事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孩子都是蛮听话的,没有必要这样担忧吧。再说现在的孩子懂得自我保护,很容易得到这方面的信息。”

  而当记者提起关于“性教育”的话题时,家长们的声音又各不相同。在包括张先生在内的5位家长中,对于“性教育”有3位家长持反对意见。“让孩子去学性知识?那还不更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而只有家长A和家长C对“性教育”一词充满了新鲜感和赞同感:“既然英文数学都能请家教,那性知识何尝不能请专门的老师来指导呢?我们当家长的其实性知识也很匮乏,根本教不了孩子,而且也不太适合教。如果说‘性教育’真能对青少年起到一个帮助的作用,那我想应该是有益而无害的。”

  面对家长的种种担忧与尴尬,其实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也常会因为遭遇性而感到非常烦恼和郁闷。记者随机调查了9名11—18岁的孩子,得到的结果是:他们都迫切希望能够接受全面的性教育—不论这方面的知识是来自学校老师的讲解还是家长的正确指导。

  一位接受采访的18岁高三女生对记者说,虽然学校里会上一些关于青春期性常识的课,但内容太浅课程也太少了,而且很多网上都能找得到。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生还说:“前几天我跟一名男生没有设防,事后非常担心自己会不会怀孕。现在我只希望能尽快找到补救的方法,因为明年就要高考了,我不想让这件事影响双方学业。而且在老师眼里我们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而今年才刚满11岁的小女孩丁叮(化名)则对记者说:“上次我跟表弟玩了一次过家家,就被妈妈骂了一顿。说以后再玩就要打我了!”当记者问起为什么玩一次过家家就会挨妈妈骂时,丁叮委屈地说:“我给洋娃娃喂奶嘛,妈妈看见就骂我了。”丁叮至今还想不通,为什么给洋娃娃喂奶在妈妈眼里竟然是如此严重的一件事……

  青春期如何自我保护?对身体的各种欲望该怎样对待?家长面对性发育期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针对这些现象,记者采访了有关性心理问题专家。专家指出,由于现在的青少年青春期比10年前提前了2岁左右,性成熟的年龄普遍提前可性知识却相对缺乏。再加上青少年又处于一个心理敏感时期,因此种种问题都会显露出来。

  同时这位专家还说,尽管时代在不断进步,可现在的家长却总喜欢将自己的过去当成孩子的参照物来对比,以为孩子尚小,还不到“会出事的年龄”。可他们却不知道,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一二十年的差距足以造成令他们意想不到的问题。“我这里经常有学生打来咨询电话。试想,如果学校和家庭能给以青春期的孩子足够的性教育,那么,社会上会有那么多少女妈妈和医院里越来越多的、前来接受妇科疾病诊治的小女孩吗?”

  父母应唱主角

  家庭本应是性教育的第一课堂,可是有调查报道显示,目前在中国,只有7.3%的学生通过父母了解性知识。中国家庭远没有承担起性教育的重大责任。

  一提到家庭性教育,很多人都会狭窄地将此理解为:父母对子女的性知识教育。而专家的解释则是:在家庭内部对孩子进行的性别角色、性知识、性道德和性法制教育。这既是知识教育,也是高尚的情感教育。

  记者在著名学者洪嘉禾所著的《性的教育》一书里看到这么一段话:进行性教育最重要的时期是两个年龄段—3岁以前的幼童和进入青春发育期14-15岁的青少年。他们在这两个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正确教育,不但将决定孩子一生有关性的方方面面,也对健全人格有良好作用。家庭的性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事实上,人们却常喜欢把性教育的目的,说成是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但总是忽视了在夫妻之间、在家庭所有成员之间,其实都存在着某种性心理的交流与互动。说到底,一个家庭里的所有成员都需要长期而循序渐进的教育和被教育、学习和被学习。

  记者近日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有一对中年夫妻,发现才上初中的女儿可能已经“失身”。一时间夫妻俩如天降横祸似地紧张起来,并马上结束了近8年的争吵与冷战,共同努力“教育”女儿。结果一年多下来,先是夫妻俩感情恢复,日益和谐;后来,原先有点叛逆的女儿也变得慢慢成熟起来,对父母也较以前亲近多了。久违的、良好的家庭氛围让这一家三口都觉得似乎是新的人组成了一个新的家。

  但遗憾的是,并非每个家庭、每个子女都有这般“幸运”,能在青春期时得到父母的细致关怀。北京曾对2100位学生和家长做了一项调查,可调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只有86.6%的家长对女儿来初潮时给予指导,告诉她月经是怎么回事,并教她护理方法以及关注她的生理反应和情绪变化;而对男孩的初次遗精,家长则明显关注不够,38%的家长表示自己很少指导或不指导男孩性生理发育变化。

  同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更有许多父母似乎已完全忘记了自己青春期时的心理。无论是否受过良好教育,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小时候没有性教育,不也好好地长大了吗?”我们不能否认,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以前出生的人,大多生长于一个观念陈旧且保守的家庭,因此当他们有一天为人父为人母时,自然不会有足够的意识以及相关的性知识来教育他们的子女。

