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社会记录》:生者逝者(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2:56 央视《社会记录》 | |||||||||
至今还在从事漂流工作的冯春 中国漂流队员18年前在长江上漂流的情景 中国漂流队员在美国科罗拉多峡谷漂流 中国漂流队员18年前在金沙江上搏击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8月9播出节目“生者逝者”,以下是节目内容: 影像: 1986年新闻:
这不是一支随波逐流的扁舟,这不是一群孤立无援的青年,在他们身后有一股比长江更为悠远,比金沙江更为顽强的力量做后盾,漂流队员阎可的父亲给指挥队发来电报请求,假如阎可遇到不测,请接受他的弟弟参加漂流队,接替阎可从失事地点继续下漂 主持人阿丘: 我们看到的,是在1986年播放的一个电视节目片段,即使您没有看过这段影像,我想大概您对那两年里轰轰烈烈的“漂流长江热”还有些印象吧? 影像:尧茂书等 解说:1985年,有美国的漂流家来中国申请漂流咱们的长江,听说了这个消息,一位叫尧茂书的青年,独自驾驶一只名叫“龙的传人号”的漂流筏,抢在美国人之前开始了在长江上的漂流探险,不幸的是,尧茂书在金沙江段遇难。 主持人阿丘: 尧茂书虽然遇难了,但他首漂长江的勇气和精神在当年感染了许多中国青年。 解说: 1986年6月,有两支民间队伍,共50多名队员,先后抵达了长江源头,它们分别叫“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及“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在没有多少漂流经验、装备又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这群青年凭着一腔热血,宣布要“一寸不落”地全程漂流长江。 冯春同期: 那个时候热血青年嘛,1986年嘛大家都很年轻,而且受的教育也不像现在,那个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啊,也不知道什么叫漂流,反正大家就上去了。 解说: 冯春,1986年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成员之一。 解说: 1986年6月3日,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于长江正源——坨坨河下水开漂。在漂流了1000多公里的距离并经过了53天的平静水面后,他们来到了尧茂书遇难的地方——金沙江。 冯春同期: 长江全长6430公里,真正漂流长江是金沙江,金沙江全长是2300多公里,落差是3000多米,真正危险的地方就是金沙江。 解说: 金沙江流域崎岖陡峭,险滩密布。据不完全统计,江中共有大小险滩1000多处,以滩险,谷深,闭塞著称于世,直到今天,世界上成功漂流金沙江人数不超过150人,人称“死谷”。 主持人阿丘: “死谷”,一帮缺少训练、装备简陋甚至连什么叫“漂流”都不清楚的年轻人,就这样凭着胆魄和体力,来到了这个连名字都被贴上死亡标签的地方。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他们想好了吗? 黑场+字幕:叶巴滩 影像 冯春同期: 就在1986年7月27号那一天,他们漂到了一个叫叶巴滩的地方,遇到跌水,跌水什么概念,就是瀑布,高于多少米以后叫瀑布,一般就是三米四米五米叫跌水,哗就下去了,两条船就在那里不停地转动,就和洗衣机一样不走了,那个巨浪就在那里不停地打击。坐在排桨上的队员一看不行了,手一松哗冲下去了,冲下去以后就各自逃命,有的游到四川,有的游到西藏去了。在密封船里面有三个队员,他们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事,水在不停地绞不停地绞,直到把这个密封船把它打烂,人冲出来了。就这样他们就被江水吞噬了,到现在都没找到尸体。 影像: 1986年长漂遇难者孔志毅曾说:“一定要为我们中国人争光,让长江的历史由我们中国来写下去,而且我认为长江漂流,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一笔遗产,应该由我们中国人来继承。” 