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经济半小时》:留守儿童的寂寞童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12:11 央视《经济半小时》 | |||||||||
留守儿童 央视《经济半小时》8月2日播出《留守儿童的寂寞童年》,以下为节目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来关注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一个日渐突出的社会现象。一份来自全国妇联的材料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情感心理、家庭教育,做了全面分析。留守儿童开始得到社会的关注。
昨天在我们的节目中认识了几位四川的留守儿童,今天再来看看江西的情况。江西也是一个农村劳动力输出的大省,全省有将近2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这样的比例在全国排在第二位。而我们记者在江西省修水县墨田村小学调查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更惊人的情况:这所村办小学校300多个孩子中间,85%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中和父母分离时间最长的,是一个名叫樊敏康的孩子,今年只有13岁,却跟父母分开了将近13年。樊敏康与其他的孩子不同,他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提起他的爸爸妈妈,甚至也不想见父母。 一大早,我们来到敏康的家。敏康正躺在床上。我们的到来让敏康很烦躁。 奶奶:“敏康,吃饭。” 敏康:“我用不着你管。” 自从敏康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后,敏康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和奶奶都已经年过60。奶奶腿脚不好,做不了农活,所以祖孙三人的生活全靠爷爷一个人操持。 爷爷:“要把敏康抚养成人呀。” 爷爷说,敏康才7个月大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到外面打工。敏康今年13岁,是老两口一直拉扯孙子到现在。 爷爷说,敏康对父母没什么感情,而敏康也不想谈爸爸妈妈的事。 记者对躺在床上敏康说:“敏康,我知道你没睡着,你是不想谈你爸爸妈妈,大多数小孩都会觉得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亲的人。……” 无论我们说什么,敏康始终一言不发。为了打破僵局,记者提出一起去打篮球,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项运动,还把他的小伙伴找来了,敏康变得很开心。 在附近一所中学的篮球场,是敏康他们经常来的地方。40度的高温并不影响这些孩子打篮球的兴致,篮球是从学校里借的。而敏康的这几个朋友也都是父亲或母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孩子。 大汗淋漓之后,敏康终于坐在了我们面前。小小年纪,头发已经染成了红色和黄色。 记者:“你多大的时候,爸爸,妈妈去打工的?” 敏康:“还没有一岁。” 记者:“爸爸妈妈有没有回来过?” 敏康:“没有。” 记者:“一直都没有见过他们。” 敏康:“没有。” 敏康说他从1岁开始就没有见过父母。不过敏康的奶奶却告诉我们,父母亲5年前还是回来看过他的。而且他身上穿的牛仔裤也是爸爸买了寄给他的,但是敏康既不承认见过父母,也不肯承认爸爸买的牛仔裤。 记者:“你觉得他们不会想你?” 敏康:“是。” 记者:“为什么不会想你?” 敏康:“他们对我一点都不好。” 记者:“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和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你觉得一不一样?” 敏康:“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怎么跟他们住呢?” 敏康说他也根本不想让爸爸妈妈回来,有没有他们无所谓。反正爸爸妈妈对他没什么感情,他对爸爸妈妈也没什么感情。 记者:“他们对你来说是什么样一个印象?” 敏康:“坏印象。” 记者:“你觉得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小朋友?” 敏康:“没有什么用的。” 记者:你才13岁,你怎么知道自己没什么用呢?…….” 很多时候,敏康在我们的镜头前都会沉默。环顾敏康的家里,没有一张敏康父母的照片,他说他也不关心父母长得什么样。可是尽管敏康的嘴巴很硬,我们还是能够感觉到他的心事。 记者:“你觉得你长得像谁?” 敏康:“像我爸。” 记者:“没有他们的照片,你怎么知道你像你爸爸呢?” 敏康:“因为,我是他的儿子呀。” 我们的记者刚开始接触/樊敏康的时候,只是觉得他/除了有点孤僻,和其他的孩子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喜欢玩,喜欢打篮球。但敏康的老师/却告诉我们的记者,其实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已经在敏康的心理上/投下了深深的阴影,对他的性格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3岁的樊敏康已经有5年多没有见过自己的爸爸妈妈,很难想象这样的环境中,他是怎么度过童年的?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敏康,在老师的眼里,是一个性格怪癖的孩子。 敏康从小没有什么玩具,他用捡来的编织袋装上沙子做了一个沙袋,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唯一的一件玩具。他每天早晨都要对着沙袋练上一阵子。而敏康的班主任告诉我们,因为父母长期不在,无人管教,敏康在学校里经常打架。 樊敏康的班主任说:“他有一块木板,经常要同学把手伸出来,让他打,也不让这些同学告诉老师,他说,你告诉老师我打你更。” 记者:“你为什么会喜欢打架? 敏康:“我想拿他们出气。” 对于敏康的行为,班主任樊天星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班主任:“我有一次骂了他,他竟然上课时把脚放在桌子上,想惹我生气。” 父母不在身边,老师很难管住敏康,而爷爷奶奶身体不好,连自己都懒得管,根本管不了他。 谈话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敏康不耐烦了,他不再回答我们的任何问题。当我们问他愿不愿意去深圳见见父母,他断然拒绝。 