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名16岁少年的人生苦旅

  本刊记者/胡庆波

  提要: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只能仰视的奢望。

  上大学,是埋藏在他心底的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这个16岁少年的生命之花,是否还有机会继续绽放?

  “空气污染指数122,三级轻微污染”,2009年4月中旬,北京遭遇了连续5天的轻微污染,灰蒙蒙的京城在 杨花柳絮的“骚扰”下显得异常沉闷,一如于晓达的心情。

  如果不是1个多月前素未谋面的表弟台鹏突然造访,已然步入不惑之年的于晓达依旧会沉浸在湖水般的平静中。从那 一刻开始改变的,不仅仅是他的心情、他的平静生活,于晓达的生命也被赋予了另外一种价值。

  原来,刚刚16岁的表弟台鹏竟然得了白血病!

  于晓达第一次见台鹏,是3月初,他同他的妈妈和舅舅来京求医,刚下火车,来家里落个脚。他瘦高的个儿,白净的 脸——病容已有几分挂在脸上,几乎不说话,十分文静腼腆的一个少年。

  他的样子,已经让人心生怜恤了;而他的经历,更是让于晓达——有个在北京无忧无虑生活的9岁儿子——感慨万千 。

  家庭危机

  台鹏所在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太京镇甸子村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没有乡镇企业,家庭年收入只有1000元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文书邹福新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在电话中这样告诉记者。由于语言交流不畅,1000元的数字 记者核实了3遍。

  当然,如果台鹏的父亲台红林不出事,他家的生活在村里还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妻子于春娥眼中,台红林 是个好人,就是平时爱喝点酒。可是,事儿就出在酒上。

  那是2007年元月的一天,台红林的一个同族亲戚去世满3年,亲戚家按照当地风俗置办了流水席宴请邻里乡亲。 下午时,台红林酒过三巡,醉醺醺地和酒桌上的同村人王旭江因为宅基地的事情发生了口角,争执不休。年轻气盛的王旭江拉 着台红林的胳膊说:“走,去我家问问我爸!”

  说着,两个人真的拉扯着到了王旭江的家。

  古稀之年的王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看着两个年轻人在自己家打了起来,老人急了,便上前劝架。

  “当时,台红林只是‘拦’了一下老人,口里还说,‘别参与我们年轻人的事儿!’”和记者讲述这段经过时,不善 言辞的于春娥很谨慎地用了“拦”这个动词。

  可是,老人的儿子回忆当时的情景是“台红林推了老人一下”。到底当初的动作是“拦”还是“推”,我们已然无法 还原,但是结果是老人摔倒在地。等到于春娥闻讯跑到事发地点时,看到丈夫满脸是血,王旭江的父亲“看起来没事,还张罗 着给台红林擦脸上的血”。

  谁知,第二天下午5点多,噩耗传来——老人去世了,经鉴定,是颅脑损伤导致。

  台红林随即被警方带走,家里仅有的一万元积蓄被于春娥拿了出来,给老人办了丧事。即便于春娥始终坚信丈夫当时 只是过失致人死亡,但法院判决残酷地摆在了她的眼前——台红林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那一年,台鹏只有14岁。家里除了母亲一人尚有劳动能力外,剩下老的老,小的小——90岁的太爷、70岁的奶 奶、正读中学的姐姐和比台鹏小一岁的妹妹。

  一位商界名流曾经说过:“危机往往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危机往往是重大历史的转折点。”对于台鹏来说,这场 家庭的危机又意味着什么呢?

  “早当家”的台鹏

  从那时开始,活泼、爱玩的台鹏变得沉默寡言,除了偷偷哭泣,他无法也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沉重。

  沉重首先来自于经济。家里没有了重劳力,他,家里唯一的男孩子,便开始更加主动地帮助妈妈。由于家中主要靠种 植蔬菜维持生计,每当蔬菜成熟的季节,他都是凌晨3点钟准时起床,和妈妈一起将长成的蔬菜装上农用车,独自一人驾车前 往市里批发市场把菜卖给零售商。回来后,已经早晨五点多了,他就又赶紧背着书包去上学。中午放学,他急忙赶回家去地里 拉菜,有时午饭都顾不上吃就又去上学了。

