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德国大学可能不再免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10:20 外滩画报

  公立大学拥挤破旧 私立高校开始崛起

  石言/译

  德国青年马丁·格林在到了上大学年龄时,曾经面临一个抉择:是上公立大学,还是去读私立的商学院?

  教育投资“值回票价”

  在公立大学拥挤简陋的教室里上过几次课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我坐在400名学生之中,而其中有300人没 在听课。”

  因此在三年前,他从免费的国立大学退学,然后向德国为数不多的私立大学之一提出了入学申请。

  如今已22岁的格林说,每年向位于瓦伦达尔的奥托·拜斯海姆管理学院缴纳的5000美元学费物有所值。他得到 了公立大学所不能给予的东西:学校对个人的关注,以及有助于他最终找到工作的广泛的校友圈。格林说:“我认为这是对我 未来的一项投资。”

  一场方兴未艾的变革正在冲击德国人的平等思想。教育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免费的权利,而是被当成一种值得进行投资 的商品。

  在过去十年当中,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私立教育机构而不去资金不足、管理死板的公立大学。尽管十年前私立大 学(它们以美国的大学为样板,有些还用英语教学)还很少,但是目前它们的数量已经增长了三倍,达到51所。

  德国总理施罗德在上个月宣称政府将在未来五年里向五所“精英”大学投资2.5亿美元,以便帮助德国的大学增强 全球竞争力。

  私立高校学生只占1.5%

  目前,在德国200万大学生当中,只有3万人在这类学校学习。但是通过打破诸如不能向申请学位的学生收费这类 禁忌,私立学校成为了变革的催化剂。如今,从哥廷根到慕尼黑再到汉堡,德国各地的大学都在试验自主招生、收取学费、确 定教师工资标准、独立管理预算以及学习筹款之道。

  对于习惯了大学只收象征性学费甚至免费的欧洲人来说,大学教育收费的理念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英国首相布莱尔上 月因为要求部分大学生每年缴纳最多可达5000美元的学费,政府差点倒台。在法国,数十万学生最近走上街头,抗议政府 提出的与施罗德类似的提议。今年年初,德国学生组织了大规模抗议,反对收取学费的做法。

  但是在德国也有人指出,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免费上大学的做法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政府管得过于死板,学生之间和学 校之间缺乏良性竞争。

  设在波恩的德国大学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协会主席彼得·盖特根斯指出,随着人们接受新的思维方式,德国目前已站 在“变革的十字路口”;“私立学校有类似于私营企业的自由,比如可以自主决定雇用和解聘教师、根据自己的标准来选择学 生,它们有可能成为变革的推进器。”越来越多的像格林这样的学生选择私立学校,“说明了存在着对另外一种类型教育的需 求,而且也有人愿意为高质量的教育付费。”

  许多州要求高校收费

  德国大学以前连象征性的学费都不收,施罗德总理也曾公开表示反对大学收费。但是多数专家都表示,目前的体制已 经非变不可。

  事实上,巴伐利亚等六个州已向德国最高法院挑战了政府禁止公立教育机构收费的规定。一旦高等法院认可这些州的 做法,许多州表示准备开始收费。

  与此同时,有五个州已开始向“长期生”收费。德国大学里长期生的人数比其他国家都多。有30%的学生在得到学 位之前中断了学业。教育专家指出,大量学生之所以不能按时完成学业,是由于缺乏学习动力、教育条件不佳以及大学免费。

  目前一些德国人正在反思大学免费这一观念。德国历史最悠久的私立韦滕-赫尔代克大学的学生弗劳因·克鲁泽质问 :“凭什么的士司机纳的税要用来支付高等教育的开销?大学并不属于社会福利。”

  然而,对此问题的分歧仍然很大。法兰克福公立歌德大学的简陋走廊上贴出了“教育不是出售品”的标语。该校学生 马克·波什说,“大学必须保持免费。这关系到机会公平的问题。”另一名学生也诘问:“如果有‘精英’学校,我们不是成 了‘一般’大学?”

