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健康老龄化”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4日07:56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驻瑞士记者钱慰曾 今年夏天,在法国发生了两件与老龄问题有关的事,不但震动了法国,而且震动了整个欧洲。第一件,是罕见的酷暑在一个月里热死了一万多人,其中大多数是孤寡老人,这个数字比往年同期多出几倍。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政府准备不足,对老年人缺乏关心。第二件事,在社会老龄化加速、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的背景下,政府锐意改革养老制度,结果引 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靠” 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按照这个标准,西欧国家很多年前就已进入了老龄社会。为保护老年人的权益,这些国家制定了诸如《老人福利法》、《养老保险法》、《禁止歧视老年人法》、《保障就业法》等法律。一般而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养老金支出增多和储蓄额减少等等。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完善,西欧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备的养老保险体系,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科学的管理,确保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和专款专用,基本上解决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 “健康老龄化”观念深入人心 这几年,“健康老龄化”的观念在欧洲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一观念并非只简单涉及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它同时也给老龄问题的处理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概括起来就是通过提高整个老年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减少医疗支出和延长老年人的有效劳动寿命,促进老年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老龄化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转化为积极因素。 记者在法国和瑞士有不少上了年纪的朋友,他们一般都在自己的家里养老,子女和孙辈每周周末看望他们一次。我20多年前在法国南锡进修时的一位老师,现在80多岁了,身体还很健康,虽然早已赋闲在家,但仍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经常被邀请到各地作演讲和报告,所得的报酬悉数捐给当地的慈善机构。老俩口每年到年关还要给市里的“爱心食堂”捐款捐物。法国的“爱心食堂”是一个慈善机构,在冬天给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免费提供食宿。我的这位老师经常说,帮助人是最快乐的事,这也就是他身体依然那么硬朗的原因。他说,在老到生活不能自理而进养老院之前,他是“不会脱离社会”的。 瑞士缺乏劳动力,700多万人口中外国人占到五分之一,因而国家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于己于社会都有好处。瑞士严禁雇佣“黑工”,一旦查实将对雇主严厉处罚。因此,一些服务行业宁愿出高价雇佣年龄稍大的“正式工”,也不愿冒险使用“黑工”。特别是在餐饮业,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在中国人眼里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祖父母年龄的老人还在工作。一次到瑞士德语区出差,住在一个乡村家庭旅店里。店主人一大早忙别的事情去了,照料我们吃早餐的竟是一位看来已有七、八十岁的老妇,弄得我们很不好意思。 瑞士朋友勒内夫妇都已过6旬,但为瑞中友谊积极奔走的劲头依然不减当年。勒内夫妇俩一辈子没有要孩子,但他们对未来并不感到担忧。他们分别担任着洛桑“认识中国社”的主席和司库。在他们的推动下,这个组织举行了不少活动,因而也就占据了他们退休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他们说,只有劳动才能换来幸福。 声明:《世界新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