  台鹏除了每日帮助家里干农活,还始终坚持读书,并且学习成绩优异,是学校有名的尖子生。“挑不出来什么毛病的 孩子”,一提起台鹏,班主任杨军不由得赞不绝口,“这孩子真不错,喜欢学习,对老师有礼貌,年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 杨老师还告诉记者,台鹏初一时是班长,但因为管不住调皮捣蛋的同学,于是杨老师将他调为数学课代表。在老师眼里,台鹏 还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教室的门钥匙都是他拿着,每天早晨他都是第一个走进教室,点燃炉子,最后一个离开教室,锁好 门,一晃两年过去了,从未出过问题。

  不仅如此,懂事的台鹏动手能力还很强。外面补一个自行车带要1元钱,他就自己补,可别小看他那个自制的旧饭盒 做的小工具箱,里面的“家伙事儿”可全了,钉了很多钉孔的铁皮摇身成了锉刀,看着被他前前后后补了18个“疤”的车带 ,台鹏得意地笑了——省了整整18块钱啊!

  最为难得的是,这个还未脱去稚气的少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冬季的一个周日,台鹏一出门看到邻居家的砖墙倒了, 他连手套都没顾上带,就提着篮子去帮邻居搭墙;每到放暑假时,他会主动到三四户村民地里帮着摘桃子。“平时他们都那么 帮我们”——邻居知道他家里没有重劳力,所以经常去地里帮着他们干活——台鹏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08年“五一”节,台鹏第一次去狱中看望爸爸。回家路上,他一直缄默不语。“他承受的思想压力比生活压力 更大。”

  台鹏的姐姐读高二,一直是班里的前十名,妹妹读初二,和哥哥一样是年级的前两名,每当于春娥去学校开家长会, 都是她最开心、最自豪的时刻。

  之前三个孩子还经常吵闹,可是,自从爸爸出事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吵过架。地里的活儿,虽然说是分成三份,谁先 干完谁回家,但是几乎每次都是三个孩子一起回家。

  每天看着如此优秀的三个孩子,于春娥有时会暂时忘却丈夫入狱的烦恼,即便苦点、累点,但毕竟,希望还在。

  然而,整个家庭的幸福和信心,随着大夫确认台鹏得了白血病的霎那,支离破碎。

  重生的救赎

  2009年2月,台鹏连续十几天高烧不退,2月底在天水市407医院骨穿检验结果为急性淋巴癌。

  虽然听说这病也能治好,但得花钱,于春娥一辈子都没见过的那么多钱。她一筹莫展,陷入彷徨与绝望之中。

  对于一个贫穷困苦的农村母亲来说,这样一个儿子可谓是她全部的骄傲和希望。不难理解这位母亲的决定——即使花 再大的代价也要给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病。于是,她在亲朋好友及街坊邻居处共筹得13万元钱,这是她后半辈子都不一定能 还清的一个数字。

  2009年3月初,台鹏在北京人民医院和道培医院分别做骨穿检查,被确定为急性淋巴白血病ALL-B。由于人 民医院床位紧张,他随即被转入海军总医院,开始第一疗程的化疗。

  台鹏所在学校的师生得知他确诊为白血病后,于2009年3月10日举办了一场募捐活动,这个穷困山区的农村学 校,竟在一天之内为这个身染重病的学生募得两万多元的医疗费用。在班主任杨军的印象中,这次募捐,是近年来,除了汶川 地震之外,最大的一次全校捐款。“地震的捐款好像也没这么隆重,”杨军在电话里最后很确认地说道。

  区教育局得知此事,号召全区8个学校为台鹏捐款,家乡的亲人们都不愿放弃这么好的孩子,捐款数额达4万元之多 。

  帮助台鹏的爱心行动同时也在北京展开,于晓达的高中同学听说此事后,卢源远等人开始联系所有天水一中的同学以 及老乡为台鹏捐款。卢源远告诉记者,虽然大家都不容易,但是,再困难也不会比台鹏更难。如果大家不帮忙,全靠晓达一个 人,他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啊。凭着一份珍贵同学情谊,他相信大家都愿意帮晓达这个忙。

