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央视《经济半小时》:留守儿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2:11 央视《经济半小时》
央视《经济半小时》: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留守儿童》,以下为节目内容。

  今天关注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生活在各地农村,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是他们的生活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父母出门打工,孩子留在了家里,这样的农村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在全国共有两千二百多万。四川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它的留守儿童占全国的14.94%,是最多的。家里没有父母,日子怎么过呢?前不久,我们到四川井研县进行了调查。

  一个叫黄琴的小女孩,今年7岁半,她还有一个四岁的堂妹黄婉培,今年刚上幼儿园。学校放暑假了,黄琴每天都在家里教堂妹写字画画。从记事开始,她们的爸爸妈妈就在江苏砖厂里打工,而黄琴和堂妹就一直跟着爷爷生活。

  记者:“什么时候见到爸爸妈妈?”

  黄琴:“我忘了,时间很长了。”

  记者:“你想她们吗?”

  黄琴:“想。”

  记者:“你想不想爸爸妈妈去打工?”

  黄琴:“想,因为我读书没有钱,读书得喊爸爸妈妈出去找钱。”

  堂妹黄婉培:“爸爸妈妈去上班,我读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天天老师早”

  这首童谣是小婉培刚从幼儿园学会唱的歌,虽然才过四岁,但她已经懂得自己收拾东西。小婉培的家境不好,从生下来刚一断奶,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了,而直到今年过年,她才见到爸爸妈妈一次。

  吃饭的时间到了,黄琴和妹妹开始帮爷爷烧火做饭,老人今年已经71岁了,因为地里的农活重,他每天只能给小孩做一次饭。

  老人:“清早煮,一天吃三顿,下午就早点回来不,他们饿了拿着碗在地里抓甘薯吃。”

  在井研,留守在家中并不仅仅是黄琴和妹妹。在门坎乡百合村,我们见到了雷炎然和雷元斌兄弟,他们的爸妈双双外出打工。由于七年来只见过爸妈两次,弟弟元斌很难记清妈妈的长相。

  在孩子们就读井研县门坎乡中心小学校,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在学校学生总数中一直占据相当的比例。游德良是井研县门坎乡中心小学的教研室主任,据他介绍,门坎小学目前有326名留守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4.8%。

  游德良:“年龄越低比例就越高,幼儿园单亲和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接近60%。”

  在门坎小学召开的家长会上,我们注意到,前来参加家长会的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游德良介绍,由于父母常年在外边打工,80%的留守学生都是由祖辈照顾,而他们的年龄基本上都在60岁以上。那么井研县到底有多少留守儿童呢?我们来到了井研县教育局,教育局邱局长说:“现在我们统计,全县有两万零五百个留守学生。”

  井研县是四川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比例高达86%,因为人多地少,井研的经济比较落后,每年财政收入只有3000万元,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个四川省倒数第三,农民的年人均收入还不足3000元,为了增加收入,井研县现在有8.26万劳动力/外出打工,同时也就出现了2万多名留守儿童,在一些乡镇,留守儿童的比例甚至高达73%。父母一出门,往往几年也见不上一次,那么,在这些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又是什么样子呢?

  7月10日,记者来到井研县门坎乡中心小学时,正好赶上一些学生过来交自己准备的礼物。十几个孩子,年龄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只有七岁。他们中大多数人只见过父母三四次,虽然不知道自己准备的礼物爸妈能不能收到,但是孩子们还是花费了几天的时间。

  俊宇:“我制作的是一辆小轿车,我想开车去看爸爸妈妈。”

  为了表示自己对爸妈的思念,雷焱然和弟弟还准备了一瓶思念水,并在瓶子上粘贴了一架纸做的飞机。

  雷元斌:“我想坐飞机去深圳,我爸爸妈妈没回来吃过家乡的井水。”

  由于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这些孩子真正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面对我们的镜头,孩子们似乎有太多的话要说。

  卢丹:“我想他们的时候经常哭,我已经有四年多没见妈妈了,爸爸也一年多没见了,什么时候能回来,我也不知道。”

  尽管年龄都不大,但和其它同龄人比起来,这些孩子却要懂事得多。

  孩子们说:“爸爸妈妈请你隔几年就回来一次,不要为了钱不注意身体。”

  采访中,一位叫罗雨山的11岁女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这些孩子当中,她的爸妈外出打工的时间最长,而这次,她一下给父母准备了五件礼物,是所有孩子当中最多的。

