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世俗如何相处 “头巾禁令”:宽容还是兼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13:56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驻法国记者朱博英 2月10日下午,法国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不久前由法国政府提出的有关在公立学校禁止佩戴明显宗教标志的法律草案(俗称“头巾禁令”)。如果没有意外,这项草案将在今年9月新学年开始前颁布实施。届时,穆斯林的头巾、犹太人的圆顶小帽以及特大号十字架等等,在公立学校都将被禁止佩戴。 虽然新的法律草案得到了法国各大政党和多数法国人的普遍支持,但围绕这项法案的争论,却自它被提出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支持者认为法案体现了法国的“共和理念”和“世俗原则”精神,反对者则指责其违背了宗教信仰自由和法国社会文化多元化的传统。这项法案更提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对不同的文化和宗教,是宽容还是兼容?宗教与世俗如何相处? 对于法国立法禁止头巾,很多西方国家认为它完全是小题大作,感到难以理解。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头巾禁令”在法国却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自18世纪以来,世俗主义一直是法国社会激进思潮的基石。法国在大革命后成立了共和国,权倾一时的天主教会的财产被没收充公,教士们亦被勒令宣誓效忠共和国。190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制订了政教分离法。这项法律规定,政府在宗教事务中采取绝对中立的态度,在政府建筑物内也不容许举行任何宗教活动和出现宗教符号。同年,法国还通过了一项世俗教育法,它明确规定,法国的公立学校奉行世俗原则,学生和教师可以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但不能以“炫耀”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宣扬,也不能以自己的信仰影响他人。法国社会极其强大的世俗主义传统,正是由此而来。 不久前,法国总统希拉克专门就立法禁止在公立学校佩戴明显宗教标志的问题发表电视讲话。他明确表示,法国的世俗主义原则基础是“不容妥协的”。希拉克在讲话中赞扬了外来移民对促进法国发展和繁荣所做的贡献,但同时强调,绝不容许任何宗教挑战法国的核心价值,即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原则。希拉克指出,确保政教分离的世俗主义是法国价值的基石,它为不同宗教的和谐共处提供了一个广大的中立空间。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应该与法国社会“完全融合”。 由“头巾禁令”引发的争论也向人们传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法国存在的宗教问题不容忽视。法国现有600多万穆斯林,占其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伊斯兰教已经成为法国的第二大宗教。但是,长期以来,穆斯林在法国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大部份穆斯林居住在城市周边由政府提供的福利房里。在这些地方,犯罪、吸毒和失业问题都很严重。 目前,每10个法国人中就有1名穆斯林,而法国至今只有一位刚刚被任命的穆斯林省长。耐人寻味的是,这位省长还没有走马上任,他家的汽车就在家门口被人纵火烧毁了。由于这一事件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和特殊的敏感性,它在法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外来移民融入法国问题的关注。有关“头巾禁令”的争论,更是直接触及了这一问题的实质。 法国的第一代穆斯林移民并没有对法国的世俗社会造成大的冲击。20世纪70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席卷穆斯林世界,在法国的第二代、第三代穆斯林移民开始更加倾向于公开地表达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头巾”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自那以来,如何处理“法国穆斯林妇女在公众场合佩戴头巾或面纱”的问题,一直是法国社会最棘手的难题之一。 对于“头巾禁令”引发的争论,多数非穆斯林法国人认为,在法国的穆斯林应当接受法国人的价值观,积极融入法国社会。但分析人士指出,这一看法反映了那些非穆斯林法国人担忧在法国出现某种形式的伊斯兰极端势力。也有不少法国人认为,“头巾禁令”的出台,是法国社会不包容其他宗教和文化的表现。一些人甚至警告说,这种法律只会加深穆斯林的反感情绪,使他们更加认为自己在法国社会中不受欢迎。 虽然“头巾禁令”即将成为法律,但真正要将其实施贯彻下去,恐怕还会费些周折。 声明:《世界新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