  但问题就在于,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尽可能早的、科学且注重心理发育的性教育,反而一直以来对性都只是一种狭义上的理解和否定的态度,所以面对生长于开放年代的子女,永远无法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而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则更不会在性教育上给孩子什么指导了。

  性,存在于人生的每个阶段,表现于很多种人际关系之中。子女可能是“性盲”,但如果父母在关键时刻不加以正确的教育指导,那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一位母亲在面对17岁的儿子深夜偷听电台成人节目时如临大敌,她深深地担忧着,生怕儿子以后会变成“色狼”;一位父亲为14岁的女儿给男同学寄圣诞卡而焦虑,他怕的是乖巧的女儿是否会陷入早恋的漩涡……他们说,这也是他们的“家庭性教育”,他们为子女灌输的也是最正常不过的性道德。可是他们缺少了什么呢?

  养不教父之过。性教育,父母应该唱主角。因为人类的性心理与性行为并不是在生理成熟后才产生的,而是伴随着整个生命过程。那么父母应该如何首先得到正确的性知识从而来教育孩子呢?一位12岁孩子的家长说,她非常希望社会上能专为家长开办相关的讲座。但目前她只能通过浏览网络来得到某些信息,却不能以一种良好而渐进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其实现在有不少家长在某种程度上已能较为理智地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但面对青少年“性时代”的诸多问题却依旧抱着无动于衷的态度。他们总认为,有越轨行为的,总是别人家的孩子—这是一个相当典型的悖论。每一个进入性成熟期的青少年都有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遭遇,家长不应该成为性教育的绊脚石,而是完全有责任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颗启明星。

  性教育≠灭火器

  于中国,21世纪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纪—刀耕火耨与载人航天共存,性无知与性开放亦同在。

  据记者了解,现在虽然有很多城市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课程已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在展开,可收效甚微。北京东城区曾对739名高一学生进行了一场调查。调查显示:这些分别来自普高、重高和职高的学生中,有17.8%的学生承认曾与异性拥抱过,10.1%的有过接吻的经历,而在“是否有过性行为”一栏中,有7人填了“有”,22人拒绝回答。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们的性知识70%-80%来源于报刊、书籍、电视和网络。而最应关心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的老师与家长却轻易放弃了引导孩子的机会,也疏忽了对孩子应有的性教育。

  不过2005年,杭州旅游职业学校开展的性教育课程却一枝独秀地在教育界盛放。它的大胆尝试不仅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震动,更吸引了70多所学校和研究所的老师前来听课。

  —这堂课被校方称之为“父亲课”和“母亲课”,其实说穿了就是性教育课。但与其它高中不一样的是,该课有些内容非常深入,性器官及性生理现象被教师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主讲老师陈伟文和沈怡对学校开展性教育课如此说:“我们也是深感‘不得已’才想出这堂课来的。对此学校非常支持。从几个月的课程下来看,效果还是蛮不错的。”

  而据听课的一些学生反映,学校开这些课是必要的。一位男生甚至说,其实性就是那么一回事,大人一定要搞得神神秘秘,反而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

  诚然,青少年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无法满足自身对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知识的渴求,于是社会上有一些不健康的

漫画与书籍就乘虚而入,它们对人体部位和性生活进行夸张的描绘,带给学生错误的性知识和不健康的性观念。而通过性教育课,不少同学表示:现在他们知道了,任其发展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

  对此,杭州某中学一位政治老师中肯地对记者说,目前我国还没有为青春期性教育特别制定的正规的教学大纲,如何把握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尺度是让许多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甚至不少老师和家长都抱着希望孩子无师自通的心理。而现在只有初中课程里安排一些生理卫生内容,可是到了学生发育高峰期的高中时,这些内容反而减少了。应该说杭州旅游职业学校在这方面做到了一个很好的启示作用。

  然而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是:虽然性教育已越来越普及,但是,有不少学生家长却盲目地把学校开展性教育当成是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使孩子不“误入歧途”的手段。

  “性教育课只要开得正规那好啊,它不但可以减少孩子出轨的行为,更可以达到抑制孩子性幻想和性渴望的目的。”一位孩子的家长这样对记者说。

  家长的盲目令人遗憾。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以目前社会上的主流观点来看,“青少年性教育”确实如这位家长所说的那样,在绝大多数人眼里都有如“灭火器”的功能—当青春的欲望开始燃烧时,性教育的适时出现就好比灭火器喷出的白色泡沫,将不该出现的烈火扑灭。

  对于这样的说法,被称为“中国性学第一人”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潘绥铭严肃地说:“‘灭火器’的目的其实只是一个错觉。性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性知识”,更不是某种既存的性道德,而是着重培养人们在性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而且是自主发展的能力。按照日本一些性教育实践的提法,就是帮助人们学习如何生活。”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性教育不只是读一本书、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次录像,而是一个随受教育者年龄不断发展的再社会化过程。

  而记者则认为,性教育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能全面了解自己及异性的,并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和伦理的系统教育。它就如一个青春期的非常使命,亦是一个能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疫苗工程”。这个工程惟有及时、完善地去开展了,才能最终完成它的使命。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