解说: 为了实现当初制定的“一寸不落”的全程漂流长江的计划,漂流队后来又组织了一支补漂小分队终于成功地渡过叶巴险滩,但是,在那次补漂中,又有3名队员遇难。 黑下 字幕:虎跳峡 解说: 虎跳峡,继叶巴滩之后队员们面临的又一个考验。 影像 冯春同期: 虎跳峡它全长是16公里,落差是208米,那个时候我们漂到虎跳峡的时候,确实用常规的这种排桨是漂不过去,后来他们就采用了密封船。 解说: 一般认为,密封船过险滩时安全系数更高,但是在已经遇难的长漂队员中,有一半是死于密封船里,因为在密封船内,人无法知道外部情况,无法控制方向,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杨欣同期: 如果你不漂流,面对密封舱,它只是密封舱,只是一个橡胶的罐而已,当你要面对要漂流,要进去的时候,我感觉到它真的像一个棺材。 解说: 杨欣,长江漂流队队员之一,1986年7月,他被选中乘密封船冲击虎跳峡最险恶的下虎跳。 杨欣同期:(中间插入当年的纪实影像资料) 在进入那个密封舱之前,也是心里面一阵狂跳,但是你不可能后退,你必须打起精神,你就是心里面再紧张,你在表面上装都要装出来一种勇敢。 黑场+波涛汹涌地音效+同期 碰撞,在翻滚,我把它形容成一个洗衣缸,因为密封舱它不是我们想的密封的意思,一旦那个水打过来以后,它有很多缝隙,特别是门那个位置很多水就进来了,进来以后它在里面360度720度,反正就是180度任意地旋转,那么有水人在旋转,就跟洗衣缸一样嘛,把人都洗了一阵,就这样在洗衣缸里翻滚,我当时漂的是下虎跳峡,翻滚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当密封舱又恢复了平静时,又恢复了那种恐惧,因为我们不知道这种平静把船带到一个什么位置,有可能在一个回水沱里面,在峡谷中间的回水沱里面,再也出不来,有可能卡在某一个石缝里面,它再也出不来,这个时候当我们听到外面有机动船的声音,因为它漂完以后是由冲锋舟把它拽到岸上去的,听到机动船的声音,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那种感觉,感觉是九死一生死里逃生的感觉。 纪实影像 杨欣同期: 我活出来了,如果现在让我漂第二次,我肯定不会再去了,因为没有那种环境了。 主持人阿丘 再没那种环境了。是啊,此一时彼一时,您一定还记得节目开始时的那段录象,当年,对这种誓死也要“一寸不落”地首漂长江的举动,以英雄、爱国为主题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人们似乎都被某种集体荣誉的豪迈占领了,沉醉了,江水的澎湃掀起的已不是恐惧,而是内心的澎湃和更大的激情。 纪实影象 滔滔江水里颠覆的小舟 黑下 字幕:十八年后 解说: 所有大江河,只有科罗拉多,中国人没有漂流过。2004年7月13日,被誉为漂流者圣地的美国科罗拉多河,迎来了即将对它进行漂流的第一批中国人。 解说: 冯春,当年长江漂流的幸存者,中国第一代漂流探险家,他漂流过的总长度已经近万公里,是世界上漂流里程最长的人之一。被圈内的朋友称为幺哥。每次在重要的下水漂流前,冯春都要祭奠那些在历次漂流中殉难的队友。 冯春同期: 18年前的时候,我和我们队友在漂流的时候,我们经常就在说,他美国人能到我们中国来漂,我们哪一年也要到他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去漂一下。那么这种愿望在我心里,就一直没有磨灭,整整18年了我一直还坚持在漂流,一直在等这个机会。 主持人阿丘:冯春复述的是18年前的话,这样的话在我们今天看来,多少有一些意气比拼的味道,但也正是这份偏执,才衍生出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在今天的冯春身上,已变成了一个成熟的计划。这次的科罗拉多河漂流活动是他组织了9名漂流爱好者自费参加的,对冯春来说,到这个漂流者的圣地完成一次漂流,是为他自己,也是为当年长江漂流中逝去的同伴们,还上一个在心中埋藏了18年的大愿。 解说: 2004年7月13日,在长江漂流整整18年后,中国漂流探险队正式于美国科罗拉多峡谷下水开漂。 