  一家教育基金会的负责人梅尔·古科尔说,“大学将必须把学生当作顾客来对待。目前的情况正相反,公立大学少招 一个学生就多一分庆幸。”

  巴伐利亚州最近允许慕尼黑技术大学最强的几门专业自主招生,并向这些学生收取学费。尽管近年来德国私立高等教 育蓬勃发展,但是专家指出,德国的“哈佛”和“斯坦福”不太可能取代公立大学。专家们预测,随着公立大学体系自身的改 革,人们对于私立学校的兴趣将会在上升后趋于平稳。古科尔指出,“当公立大学能够提供私立学校目前拥有的便利之后,竞 争将会抵消目前私立学校的优势。”

  康德200年后,

  德国思想界后继乏人

  别了,柏林

  顾良军/译 原载英国《卫报》

  2月12日是德国大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逝世200周年纪念日。德国外长费舍尔当天亲赴康德的故乡加里宁格勒 (旧称哥尼斯堡,东普鲁士首府),凭吊这位思想泰斗。

  对于德国来说,这是一个百感交集的时刻。康德只是对英国知识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众多德国思想家之一,然而这一 学术传统似乎越来越成为过去的记忆。

  毫无疑问,近年德国文化的影响力已明显消退。德国银行家协会最近举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0年前德国刚刚重新统 一时,约有55%的德国人自信自己的国家是欧洲头号大国;但现在这一比例已降至五分之一。在英国,德国语言和思想的重 要性都在不断下降。

  且不论马丁·路德的贡献,自康德长眠哥尼斯堡之时起,德国思想便对英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欧洲启蒙运动的盛行催 生出“反启蒙运动”和德国浪漫主义运动,黑格尔的哲学、歌德的诗歌、格林兄弟的童话、海顿的“狂飙时期”……所有这一 切都提供了与法国百科全书派的理性主义迥异的人性化模式。

  塞缪尔·柯勒律治和华滋华斯兄妹等湖畔派诗人最先将德国浪漫主义嫁接到英国文学上,托马斯·卡莱尔对浪漫主义 的社会和政治理念也推崇备至,乔治·艾略特则引进了德国的神学和哲学,尤其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反偶像思想。

  从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初,德国的哲学、科学和文化一直令英国知识分子高山仰止。伯特兰·罗素认为,自己要 进行数学和哲学研究,就必须先赴柏林留学;英国最好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无不向往海德堡实验室。对于英国学者来说,学习 德国的传统、国情和语言已成为最基本的必修课。

  战争的浩劫也未能动摇德国在知识领域的建树。两次大战间隙,贝尔托特·布列希特、瓦尔特·本雅明和马克斯·韦 伯开拓了创新思维。二战结束后,在批判理论领域执牛耳者仍是德国的提奥多·阿多诺和法兰克福学派,维利·勃兰特的社会 民主主义更为西方资本主义增添了一种成熟模式。

  然而,除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最后一位学者、历史学家于尔根·哈贝马斯和慕尼黑社会学家乌尔里奇·贝克,15年来 德国知识界的贡献已大为失色。德国统一并没有激发知识界的热情,相反,从电影《别了,列宁》获得的巨大成功来看,人们 对前东德文化倒是抱有一丝留恋。

  对英国学者而言,如今到德国大学受教育的重要性已不如赴美国求学;而且许多德国大学还面临经费不足、机构僵化 的问题,近亲繁殖风气也不利于促进学术界的进步。

  德国政府似乎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在文化政策上作出一些调整。不过,要使德国知识界走出颓势,还需要动用 更多的社会学上的手段。再造法德联盟,施罗德总理对美国扩张野心唱的反调,或许能为德国文化复兴指出新的方向。以超脱 闻名、但坚信法律和道德的康德,应该也会认同这一点吧。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