  罗雨山:“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表达我对爸爸妈妈的思念,这些灯笼代表我们一家人,因为我们是分不开的,谁也离不开谁;我还准备给爸爸妈妈他们的

  一包家里的粮食,里面装有玉米和大米,我知道他们很长时间没有吃过家乡饭了,他们一定很想尝尝。他们出去十一年了,妈妈在工地上开搅拌机,爸爸在牢房里服刑。”

  门坎儿小学的老师告诉我们,11年来,罗雨山只见过爸妈三四次,而她准备送给爸妈的玉米,实际上是她自己亲手种下的。妈妈在打工,爸爸在服刑,是谁在带着这个懂事儿的孩子呢?

  7月10日,记者跟随门坎小学的校长和老师前往罗雨山的家——黄金村四组。校长告诉我们,黄金村距离门坎小学比较远,路途也不方便,罗雨山每天上下学都得翻过几个山坡,而像这样泥泞的山路每一趟都要40分钟。

  来到罗雨山的家里时,她正跟奶奶一起掰苞谷。从记事开始,雨山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过。

  罗雨山:“爸爸走的时候,我还没有出世。”

  在雨山八个月大的时候,妈妈也外出去深圳,到她爸爸所在的工地上打工。去年8月份,雨山的爸爸因为参加工地上的一次械斗而错手伤人,现在被暂时关押在深圳看守所。而这次变故让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维持家用,今年春节还没有过完,快要60岁的爷爷就启程到江苏的一家砖厂里打工。现在,11岁的雨山就和奶奶相依为伴。

  罗雨山:“有时我帮奶奶点豆子、种玉米。”

  一个不到8平方米的小屋就是罗雨山跟奶奶的卧室,屋子里堆满了杂物。由于奶奶要忙着打理家里的5亩地,每天早上五点多,雨山就起床开始张罗着刷锅、做饭、喂猪。虽然只有11岁,但是雨山干起活来却非常利索。

  小雨山的奶奶告诉我们,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变得特别懂事儿。去年小雨山的爸爸出事后,这个原本很活泼的女孩一下子不爱说话了。现在小雨山最想的就是妈妈。为了帮小雨山圆这个梦,我们的记者带着她从井研县出发,坐了四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去寻找她远在深圳的父母。

  7月11日,记者带着罗雨山踏上了从四川成都开往广东的列车。火车上的罗雨山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这是她第一次坐火车去见爸爸妈妈。

  罗雨山:“最大的愿望就是全家能够坐在一起吃一顿饭。”

  7月13日中午,我们抵达了深圳。为了让雨山的妈妈有个惊喜,我们决定只告诉她的女儿托我们给她从家乡带东西过来。然而雨山刚出现在妈妈住所附近的街道就被一眼认出。

  雨山妈妈:“你怎么没给妈妈打电话?”

  罗雨山:“他们说要给你个惊喜。”

  见到女儿出现在自己面前,陈雪辉开心得合不拢嘴。她告诉我们,一听说是女儿要托人带东西来,她早在一个多小时前就在街上等候了。看着妈妈满脸兴奋,此时的雨山则显得有些平静,也许是因为太长时间没有见面,她在妈妈面前有些不知所措。

  一间在建筑工地上临时搭建的工棚就是雨山的妈妈在深圳的住所,屋子里很闷热,一进门雨山就注意到,里面凌乱地堆放着不少电缆和线路。虽然正午时间,但屋里的光线还是很暗。由于工棚里还住着其它工友,雨山的妈妈只能挤在里屋的这一铁皮床上睡觉,放在床边的电饭锅、泡菜和床上的几件衣服、电风扇就是她在深圳的全部家当。

  一进到屋里,雨山的妈妈就开始端详自己的女儿。

  雨山妈妈:“好象瘦了,感觉没有以前活泼了。”

  罗雨山的妈妈在建筑工地里开搅拌机,每天起早贪黑就挣35元,为了能多寄些钱回家,她省吃俭用,每天吃饭都就着这些泡菜和辣酱,买的蔬菜也是最便宜的。

  雨山妈妈:“辛苦肯定辛苦,居无定所,好像一片叶子一样。我们在外面奔波也是为了小孩,也是想让一家人过得好一点。”

  雨山妈妈说,自己常年在外打工无法陪在孩子身边,看着女儿几次写信过来,希望全家吃一顿团圆饭时,她都忍不住落泪。

  一提起在看守所里的爸爸,雨山就显得十分低落。而当她得知爸爸刚被判刑15年时,就一个人坐在门槛上发呆。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爸爸。

