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2006年,中国创新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5:00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傅宏波

  提出创新 源于自信

  当时光引领我们走进2006年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周围突然冒出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创新。

  回眸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连续四次发表科技工作的重要讲话,其核心都是自主创新问题。在以后几个月他在企业和全国各地考察中,更把自主创新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强调这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要努力走出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不久前,第三届(2005—2006年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初评工作在北京结束。专家评审委员会依据创新程度、参与程度、效益程度、重要程度、节约程度和推广程度等六个标准,从各级地方政府申报的283个项目中,最终评选出25个入围项目。

  从2000年创立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已经评选了两届,在推动地方政府改革与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届获得优胜奖项目如“两票制”选举村党支部书记、立法听证、一站式服务、政府采购、“公推公选”乡镇领导、行政审批制度等都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第二届获奖项目“民主恳谈”、户籍制度改革、公用事业民营化、社会保障阳光操作、社会应急联动系统、扩大党内民主等项目也在全国各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这说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鼓励导向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人民对政府的评价和期许,引导舆论鼓励那些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的政府创新。有助于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改革者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有助于上级政府对创新项目的肯定和支持,同时有助于先进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这是我们党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未来五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

  一个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国家,更难于构建一个现代化强国的伟业。我们提出创新,源于我们的自信。

  赋予“创新”新的概念

  曾几何时,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是世界的创新中心的地位无人能撼,从造纸术等古代四大发明到唐宋擒纵器与自动计时器,大量发明创造都是出自中国人之手,而如今能拿得出手的,能引起世界轰动的创新发明却少之又少。

  中国目前创新能力不如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特别缺乏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军人物。目前,中国每千人中进行开发研究的全职工作人员比例仅仅相当于日本、俄罗斯的1/10,韩国的1/4。另外,我国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相当少,大多数产业都是依靠高投入、高耗能来维持其发展。尤其在我国的制造业中,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位居世界第四,但“大国”决不意味着就是“强国”。由于低端产品数量很大,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中国的产品处在中低端,像集成电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绝大部分仍依靠进口。这对我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党中央把自主创新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赋予创新新的概念。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三种创新模式,即一是原始性创新。就是要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以实现重点跨越,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集成创新。这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形式,即选择具有极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如汽车、信息产品),大力促进多种相关技术的综合集成,在此基础上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创新。这是人们最关注的技术进步。三是“二次创新”。就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再前进、再创新。实践证明,拒绝引进、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挨打;但只讲引进、不讲创新,老是跟在别人屁股后边跑,同样导致落后被动。

  引进为了创新,引进促进创新。

  创新,中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不仅意味着人均GDP要跃上3000美元左右的台阶,而且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在谈到2006年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任务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说,为了推进发展,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

  自主创新,是突破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国民经济重大瓶颈的必然战略选择。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就是要使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找到真正的切入点。因此,这不但是我国科技发展路径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大突破。来自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的消息,2006年开始,在未来五年内,中国自动识别产业中的条码技术将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码制标准,并配合“中国条码推进工程”,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军事等多个领域大力推进条码技术的应用。

  2005年12月19日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上,司法部部长吴爱英表示,在2006年,我国将建立规范的监狱经费全额保障体制,研究制定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的意见和办法,抓紧出台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积极探索监狱分类和罪犯分类,逐步形成按监狱戒备等级划分的管理制度。

  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聂庆平日前表示,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应该进行市场化的制度创新。首先是要建立市场化的

股票涨跌机制,这是整个中国证券市场创新和发展的前提。

  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表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发展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方面,必须强调国家意志。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尴尬,提升关键产业水平,应当成为新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的基本立足点。

  当前,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促进了科学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但是,技术创新能力是组织内产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获得。我国的产业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创新队伍和自主开发的平台,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掌握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国家的

竞争力

  2006年,我们要用创新来说话!-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