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产业文化 再有文化产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5日13:04 国际先驱导报 | |
来自日本棒球运动的启迪 作为"舶来品",棒球能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之一,以下元素功不可没:民众热爱、媒体宣传、政府倡导、专家经营 作者本报驻东京记者达君 人们都知道,日本的国技是相扑,然而更受日本人普遍喜爱的运动是棒球。这种运动本是"舶来品",可它却如"麦当劳现象",攫取了日本男女老幼的心。 "甲子园",棒球小子梦绕之地 在日本,记者有一个深切的体会:除非你足不出户、不看报、不看电视,否则无法忽略棒球的存在。由于许多日本男人包括孩子在内都是棒球迷,日本的主妇在家里要想摆脱棒球,所做的只能是单独拥有一台电视机。日本女人要想让男人把心从棒球上收回来,基本上属于痴人说梦。 由于一年到头几乎每天都有棒球比赛,而且这种比赛不像足球领先几个球就可以定乾坤(它充满变数,经常出现意外结局),因而球迷的热情持续不衰。日本的棒球人口有6500万人之多,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光是东京就有480多个棒球场。要进去打一场球,有时竟需要提前两个月预订。日本有12支职业棒球队,实行循环积分赛制,赛季是从每年的3月28日至10月中旬。与美国NBA篮球联赛分成东、西部联赛类似,日本的棒球队被划分成中央联盟和太平洋联盟,联赛先决出两个联盟的第一名,然后由两个第一名进行7场4胜制的本年度冠亚军决赛。 除了职业队的联赛外,还有春秋两季在兵库县的甲子园球场举行的全国高中校队比赛,全国47个都道府县各自派出一所高中的代表队。虽然是孩子们的比赛,因为日本所有职业队的优秀选手都是从甲子园高中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观战者大有人在,媒体报道的热情也一点不比报道职业队联赛差。对甲子园的比赛,日本政府积极支持,每次比赛的开幕式首相都亲自出席并致词,每次都由首相或者著名艺人表演开球。参加甲子园高中棒球比赛是每一个日本男孩子的梦。甲子园比赛还有一个成功之处,就是让每一个成年人看到或者听到甲子园棒球赛,都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青春时代。因而,比赛时球场座无虚席,人山人海。在观众席上,每一个球队都能找到自己的球迷和亲人,这从前几年国内热播的日本动画片《棒球小子》可见一斑。 小球背后的钞票 如同现在世界上所有的职业联赛,日本所有的棒球球队背后都有大财团支持。养一支棒球队每年要花费巨额资金,但各个财团也不是单纯的慈善团体,他们利用球队的广告效应和比赛时的门票也大把大把地捞钱。 日本全国棒球场一年下来到底有多少收入不得而知,但巨人队的主场,后乐园的套票一般都卖几十万日元--尽管票价这样昂贵,但是据说几乎在每年赛季开始前便被预订一空;一件价值几百日元的儿童背心,只要印上某明星的名字,就能卖上成倍的价钱;棒球运动服、皮手套、棒球帽、棒球棍和球、带棒球标志的工艺品都价格不菲。 生产这些商品的厂家也颇具心机,经常通过经纪人,找球星一起切磋棒球运动相关用品的改进方法,从而不断推陈出新,以提高产品的价格。 从棒球解读文化产业 棒球产业可以算得上是日本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之一。而对于"文化产业"一词,日本人的理解是指通过特定的文化形式去经营,去赚钱,去增加高级职业岗位,以此推动经济发展;而反过来,也不能忽视发展"产业文化",这则是指对特定的经营内容及方式进行研究,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创业和经营,推动经济、文化一道发展。 在日本,即便是类似棒球产业一样的文化产业有很多,如和服文化产业、书法文化产业、饮茶文化产业、插花文化产业、盆栽文化产业、节日文化产业等等,而各自拥有的"人气"和发达程度相差很大。 棒球之所以在日本拥有超高"人气"离不开前面提到的四大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点,民众热爱:没有民众的喜爱,再着意倡导也没有用处--日本的传统舞台艺术如歌舞伎、能乐等,因其已经失去当代多数日本人的喜爱,如果没有政府资助,早已难以为继。而棒球产业在日本所以经久不衰,恐怕在于其根本即棒球运动所具有的易普及性、流行性、连续性、投人之所好性(如赌博、崇拜英雄心理等)等因素。 我国许多体育运动相当普及,所以难以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体育文化产业,也许就是因为缺乏这些因素。如果我们能够把它们同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联系起来,加以经营,假以时日,或许会出现另一种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