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哈夫:全球都在等他开“尊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1日16:39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驻阿布扎比记者邢旭东 燕毅 在回答这是不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离开巴格达时,萨哈夫说:“每当我离开巴格达时总感觉这也许是一条不归之路” 7月10日晚,伊拉克前新闻部长萨哈夫及其家人应阿布扎比电视台之邀乘坐专机抵达阿 成为电视台“秘密武器” 萨哈夫抵达阿布扎比已一周时间,阿布扎比电视台迄未播出专访,也没有再报道关于他的任何消息。阿联酋其他媒体对他的到来反应低调,只有几家报纸转发了电视台在飞机上采访他的消息。不少外国记者希望采访萨哈夫,但苦于联系不上。看来,阿布扎比电视台不会让别的新闻媒体挖了萨哈夫这个大“金矿”。 陪同萨哈夫从巴格达来到阿布扎比电视台的记者欧贝德11日说,有一家西方电视台愿支付125万美元请萨哈夫做访谈节目,但遭到拒绝。萨哈夫说他对阿布扎比电视台情有独钟,认为那里有“他珍贵的理想”。欧贝德还透露请萨哈夫出镜将不必支付任何费用。他说,萨哈夫早些时候接受采访时什么都不敢谈,那是因为萨达姆还在伊拉克自由活动,倘若萨哈夫讲了萨达姆不满意的话就有可能遭到不测。 欧贝德实际上是在吊观众胃口,进一步提高这家在报道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声誉鹊起的电视台的知名度。而观众并不关注电视台是否在刻意炒作自己,只要萨哈夫能开“尊口”就行。 深谙自己商业价值 美军占领巴格达后,曾经能言善辩的萨哈夫像一阵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充满好奇心的人们总想在银屏上再睹萨哈夫尊容,听听他对巴格达之战的结局与他预料的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作何解释。 阿布扎比电视台和总部设在阿联酋迪拜的阿拉伯人电视台,凭借天时、地理、人和的优势,几经周折于6月下旬在巴格达找到了萨哈夫,将他再次搬上银屏。失踪不到3个月,萨哈夫俨然换了一个人,轩昂的气宇不见了,幽默诙谐的语言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头的白发、一脸的沧桑和闪烁其词的答问。 在接受这两家电视台采访时,萨哈夫只说了三句有实质性内容的话。第一句话是,在整个战争期间,他都是照本宣科地解说来自伊军方的战报;第二句话是,巴格达沦陷后他寄居在一些朋友家,没有刻意躲藏。他否认西方媒体关于美军曾逮捕、审讯、最终释放他的报道;第三句话是,战争期间伊军方情报采集、整理和传输系统非常弱,还不如伊拉克通讯社和电台记者了解的战况准确。 由于问不出更多的东西,萨哈夫常用的一句话是“让时间去回答吧!”采访他的阿拉伯人电视台记者急得直冒汗,一个劲地对萨哈夫说:“你可是什么也没有说呀!”着急事出有因,原来萨哈夫是在该台提出支付20万美元酬金情况下才同意接受采访的。据说,采访结束后,萨哈夫拿走了所有录像带,到室外打电话,得知酬金已进入儿子在迪拜的账号时才物归原主。 阿布扎比电视台在巴格达采访萨哈夫之后,便酝酿大手笔,那就是将萨哈夫接到阿联酋来,让他“竹筒倒豆子”,把知道的都谈出来。 定不定居阿联酋还是未知数 7月11日,在宣布将播出专访的同时,阿布扎比电视台播放了萨哈夫离开巴格达家门、与家人在飞机上交谈、在飞机上接受短暂采访以及抵达阿布扎比的镜头。萨哈夫在飞机上身着西服衬衫,领带系得严严实实,依然是满头的银发、忧郁的表情,但举手投足已与6月下旬在巴格达有所不同,没有了局促和拘谨,目光变得自信。他对记者说,巴格达通往机场的公路,有的被战火烧焦,有的被坦克碾压,有的地段两旁树草因无人照料和缺水而枯亡,走在这条路上,他既悲伤又心存希望,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在回答这是不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离开巴格达时,这位前伊拉克高官的睿智再度显现出来。他说:“每当我离开巴格达时总感觉这也许是一条不归之路。”“祈求真主赐我返回巴格达的理由。人都喜欢怀旧,希望回到故乡。”好像是回答了问题,又似乎什么也没有说。 不过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留不留主要还是取决于萨哈夫。阿布扎比电视台隶属于阿联酋新闻公司,新闻公司的董事长是阿联酋总统之子、新闻文化部长阿卜杜拉。电视台这次把萨哈夫请来事先应该是得到了政府的许可。阿联酋一向对需要帮助的阿拉伯兄弟慷慨援手,接纳过不少别的阿拉伯国家的反对派领导人。也门1994年爆发内战,由也门社会党领导的原南方军队失败,这个党在政府中担任副总理、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的数名官员逃亡后就一直在阿联酋定居至今。萨哈夫为之服务的政府全盘垮台,他自己又不在美国通缉的54名伊高官名单之中,阿联酋收容萨哈夫不会给人留下口实。此外,据传萨哈夫有一个儿子在迪拜经商,如属实那么萨家父子团聚更在情理之中。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