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职场新手该怎样开始职场生涯中的第一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17:48 《中国青年》杂志

  策划 万莹

  口述-宋莲 整理-万莹

  有人将上班第一天称为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八小时”。刚刚脱去校服的毕业生们是否感到了一些彷徨——怎样开始职场生涯中的第一天?怎样才能从象牙塔中的学子蜕变为一
个职业人?在新同事面前,又该作一次怎样的亮相?

  大四时,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打着“实习”的旗号进入一家咨询公司,希望能有“晋级”的机会。可我的美梦破产了。实习结束,回到学校,我不得不投身到找工作的大潮。8月的一天,我突然听说,这家公司发生了高层变动,一位合伙人带着自己的人马突然离开公司,一时间,办公室里接电话的人手都不够。本能告诉我:机会来了。我给部门经理打电话,表明自己的诚意,可能当时公司真的很困难吧,经理很快便同意了,"下周一吧,你来上班。"

  哇噻!我要去上班了!第一天上班,一定要给大家一个惊喜。周一早上8点半,我准时来到经理办公室报到。一推门,"孙老师,我来了。"以前实习的时候,我见谁都叫老师的。经理抬起头,皱着眉:"小宋啊,第一天,你就学习一下《员工手册》吧。"

  从经理室出来,暗自揣测经理奇怪的表情,难道他是在怪我没有喊他“经理”?可以前实习的时候,我也喊他“孙老师”啊!我所在的部门同事大多没有离开,看见熟人,我挨个儿上去打招呼,一口一个“老师”,一副虚心学习的好学生模样。同事们拍拍我的脑袋,“真像个孩子。”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正准备熟悉业务,却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宋莲,你帮我复印这几张资料吧。”“好的,张老师。”实习的时候,帮大家复印、传真都是我分内的活儿。从复印室出来,看见休息室的饮水机没水了,我又赶紧给水站打电话。刚放下电话,又有同事让我去通知前台给会议室送份资料。我见前台正忙着,便主动提出帮她去送。推开会议室的门,只见经理正跟几位同事开会,“小宋,看样子我交代给你的《员工手册》,你看得不好啊!你准备一下瑞姿公司的资料,下午我们一起去见见他们……”没等我表态,一位“老师”便开玩笑似的说道:“她还是个孩子呢,客户肯定以为是个实习生……”我心里咯噔一下,做咨询这一行就是要学会和客户打交道,我怎么能错过这个机会呢。经理看了我几秒钟,而我也尽力做出成熟状,“那你就下次再去吧,下午跟着老王他们开个策划会。”

  我失望极了。一个上午,我什么业务也没来得及做,净顾着给各位同事干杂活儿了。等到下午参加策划会的时候,因为没有准备好,组长还很不高兴呢。这时便有老师说:“没事,还是小孩子嘛!”哎,“小孩子”!

  回家后,我翻开《员工手册》,上面明确写着:在公司内同事间一律互称名字。哎,怪不得经理不高兴我喊他“老师”。由这件事情,我更得到启发:从第一天上班起,自己就已经不是个学生,而是职场中人了。上班时间只做与自己职位相称的事情,因为我已经不是那个“人叫必应”的实习生了。如果还被看作是“小孩子”,就意味着你可以不承担责任,也就意味着你失去独当一面的机会。没有机会给你,在专业上,也就意味着你没有长进。在我看来,第一天上班,克服“学生气”塑造职业气质是最为重要的功课。

  第一天的两次表扬

  文-付月

  一直到今天,我都对第一天到公司的经历记忆犹新。

  早上起来,我就提醒自己,今天我上班了。报到后,经理叫了个同事把我带到我的工作台,让我忐忑不安的是,他连交代我应该要做什么的话一句也没说。本来就很紧张不知道该如何和上司打交道的我更是不敢去打扰他。

  我坐在电脑前,看着花花绿绿的网页,大脑却一片空白。才过了一个小时,我却感觉像过了一天,腿脚麻木,连动也不敢乱动。抬头偷偷看看周围的同事,都在埋头做事,没人理我,难道我就这样白白地度过一个上午?

  没有人给我安排事情,我总得给自己找点儿活儿干吧,哪怕是看看以前的一些会议记录呢,这样也能很快熟悉部门的运转情况呀。我看见办公室一角放着一排文件夹,上面分门别类地写着,“纪要”“规章”等等。我仔细看了看,外面并没有特别注明“机密”,看样子,普通员工还是可以看的。我把这些文件夹抱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决定还是从“规章”开始学起。“规章”里规定了很多工作中很容易忽视的细节,也包括平常的请假制度,开会制度,加班制度等等,其中更特别强调不准在上班时间启动各种聊天程序。不过,一上午最有收获的还是看到“员工通讯录”。这本册子里标注了同事们的座位、名字、电话、E-mail地址,我知道上班第一天就记住同事的名字,不仅能很自然地和他们打招呼、融和气氛,而且更重要的是知道他们是哪个部门的,哪些方面的事情可以寻求帮助,这为以后独立处理一些工作创造了条件,而不必总把"问号"挂在嘴边。

