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动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4:57 观察与思考 | |||||||||
-杨建华 钟 其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朽灵魂;创新,也是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不能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民族;一个缺乏创新的社会,也是难以挤身于人类文明社会之列的社会。
自人类社会历史之演变发展,推进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伴随着猛烈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趋势,创新,更是成为决定一个民族或者社会,在未来世界中的命运和前途的关键所在。于是乎,与创新有关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而充斥于媒体电台、报刊杂志以及论集专著中。人们开始惊叹:“这是一个创新频出的时代。” 我们的中华民族,历史上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民族;我们的祖辈先贤,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许多睿智的思想,不少伟大的发明,从黄土地里走出,走向世界,滋养人类。这些睿智的思想和伟大的发明,正是创新的产物。及至近世,我们的民族却坠入习于因循、安于守成的“老大民族”行列,失却了创新的勇气,于是“落后就要挨打”,而这一“打”就是百年。现在,我们开始重拾创新的一切:创新,正在受到我们国家上上下下的大力倡导。创新,正在蒙受我们民族方方面面的热切关注。应该说,现在我们国家能够重新开始重视创新、倡导创新和鼓励创新,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进步。但是在重视创新、倡导创新和鼓励创新的时候,是否意识到:创新,需要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理论和创新的实践。 创新,并非孤立存在的范畴,创新,需要创新的精神。而创新的精神,需要自由的思想。应该说,创新的本质是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思想是创新的必要前提条件,而创新是自由的思想的有利生成因子,创新的精神则是连接自由的思想和创新的纽带。因此,要重视创新、倡导创新和鼓励创新,就必须努力贯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本原则,尽快去除意识形态中对人的自由的思想的一切无形束缚和禁忌,并充分保障创新所赖于产生的自由的思想、以及作为自由的思想外在表现形式的言论的自由,切实打造“思想无禁区”的整体社会环境,努力形成创新的精神。 创新,也非难以描述的概念,创新,依赖创新的理论。创新,无论是科学创新、方法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必须依赖创新的思想和创新的理论。创新的理论,是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保持其思想不断进化和精神持续进取的力量和源泉。只有创新的理论,才能真正贯彻创新,做到学术无禁区、研究无禁区、科学无禁区。而要拥有创新的理论,就必须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勇于思考,才能冲破传统的僵化和教条的束缚,突破旧思想和旧理论,提出新观点和新见解。 创新,更非虚无飘渺的想象,创新,还要创新的实践。创新,意味着新的技术、方法、制度的产生,以此取代旧的事物,这可能导致冲突和矛盾。因此,必须进行创新的实践,即制定创新的计划,进行创新的活动,以期收获创新的成果。创新的实践,需要面对相应的风险,因此创新的实践,还需要创新的机制,保护创新者的探索,宽容创新者的过失,遏制保守者对创新的实践的破坏,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 社会历史的发展,正在改变人类的传统演进模式,不仅迫切需要政府进行(接前页)政治创新,社会进行文化创新,而且也需要公民进行个人创新。政治创新应该是创新的核心,而政府应当是创新的表率。现代政治不仅要求廉洁高效,而且还要求民主创新。而所有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创新,即创造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文化创新是体现一个社会成熟和自我更新的能力,需要社会大众的一致努力。个人创新应该是公民个体的精神活动,社会应当给予充分鼓励和倡导,因为从本质上说,创新是要通过公民个体的精神活动实现的。因此,重视创新、倡导创新和鼓励创新,根本上说要鼓励公民个人的创新。 当然,在我们重视创新、倡导创新和鼓励创新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警惕。警惕那种假借创新的名义,做损害民族和社会的行为。警惕那种强势者进行的各种名目的所谓“创新”,而给民族和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步入新的世纪,面临新的契机,需要新的行动。让我们以创新的精神,用创新的理论,进行创新的实践,开拓创新的局面,拥抱创新的未来。 - (杨建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钟 其: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