  这次来深圳,雨山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爸爸,但是让她感到伤心的是,她的爸爸刚刚被判刑15年,想要见到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能让小雨山见到在看守所的父亲,我们栏目也专门给公安部发去了一份传真,而为了这次父女相聚,公安部门也破例为小雨山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7月15日,小雨山来到了深圳市第一看守所,高墙内铁门紧闭、守卫森严,这里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那么陌生。然而此时的雨山对周围似乎并不在意,也许是想着很快就能见到爸爸了,她的脚步有些匆忙。

  看到年幼的女儿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罗小军难以置信。

  罗小军:“每次看见孩子写信来的时候,至少两三个晚上失眠。”

  一拿出自己为爸爸准备的礼物,雨山就禁不住哭起来。握住女儿千里迢迢给自己带来的礼物,罗晓军哽咽不已。他说,自己最愧疚的是无法照顾一天天长大的女儿。

  罗小军:“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没办法,我们家庭贫寒,想抚养孩子长大才去打工的,谁知道一判就是15年,太漫长了。”

  而站在父亲身边的罗雨山再也说不出话来。

  罗小军对女儿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听妈妈的话,听奶奶的话。爸爸在这里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出去跟你们见面。”

  看着父亲一脸难过,小雨山咬着嘴唇强忍着不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就在临走前,她还给父亲许下了这样一个承诺。

  罗雨山对爸爸说:“等你出来我一定做一顿饭给你吃。”

  可惜,相聚总是短暂的,离开深圳之前,小雨山还给我们打来电话,她说,回家之后一定会好好学习,好好照顾奶奶,不让爸妈担心。我们这里也祝愿小雨山健康成长。其实,我们记者这次到深圳,不仅带上了罗雨山,还带去了很多门坎儿小学留守儿童送给父母的礼物。

  虽然,留守儿童和他们外出打工的父母远隔千里,但天生的亲情却是无法割断的。我这里有两封父子之间的家信。父亲在信的开头说,我亲爱的儿子,爸爸在遥远的广东好想你。而他上小学一年级儿子是这样回的信,敬爱的爸爸,我好想你,想看到你,多想你在我身边。思念是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最大的痛苦,我的同事这次带罗雨山到深圳寻找父母的时候,也把其他孩子带到了父母面前。

  在深圳南山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一些围聚在电视机前的工人们就是井研县门坎小学的家长们,他们大多在深圳的建筑工地和工厂里打工。为了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远在四川老家的孩子,我们给家长播放孩子们的图象。

  由于有的家长无法到场,一位建筑工人特地拿着手机凑近电视机旁,让电话那头的家长听听自己孩子的声音。而现场家长们都专注地盯着电视机,他们的脸上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

  虽然几年没有喝过家乡的井水,但是雷庆得接过水瓶时只是吝啬地喝了一小口。看着周围同乡羡慕的眼神,他也请老乡们一同品尝了儿子的思念水。不仅如此,兴奋的雷庆得,还当场给老乡们念起了儿子的来信。

  孩子的信:“爸妈你们好吗,你们不要担心我们。”

  拿着孩子给自己的礼物,家长们说看到孩子这么懂事,自己真的很开心。由于文化不高,他们只能在建筑工地、工厂里干着搬运、刷墙等最苦最累的体力活,一个月下来工资也不过是1000来块。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三四年回家一趟,因为每回一趟家就得花上两三个月的工资,还不如多给家里寄些钱划算。

  在这次短暂的相聚中,随行的门坎小学校长胡柄轩还特地给家长带去了孩子们的奖状。

  胡柄轩:“希望你们多跟学校,跟老师联系。”

  天黑了,尽管夜幕已经降临,但是家长们迟迟不愿离开。临走时,我们用镜头纪录了他们对孩子的嘱咐。

  家长们:“希望他们多读一点书,这是我们父母的想法。”

  看到这些父母的留言,我也能体会他们的期盼。做为父母,他们背负着家庭的重担,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而那些远在家乡的孩子,却没有父母的照顾。留守儿童,已经成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此,共青团中央也表示,他们将在全国发起倡议,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给这些孩子送去关爱。

  主编:张凯华 记者:詹丽清 摄像:樊建恩 编辑:向华

  CCTV-2《经济半小时》首播时间:21:30 次日重播:12:30、16:40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