  一份名为《因为台鹏,写给朋友》的倡议书在互联网上开始传播,其中一段这样写道:“只要我们哪怕捐出一块钱, 那么对于台鹏同学来说就多了一份活的希望,他还那么年轻,生命的精彩还未完全绽放;他的学业是那么优秀,未来自己感兴 趣的专业还未完成。在此,我向你们求助,因为台鹏——这个身患恶疾却身无分文的孩子。”

  据悉,截至发稿,他们已经筹集到了8万多元的捐款。

  一个孩子的生命之重就这样被众人缓缓托起,在迷乱尘世中,他们执著地牵着台鹏的手走进明天的风雨,试图给予他 一个正常人的未来。

  午后的海军总医院血液科病房,洒满了金色的阳光。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台鹏,这个不幸而又幸运的孩子。虽然病房 内很热,但台鹏还是戴着足足挡住大半张脸的白口罩,以此阻挡病菌对他的侵入。

  看着他额头渗出滴滴汗珠,于春娥将儿子头上的帽子摘了下来。台鹏有些紧张地接过母亲手中的帽子,又扣了回去。

  病房里的每个人都知道他这个敏感动作的含义——为了遮挡已经日渐稀疏的头发。

  台鹏告诉记者,他喜欢数学,喜欢打乒乓球,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去上学。当记者问道今后想做什么时,他低下了 头,用牙咬着嘴唇,始终没有开口。

  送记者出门时,于春娥含泪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就是喜欢读书,经常说自己要读大学,将来赚很多很多钱。但是,自 从他爸爸入狱之后,他再也没有说出这个心愿。

  上大学,就这样成为埋藏在台鹏心底的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他能做的只是等待命运的宣判,那是一种悬在空中的感觉 ……

  台鹏的表哥于晓达执意一直将记者送出了医院的大门,一边走一边说:“这里的主治医生对台鹏的病情有较为乐观的 期待,还一再说,这个孩子放弃治疗的话太可惜!可是,现在60多万元的治疗费还差一半还多……”

  此时,已经是下午6点多,大大小小的酒店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晚高峰的食客,道路上行驶的高级轿车散发着耀 眼的光芒。路边,兴奋的人们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股票、房价和车市,还有电影、音乐和爱情。

  医保阳光能照耀多远

  于春娥告诉记者,尽管他们每年都会花上20元钱买新农合,但碰到大病时,新农合起到的作用却太小。“听说治疗 白血病的好多药都不能报销,还有上限。而且,远在北京求医,报销还要受地域限制,手续繁琐。”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太京镇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马主任证实了这一说法,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按照当地新农合的规 定,市级医院的住院费报销60%,省级医院的住院费报销30%,最近改为50%,报销的上限是最高5万元。

  于春娥很羡慕和台鹏相邻病房的那个北京孩子,“那个孩子参加了北京市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白血病被纳入该医 保范围,最高能报17万元呢”。

  于晓达不是没有考虑其他办法,一日,他在网上了解到,早在2005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过中国第一个全国性 的白血病救助专项基金——“小天使基金”,抱着一线希望的于晓达打电话过去一咨询才知道,这一基金只是针对14岁以下 的儿童,刚巧把16岁的台鹏排除在外。

  据卫生部门统计,中国现有400万白血病患者,并以每年3万到4万的速度增加,其中50%是儿童。于晓达长叹 了一口气说,那么多得白血病的孩子,不可能每一个都能像那个天津儿童那么幸运遇到总理吧,况且总理对百姓这么好,但不 能每个人都伸手向他要钱吧!

  所幸,2009年4月6日,人们期待已久的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据权威媒体报道,这个全名为“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意见”的方案有15000余字,正式确立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公益性。纵览这个方案,政府主导的思路非常清晰,无论 是政府加大投入、全民医保、重点扶持基层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等,都体现了政府责任的回归。

  然而,医疗改革作为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虽然公益目标已定,但是,具体落实还需时日,“生病不逢时”的 台鹏现在该怎么办呢?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法律与生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