敏康的家乡江西省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有500多万人外出打工,他们大多数都把孩子留在了农村,而在江西平均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 从敏康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亲情和监护,使得这些留守孩子在心理上、人际交往上往往出现一些问题。我们有一份四川省眉山市政府对当地3102名留守儿童/所做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间有几个现象值得重视。 由于亲情的缺失,很多孩子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的心理问题。其中内向胆怯,孤独封闭的占到了66。7%。 违法违纪增多:由于缺乏引导,留守孩子容易养成许多不良行为,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抽烟喝酒,甚至染上毒品。在抽样调查的留守学生中,行为习惯较差的占到了33。9%。 学习滞后: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无力,留守学生成绩较差,甚至出现逃学,辍学的现象。抽样调查中中等偏下或较差的学生占到了60%以上。 安全无保证:不少留守学生的生活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留守女学生被强奸的案件呈上升趋势。 刚才认识的敏康,就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从敏康的外婆那里,我们得到了敏康妈妈的手机号码,她名叫卢春华,在深圳龙港一家叫华声电子的工厂工作。虽然,敏康不想见自己的妈妈,但我们记者还是决定去一趟深圳。 早上8点,按照约定,我们打电话给敏康的妈妈,卢春华,但是她拒绝接听。并发来短信说没有时间。我们决定去找她。路上我们给卢春华发了一条短信:“咱们见个面好吗?”不久我们收到卢春华的短信:“对不起,请原谅一个打工者有很多无奈。”我们回了一条短信:“离开敏康这么长时间,想看看儿子吗?”卢春华的回信是:“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卢春华已经5年没有见过儿子敏康,对于她的冷淡,我们很惊讶。卢春华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我们决定继续寻找。 在卢春华工作的地方,根据保安的指点,我们找到了正在休息的卢春华。卢春华只跟我们聊了5分钟就匆匆去上晚班了,她最终也没有说什么时候会回家,会去看望敏康。 晚上9点半,卢春华还在加班。她给我们发来短信说:“我有很多的无奈。”她还说:“我认为没有脸面跟你谈什么,我没有做好一个妈妈。” 晚上10点半,卢春华发来最后一条短信:“我正在努力做一个好妈妈。” 尽管卢春华没有接受我们的采访,但是从深圳其他的一些打工者那里,我们了解到做为一个母亲,她为什么长期和自己的孩子分离?她为什么如此无奈?一些打工者为我们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如果将孩子带在身边,每年在吃上要多花1800元,在住上要多花2400元,在学费上要多花1820元,而且在深圳还要面对无人看护的问题。从这笔账上看,把孩子带在身边,父母一年要多支付6000多元,几乎相当于他们一年的打工收入。显然,这对他们来说是不现实的,让孩子留守是这些家庭唯一的选择。而且很多打工者都认为,这些孩子交给家人看护,他们也比较放心。但事实上,很多留守儿童的看护人都没有办法尽到职责。 在江西修水县的墨田村,我们的记者还走进了一个特殊的家庭,这个家庭由两位老人和七个孩子组成。 由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因此耕田的主要劳动力都是中老年人。就像这家两位老人,家里10亩地就靠这老两口。 记者:“一天要干多长时间?” 老人:“10个小时。” 记者:“您今年多大年纪了?” 老人:“今年60了。” 两位老人告诉我们,每天凌晨4点他们就到地里开始干活了。4个儿子和女儿们都外出打工,把孙子,孙女都留给了他们。家里最多的时候有9个孩子,现在有7个在家。奶奶笑着告诉我们,她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数一数,一个都不能少。 两位老人年纪很大了,还要种地,因此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照顾到这么多孩子,奶奶说她有时就让这7个孩子整天待在这所清朝的时候盖的老房子里,不能离开半步。 奶奶:“我心疼他们,日子不好过啊。” 樊燕琴是这些孩子中离开父母时间最长的一个。她上小学4年级的时候父母出去打工的,现在已经过去6年了。 樊燕琴:“他们不希望我们再过像他们一样的贫穷的生活,所以他们要出去打工。” 七个孩子中,燕琴的年纪最大,爷爷奶奶要种地,所以她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夏天到了,燕琴每天都要清洗全家将近10个人的衣服。采访时我们看到了满院的衣服,就是她前一天刚洗完的。另外,她还要煮饭,炒菜,并照顾几个年幼的弟弟妹妹们。 燕琴是个懂事而沉默的孩子,她觉得如果要能过上好日子的话,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 燕琴:“我想读大学。” 但是我们记者了解到,燕琴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很一般,由于她的爷爷奶奶都不识字,所以根本没法帮助她,因此燕琴常常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而自责。 燕琴:“我家里负担很重,现在读高中,一年花掉几千块钱,可是学习成绩还是没有提高,我觉得对不起爸爸。” 燕琴在我们的面前常常流泪,父母在外打工,没有时间辅导她,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也许有一天她也不得不像父母那样外出务工,而把大学梦寄托在她的下一代。而为了生计她也要在外打工,可能她的孩子也会面临和她现在同样的问题。 在墨田村,像敏康和燕琴这样的留守孩子随处可见。根据2000年全国普查,我国现在有超过2200万的留守儿童。他们分布在重庆,四川,江西,安徽,湖南,海南,广东等所有省份,这个数字每年还在继续增加。 看到敏康和燕琴这样的留守儿童,相信任何一个作父母的心情都会很沉重。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都存在缺陷,长此以往他们很难走出贫困,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孩子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按说这是一种正常的劳动力流动。但是,由此付出的代价不该让孩子们来承受。 主编:张凯华 记者:熊曼琳 摄像:李慧 编辑:向华 CCTV-2《经济半小时》首播时间:21:30 次日重播:12:30、16:40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