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把主持人的位子摆放在田垄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16:20 中国青年杂志

  绚烂的爱情凋零了,王凯伤情了好一阵子。那些天由于情绪不佳,怎么也进不了状态,他请领导另外派人代替做了两期节目。“垄上行”马上接到100多个电话,无一不是问:“咋没见王凯了?”

  文-石穆 图-王凯 提供

  7年前,王凯属于时尚阳光前卫的那类青涩果子。7年后的今天,大伙的评价就变了,说王凯那小子怎么看都像个农村小青年。皮肤黝黑,穿着土气,举手投足里透着泥土的“芳香”与牛粪的腐臭。只是那份率真执著与机敏幽默却没法改变,倒叫岁月流水冲激得愈益醇厚。造就他这份形象与气质的正是他主持的栏目“垄上行”。“垄上行”是湖北荆州电视台一个专门给农民兄弟看的栏目,却居然得到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振声的高度赞扬。截至目前,慕名前来荆州电视台学习取经的包括贵州、新疆在内不下二三十家省区的地市级电视台的同行们。作为“垄上行”栏目的灵魂,王凯功不可没。王凯因而于2006年7月被评为湖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同时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999年夏,王凯毕业于长江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王凯的父亲四处托人,终于为他谋得一份江汉油田职工大学当老师的美差。恰在这时,他所在的城市湖北荆州市电视台招聘播音员与主持人。21岁的王凯瞒着家人跑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嘿,居然被录取了。父亲愤怒了,说你放着铁饭碗不要,偏偏要端泥饭碗,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无奈王凯鬼迷心窍,对父亲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父亲扔出一句噎死人的话:“哼!有你小子哭鼻子的时候!”

  似乎验证了父亲的预言,一开始,王凯“活得并不舒心”——台里安排他当新闻播音员,培训一段时间后,就叫他一连录了三期新闻节目,台领导与专业人士一审看,直摇头。只得重新换人。台领导甚至说反正这是试用期,实在不行就淘汰出局吧!这个大男孩没有掉泪。他找到台领导说:“能不能再给我一个机会?”于是这年年底,他被综艺节目“世纪之星”接纳去当主持人。三五期节目做下来,似乎有那么一点感觉了,慧眼识珠的年轻台长李海昌说:“王凯还挺有潜质的嘛。”以后的日子他人是留下来了,可是台里哪个部门都没把他当个专业人才来用,他倒像个跑龙套的,哪里缺主持人,他就去玩玩“票”。父亲曾劝他回到职大吃那碗安稳饭。王凯扬脸一笑说:“开弓还有回头箭吗?这不是您儿子的性格!”

  2002年4月26日,台里策划一个新上的栏目“垄上行”,在确定主持人时,台长李海昌一锤定音:“叫王凯上几期看看吧,不行换人!”

  “垄上行”是服务于“三农”的栏目,其栏目宗旨在于展现农村新貌,反映农民心声,传递致富信息。当初确定上这个栏目是基于荆州市640万人口中,70%以上都是农民,作为基层电视台如果忽略了这么广大的服务群收视群,那就是工作上的失策与失误。现在看来当初最没有失策与失误的是确定由王凯担任这个栏目的主持人。

  王凯接手这个栏目难度可不小。他生在城市,长在城市,根本就不懂农业,甚至连麦苗与韭菜都难以一下子分清。更不懂农民,遑论农业政策与法规?但这难不倒王凯。他虚心拜师学艺——与荆州市人事局的专家服务团,农业局的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交朋友,不懂的问题就去求教,或者干脆将专家请到现场出镜解惑答疑,以至最后人们称赞王凯成了半个农业专家。一次他走在田野里,对一边劳作的农民说:“老乡,你这油菜得了菌核病,该打菌核灵了!”那个农民惊异地说:“你这城里娃是咋知道的?我刚刚按专家们说的打过了!”

  王凯印象最深的一期节目是2002年5月上旬,他与摄制人员跑到沙市区岑河镇做排涝救灾的选题。那才名副其实地叫做垄上行哩。走在泥泞的田埂上,这个文弱的书生胆战心惊。他还得把多半心思用在现场解说上,边走边说,摄像师也就边走边拍。一不小心,嗤地,王凯的人就滑到了没膝深的泥水里了。摄像师惊呆了,王凯却出奇地灵敏,下半身虽然淹在泥水中,手却本能地高高举着话筒,嘴里仍在播报即兴发挥的词儿:“糟糕,观众朋友你看,这泥水也与我们过不去,硬是要我也来尝尝它的厉害。不要紧,我爬起来继续播报……”边播报王凯边爬了起来。执机的老邓连说:“OK!好极了!”后期制作时,这段原样保留,播出后反应出奇地好。台领导也觉得这是王凯即兴创作的最具特色最生活化的片断,它为这期栏目增色不少。李海昌说:“‘垄上行’的主持人就他了!”