影像 解说: 在今天,冯春已经把漂流看作是一件快乐的运动现在,他认为漂流者要用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去超越死亡,而不是用生命去验证自己的勇敢。 开始的一段时间冯春和他的队员们一直漂的比较顺利,但不久他们遇到了第一个挑战。 冯春同期: 结果我们在进这个通道的时候,就因为力量不足,已经把浑身的力量都拿出来了,马上就要接近这个卷平浪,如果他们正对着卷平浪去,那肯定整个船就翻了,一翻了以后那个后果不堪设想,你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也可能冲下去大家起来,也可能有人卷进漩涡,被石头撞到,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我当时非常紧张。就在那一瞬间,我们的船有三分之二过去了,后来这个浪就在我掌舵的这边过去了。 主持人阿丘: 漂流这项运动对于漂流爱好者们的魅力,应该就是那种超越自我、劫后余生的喜悦和成就感吧。在美国朋友的帮助下,再加上冯春多年漂流的经验,这支队伍在科罗拉多河的漂流虽然有惊但却无险,可以说比较顺利,罗伯特,这位经验丰富的美国探险者也对冯春和他们的队员们表示认可。在漂流即将结束的时候,冯春和他的队员们迎来了最艰巨的挑战。 解说: 熔岩险滩是科罗拉多河最大的一个五极险滩,滩内共有两条通道,右边浪高水急,左边则相对比较安全,冯春思虑再三,决定从安全的通道渡过,但是这一决定在队里引起了争议。 冯春同期: 在漂最后一个滩的时候,我是从安全角度去考虑的,而不是从精彩和刺激去考虑,也可能有人下来以后会说,么哥你看一点都不精彩,幺哥怕死,我说我不是怕死,我是想把大家平平安安地带回来, 探险它不是冒险,我明明知道下去要死人,为什么我要去送死呢?中国的漂流走了18年走到今天,应该走向非常理性科学了 主持人阿丘:安全角度、平平安安,理性,科学……当我从冯春嘴里听到这些词的时候,说实话,我心里突然有了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18年,收获这些词不容易啊。 解说: 在讨论之后,仅有一名相对有经验的队员在美方人员的协助下,向熔岩险滩发起了冲击,但由于体力不支,而导致船桨脱手,差点酿成事故,其他队员在冯春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努力,2004年7月27号这天,冯春和他的队友们成功结束了科罗拉多河的全程漂流。 冯春同期: 我们今天完成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漂流,所以此时此刻,我非常想念死难的队友们,他们在天之灵,会为我们这次成功感到高兴。 解说: 18年前,也是在7月27号这天,长江漂流探险队里有三名队员在叶巴滩遇难。 冯春同期: 当时我心情特别复杂,虽然我的梦圆了,实际上我也是带着他们的一种遗愿,当时我一个人,我也没有告诉我的队员们,我就跪在江边,我心里边默默地念着每一个队员的名字,孔志毅、张军、杨洪林、万明、杨前明、王建军、王振、包括第一个漂长江的尧茂书。 黑下 影像+字幕: 1986年长江漂流共50余名队员,11人遇难。 冯春1986年长漂队员至今仍从事漂流运动 杨欣1986年长漂队员至今已在长江源头建立了4座环境保护站。 幸存者有的仍然继续漂流,有的从事于环保事业…… 主持人阿丘: 不是每个人都像冯春那样在青春时代就有如此悲壮的故事,也不是每个人都会象冯春那样用整整十八年去还一个江边的许愿。18年,有的人干了好多事,好多甚至连自己也想不起来的事,有的人却固执地只干一件事,一件和利益和回报丝毫没有关系的事。18年,有的人早已面目全非,有的人却丝毫未变……是啊,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2:05首播,次日4:40,16:30重播 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或shehuijilu@vip.sohu.net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专题:央视《社会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