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别报道组
本报对本溪小煤窑的报道刊发后,引起了辽宁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昨日,记者随同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沈阳办事处的有关同志前往本溪满族自治县,对这里的小煤窑进行验收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矿主们的安全生产意识着实令人担忧。
验收小煤矿
昨日早8时,记者与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及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一行出发。当天的检查验收工作是分3组进行的,分别对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的6家小煤窑进行验收检查,记者所赶往的本溪车务段田师傅镇六区煤矿便是其中的一个。这个小煤窑位于一个并不起眼的山沟内,生产规模不是很大,但已经开采很长时间了。安全检查小组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对这家小煤窑进行全面认真的综合检查,以确认其是否具有正当的生产条件。
检查组首先要求矿主出示相关证照及生产经营的有关审批手续。记者见到,矿主先是应承着,随后从抽屉里翻出一大堆证照。检查人员提出很多疑点,矿主始终支支吾吾地搪塞,让检查人员顿生疑窦。检查人员仔细地察看后,还是从矿主提供的矿井图纸中发现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李书记当即决定,必须组织检查人员下井查个究竟。在李书记的直接指挥下,安全检查小组的3位同志立即换上工作服进入矿井,同时,井上对矿主的检查工作仍在继续进行着。检查小组又陆续发现了很多违反正常开采作业规定的手续,其中有许多证照已经大大超过了规定的时效。
这家小煤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李书记介绍说,通过图纸可以基本断定,这是一个典型的“深部独眼井”。李书记进一步解释说,此种井最大的隐患在于通风严重不畅,这对煤矿来说绝对是个大忌,因为巷道通风条件和巷道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煤窑的安全与否。
一个小时后,验收工作基本结束,从井下返回地面的3位工作人员检查后发现,先前的判断完全正确,不但如此,检查人员还意外发现了更严重的安全隐患。李书记说,在检查验收中,发现一些矿主不在整改上下功夫,而是千方百计地弄虚作假,企图蒙混过关,这家小煤窑里面的巷道被密封住,造成里面的通风不畅,其中的隐患不容忽视。
经过检查,检查小组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典型的深部独眼井,发现的问题如下:一、从证照上来看,矿长证,营业执照均已过期,没有瓦斯检查证,图纸与实际不符;二、钢丝绳检查记录不合格,没有检漏实验纪录;三、作业规程没有贯彻;四、绞车电机没有保护接线,检漏没有辅助接地线。发电机供主风扇启动不了,上过卷离抬轮过近;五、风道断面小。副井有一处盲巷没封闭。主井桶包括暗斜无回风系统,是深部独眼井。
当检查人员将检查结果向矿主说明后,这位刚才还一直支吾的矿主终于低下了头。根据验收情况,检查人员要求矿主在检查记录上签字,当地的煤炭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也在记录上签了字。
验收工作将于本月底结束
据介绍,本溪满族自治县从今年6月份开始,就已经开始对县内的煤矿进行停产整顿,并陆续关停了多家无力投入、整改无望的小煤窑。本溪满族自治县煤炭局的一位负责同志介绍说,这是为了彻底贯彻国务院及辽宁省有关通知精神而采取的具体措施。省里的验收工作已经从今年10月份正式启动了。截至11月20日,全县境内的297家煤矿已有161家申请检查验收,目前已通过验收的共有74家,不合格的18家。据介绍,验收工作将于本月底结束。对于不申报验收和验收不合格的煤矿将进行关闭。
据李书记介绍,通过验收工作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消除了矿井中很多隐患。从前期的工作来看,第三阶段前期的验收合格率相对较高,后期情况相对差些。现在,验收工作已经进展到第四批,根据要求将在今年年底结束。省内其他地区的此项工作都在同步进行着。
据介绍,对于关闭矿井的名单,本溪满族自治县煤炭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到现场进行复查,下达关井通知书,限期拆除设备,分散从业人员,收回有关证照和图纸,登记存档。
对于已经确定关闭的矿井,煤炭部门注销煤炭生产许可证,地矿部门注销采矿许可证,工商部门注销营业执照,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告。同时,公安部门和电业部门要履行停供火工品和停电手续。
对于已经履行关闭手续仍强行生产的煤矿,煤炭、地矿、公安等有关部门要组成联合执法队,采取没收违法所得,没收生产设备等手段,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此项工程涉及人力、财力并考虑当前气候条件,煤矿监察部门决定分步实施,到2001年年底,对于关闭矿井的地面建筑要强行全部推倒。到2002年6月末以前,要全面清除关闭矿井的残留物,毁平井口,恢复地貌,防止死灰复燃。
订头条新闻送千元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