  王凯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感觉,自信心陡增。再次下乡时,连农民观众都忍不住称赞说:“小伙子,昨晚的节目我们看了,想不到你们记者那么辛苦!”农民就像遇到亲人般地接待他们的摄制组。

  在拍摄之余,有的农民与王凯开玩笑说:“你头发留得老长,细皮嫩肉的,穿得也考究,我们农民喜欢看反映自己生活的节目,又不是看自己的‘女婿’,你搞那么漂亮干啥?”这位农民的话引起王凯的深思:这就是主持人与栏目角色靠近与一致的问题。于是王凯将头发剃短,剃成个农村青年不长不短的发型,衣服的款式与颜色也与农村青年靠近,他还专门跑到大太阳底下曝晒,硬是晒得胳膊上卷起一层层的皮,黑黝黝的就像个种地的。几期节目做下来,农民竖起大拇指说:“嘿!这小伙子是我们的农村娃!他说的都是我们农民关心的事,解渴。”

  爱情离他远去,他却与农民贴得更近了

  三四个月后,“垄上行”的收视率“嗖嗖”地直往上蹿。高兴得台领导偷着乐。哪知与王凯相识相恋两年多的女朋友不干了,渐渐地与他有了龃龉。在她眼里,自打王凯主持“垄上行”栏目后,他彻底变了。

  她并不是嫌王凯打扮得不时尚,也不是因为那股帅气叫乡土气代替了,而是他变得不懂情调,浪漫已属过去时,连

情人节都忘了给她送上一束玫瑰花,只晓得鬼迷心窍地“嫁给”了“垄上行”。

  那女孩哪里知道,“垄上行”的栏目与众不同,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采访加解说的那一套,整个节目内容完全通过现场播报,它不像有的节目编导跟你把解说词一一写到位,主持人只需熟记它,到现场去“表演”就行了。现场播报则要求主持人即兴发挥。这就得靠主持人丰富的生活积累、悟性、临场发挥能力与应变能力。这种表现形式叫王凯演绎得淋漓尽致,“垄上行”得以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这种表现手法。同行们亲切地称它为王凯电视手法或叫王凯电视表达法。王凯不付出巨大的心血行吗?他能分心吗?

  不是内中人,谁解其中味?向女友发下爱情誓言不久的2004年7月中旬,他闻讯赶到江陵县沙岗镇做一期反映农民遭遇洪涝灾害的节目。他与摄制组的成员趟着没膝的积水,一家家拍摄灾民的困苦状况,后又乘着小木船游弋在“水漫金山”的重灾区的村巷间,有的居民楼水都漫到一层了,孩子们只好趴在楼顶上做作业。而田野里的庄稼全都陷入灭顶之灾,排灌设施老化,经费严重不足。王凯怀着巨大的同情心边播报边掉泪。

  这期名为《直击沙岗灾情》的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震动。荆州市委市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专门研究如何解决沙岗的灾情问题,很快孩子们的上学、灾民的生活以及排灌经费的投入都一一落实到位。灾民敲锣打鼓送锦旗到电视台表达感激之情。作为主持人的王凯觉得这就是最高奖赏,此时的他比任何时候都感到肩上那沉甸甸的分量。他哪有那份闲情逸致去与恋人卿卿我我、耳鬓厮磨?他早把对女朋友爱的承诺抛在了脑后,尽管彻悟过来的他不得不一再向她表示歉意:“对不起,下次我一定改!”到了下次、到了下下次他仍然还是这句真诚歉意的话。最终女朋友正式提出了分手。

  绚烂的爱情凋零了,王凯伤心了好一阵子。那些天由于情绪不佳,怎么也进入不了状态,他请领导另外派人代替做了两期节目。“垄上行”就接到100多个电话,无一不是问:“咋没见王凯了?”“你们不能让王凯离开,他是我们庄稼人的主持人,我们要他为我们主持节目!”这些电话叫王凯感动不已,热泪盈眶。他迅速调整好心态,重又精神抖擞地奔跑在广阔的田野上。

  真诚比技巧更重要

  王凯常常扪心自问:“‘垄上行’咋就叫农民像喜欢自家孩子一样喜欢呢?”