  下午,经理才想起我。看着我桌上摆满了文件夹,便一个劲儿地夸我:“小付,工作干得很好,我办公室还有业务方面资料,你光看这些可不行啊……”我正发愁找不到跟公司业务有关的资料,这下可好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办公室里的人全消失了。我站起来,伸伸懒腰,看资料看得我头昏脑涨的,真想给耳朵塞上耳机,听首歌,放松一下。可这是在办公室,我只有忍住。这个时候,从外面走进来一个其他办公室的同事,只见他径直走到复印机前,我赶紧走过去,“你好,这是复印机使用登记簿,请您登记一下好吗?”我记得自己上午看过年初的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上面规定从今年开始推行各部门单独核算,因此办公用品和耗材的使用都要登记。

  他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又看看我,“反正现在也没人,下次你去我们办公室复印的时候,我也不让你登记不就行了吗?你去上网聊天吧,我一会儿就复印完了。”

  “上班就得有上班的样子。好好工作又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当惯学生干部的我,讲大道理可是“内行”。

  没等我说完,他就在登记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陆书军。“陆书军?好耳熟。”想起来了,这不是老总吗?我冲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事,你做得很对。”办完事,陆总特意走到我跟前说。

  真是没有想到,第一天上班就得到领导的两次表扬,我都有点儿“如坐云端”的感觉了。

  初入职场,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精神,这既包括尽快地熟悉业务,提升专业水准,也包括基本的职业素养,前者可能容易被人关注,而后者则更能考验你的职场之路是否能走得更高、更远。

  责任编辑:万莹

  E-mail:wanying05@yahoo.com.cn

  与人为善

  口述-栾君 整理-万莹

  我是一所名牌大学保险系毕业的。那一年,广东一家保险公司来学校招聘,因为成绩优秀,我被学校推荐,只经过一轮面试就进入这家公司了。第一天上班,我由办公室主任领着认识新同事。当一位名叫张莺的女孩子作自我介绍时,我才知道,她也是应届毕业生,只不过比我早报到两天。我心想:有一个同龄人在一起工作,说不定以后还能互相帮助呢。

  轮到我作自我介绍时,站在人群中的张莺冷不丁地来了句:“呦,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呢!我们这里可数你的学校最好了!将来一定大有作为呢。”听着这颇有点来者不善的语气,我的心咯噔一下。我接着她的话茬儿说:“你的学校在保险界也大有名气。我和你一样,都是新来的,应该多向这里的同事、前辈学习。反正我可不敢想什么名牌不名牌的,只有虚心向大家学习才有真本事呢。”第一天上班,人际关系自是一门大学问,忍耐而又不卑不亢,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准备。看样子我得小心应付这个丫头。

  不巧上午却在复印室里又遇到她。她进来的时候,我正在摆弄一台复印机,说实话,刚出校门的我并不太会用这个机器。她走过来,看了我一眼,轻轻地说:“好像每次都是102室的小王来修的,要不你把他找来?"我想也没多想,就低着头冲进了102室。"哪位是小王?"顿时,周围安静极了,等我抬起头时,自己也吓傻了,102室倒是坐着位"小王",而且还是主管我们业务的"王总",正瞪着眼睛看着我这个不速之客。

  我赶紧退出来,气冲冲地回到复印室,“这个该死的张莺!故意设圈套害我!”那个家伙早已不在,等我打开机顶盖时却发现里面还夹着一页纸,“哼!肯定是她刚才太得意忘形,把资料都落了!”我不动声色地把这张纸塞进自己的文件夹。

  下午,经理怒气冲冲地来到我们办公室,劈头盖脸地给张莺一通训:“这么重要的文件怎么还少了一页?下午我怎么见客户?只给你5分钟的时间,马上给我找到!"那一刻,我看见张莺的脸色煞白,眼泪恨不得马上就要掉下来。不会是我手里藏着的这张吧?想着张莺早上害我的那副样子,我恨不得撕了才好呢!可这毕竟事关公司利益,我怎么也不能为了个人恩怨报复她吧?再说了,刚才大家都看见张莺与我不对付,如果这个时候我帮了她,以后同事间不就更好相处了吗?人际交往嘛,最忌结怨。这次我帮了她,以后她也就不好意思和我作对了,人在职场,处处得提防人,这日子怎么能过得舒坦呢?

  我从文件夹里抽出那张纸,轻轻地放到张莺的桌上,“早上,你忘在复印机里了,正好被我看到……”

  “谢谢!”张莺红着脸,转身就冲进了经理室。

  从那以后,张莺再也没有和我作对,渐渐地,我们还成了好朋友。但这上班第一天发生的故事,我却不能忘记。“人在职场走,哪能不挨刀呢。”而初来乍到的第一天,我就能留给人“与人为善”的印象,真是意外的收获;更重要的是,“与人为善”也是在“与己为善”。

  中青亮点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