  最后终于彻悟:“做栏目不需要玩弄什么技巧,一颗真诚的心比技巧更重要!”为了这个,王凯与栏目组的同行们探讨过切磋过,结论是无论主持人还是记者与编导,都必须切切实实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思想感情必须真正融入到他们中去。

  根据王凯的建议,栏目组专门开辟了王凯热线。新闻中心担心王凯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安排专人守候在栏目组办公室,一天24小时接听电话。截至今天,王凯热线共收到5万多个求助电话,2万多封来信,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致富难题和免费邮寄各种技术资料2万多件。

  2004年12月,公安县毛家港镇农民老陈给王凯打电话,说看到“垄上行”介绍荆州市所属的县级松滋市一户农家种甘蔗致富了,他想去取经。由于节目没有看得太清楚,他想详细知道那户农家具体情况。接着他知心朋友似的告诉王凯说,为种甘蔗一事他与老婆闹翻了。

  由于王凯当时在现场主持节目,没有更多地询问对方节目外的具体情况,因而不甚了解。他便多次打电话给松滋市那户农家,询问公安毛家港镇的老陈所提的问题,前后打了21个电话,才弄清楚了情况,终于给双方牵上了线搭上了桥。

  王凯自然关心老陈种甘蔗的收获情况,更关心他们夫妻俩矛盾是否缓和。这事一直撂在心里。2005年底王凯打电话询问老陈这年种甘蔗是赔了还是赚了?老陈“嘿嘿”地笑着说:“如果你想来做期节目的话,我会给你一个惊喜的。”

  王凯当即找到编导与摄像人员,冒着凛冽的寒风与漫天飘舞的雪花赶到老陈家。老陈高兴地边拿出上品甘蔗请王凯他们品尝边说:“托你们‘垄上行’的福,两亩地我收获甘蔗卖了4000多元哩!”王凯最关心的还是他们夫妻团聚的问题。老陈笑嗬嗬地说:“她也是个‘垄上行’迷,你们把我种甘蔗致富的节目一播,她还不乖乖回来?”果然节目播出的第二天,王凯打电话一问,老陈爽声大笑:“要不要孩子他妈亲自跟你说几句?这可是她自己回来的哟。我一个大老爷们儿面子再大也没有你们‘垄上行’的面子大!”

  “我有两个恋人:一个是‘垄上行’,一个是我未来孩子他妈!”

  2005夏天,几乎天天往农村跑的王凯忧虑一件事情:许多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却没钱上学。他从“王凯热线”里选择了10个典型家庭和手里拿着清华北大录取通知书的学子。经过精心策划,拿出播报方案,然后与摄制组的同行一道进工厂进学校,跑企业跑党政机关,半个月就为学子们募集了三四十万元,不仅片子中的10位学子不再囊中羞涩,就是片子外困难重重的农村学子也都接到了几千元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从这件事情上,王凯认准了一个理儿,为农民鼓与呼始终是“垄上行”永恒不变的主题,主持人要锲而不舍地围绕这个主题使用好手中的话筒。于是他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他随便行走在哪个村庄,奔走在哪块田野,农民就把他当亲人一样迎接。

  往往一句“哎,王凯来了!‘垄上行’的王凯来了!”好家伙,就像人们经常从电影上看到的情形那样,呼啦啦,一下子围拢来全村老少;贴标语放鞭炮敲锣打鼓,更是王凯们常常受到的礼遇。

  2006年3月,在荆州所属县级市洪湖市,王凯主持了电视台的大型直播节目“春天垄上行”活动。现场一下子涌来上万的人,气氛好不热烈。当王凯往台前一站,现场就发出山呼

海啸般的掌声,并辅以呐喊声:“王凯你好!你好王凯!”

  有一个名叫李国才的农民,家住荆州市郊区白龙村,为了能近距离地见见王凯,提前一天就蹬着一辆破自行车,日夜兼程赶了100多公里。他最终没能挤到台上去与王凯握手说话,就这也令他十分满足了,对身边的村民高兴地说:“我终于见到王凯了,只离几步远哩!”那人打趣地说:“全国那么多当红的影星歌星到荆州演出,都没见你去追星,咋就要跑这么远来追个王凯呢?”李国才嘿嘿笑着说:“这你就不懂了,王凯是为我们农民说话的人,教我们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那些歌星影星是跑来捞钱的,两下哪能相比?”

  围着王凯的农民们七嘴八舌,有人关心起王凯的婚姻大事,说:“小伙子你有对象了吗?我们这水乡里的姑娘一个个水灵灵的,你愿挑哪个我们大伙儿给你当红娘。”王凯激动而深情地说:“我已有两个恋人了,一个就是‘垄上行’——它的娘家人就是千千万万像你们一样的农民兄弟,另一个就是我未来孩子她妈!”风趣的回答逗得全场的农民轰然大笑。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