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决策》杂志专题 > 正文

史海钩沉:二战时期政治家的战略表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14:10 《决策》杂志

  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社会领域大部分职业都称得上是在“演戏”,甚至“全世界都在演戏”。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幸因为是‘天地大戏场’,可以普遍的做戏者,就很难有下台的时候”。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直率地认为,政治就是一种游戏,“在政界,我们不得不做许许多多本不应该做的事情。”

  领袖政治表演作为一种政治“行为艺术”,通常是出于政治和行政过程中某种情势的
考虑和战略、谋略、策略方面的需要。如1941年斯大林的红场演说、1991年和2003年美国布什父子先后为发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作的电视讲话,乃至现代各国政要任职时的“就职演说”等,都属于政治表演的范畴。

  公共舞台上,一个受欢迎的领导者一般都借用“表演”技巧,而有些领导者似乎特别长于表演,富有表演的冲动和激情,尤其对民众的反应保持着敏感。这正如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的:最好的演员在演戏时同时也是冷静的观众,观众的反应绝逃不过他的眼睛。只要观众觉得演出太过火,他便会立刻收敛。领袖政治表演是公权领域的属性之一,任何真正的政治家形象———无论他们成功抑或失败———都难以脱离必要的和不必要的各种政治表演。这或许正如好莱坞表演巨星马龙·白兰度说过的:“表演是所有艺术中最没有神秘感的一种,每当我们想要隐藏或是假装什么时我们就会表演,大多数人平时也生活在演戏当中。”

  领袖战略表演,一般是指出于某种特定情境的需要而作的富有特定战略意义的特定政治动作。此类表演,常常具有“宏观”性质,可以视为领袖政治表演的第一层级。这种表演显现的多为战略智慧。在特定情况下,这种表演不仅十分需要,而且十分有效。由于人类根深蒂固的领导情结和权威意识,在社会变革、重大变故特别是遇到重大灾难或者危机的时候,领袖或政治权威们便成为民众依附的精神力量,他们的“行为艺术”调适着民众的神经,决定着民众的精神状态。这就决定了领袖和权威们要通过某种“仪式化”动作,来向民众传递信息,激荡民众情绪,与民众情绪进行对话和沟通,它决定了战略表演客观存在的需求价值。

  [案例1]

  斯大林的红场演说

  虽然我们不能说,如果没有1941年11日7日斯大林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红场阅兵式和气度恢弘的演说,就没有后来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红场上那场出色政治表演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怎么估计也不为过。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德国以162个师、300万兵力、3400辆坦克、7000多门大炮和数千架飞机分三路突然向苏联发起进攻:南路进攻乌克兰,中路进攻莫斯科,北路进攻列宁格勒。没有进入战备状态的苏军溃不成军,一败涂地。在不到半天里,苏军损失了1200多架飞机,其中800多架是在地面上被击毁的。在后来的5个月时间里,苏军节节败退,伤亡极为惨重。

  1941年11月6日夜幕降临时,莫斯科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次日清晨,莫斯科银装素裹。11月7日是苏联不寻常的日子,而此时的莫斯科已处于“敌人围困万千重”了。为鼓舞苏联人民的斗志,斯大林以刚毅、果敢、镇定的政治形象而又不乏想象力地出现在莫斯科红场上,在盛大的阅兵式上,斯大林在列宁陵墓上向他的官兵们发表了激昂的演说:

  今天是在严重情况下庆祝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德国强盗背信弃义的进攻和强加于我们的战争,造成了对我国的威胁,而我们的国家,我们举国上下,都已经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战斗营垒,同我们陆海空一起,共同粉碎德国侵略者,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消灭德国占领军!

  我们光荣的祖国、我们祖国的自由、我们祖国的独立万岁!

  在列宁旗帜下向胜利前进!

  低沉但有力量的话语,回荡在莫斯科上空,通过电波传向苏联各地和全世界,它给了苏联民众以巨大精神力量,鼓舞起强烈的反法西斯的信心。这场阅兵式后,苏联红军直赴前线战场,与德国法西斯军队展开殊死搏杀。

  [案例2]

  丘吉尔题为“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的著名演说

  同样,1940年,当希特勒的铁蹄踏过波兰、丹麦和挪威,直扑英吉利海峡的时候,英伦三岛上空顿时阴云弥漫。首相张伯伦因绥靖政策失败而引咎辞职。1940年5月10日,65岁的温斯顿·丘吉尔受任于危难之际,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下院发表了题为“热血、辛苦、眼泪与汗水”的著名演说:“在这危急存亡之际,我要向下院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的,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在这个演说中,用丘吉尔自己的话来说,在英国“全部悠久的历史中,没有一位首相能够向议会提出这样一个简明而又得人心的纲领”: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

  我要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全部能力,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所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

  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丘吉尔铿锵有力的声音,一扫英伦三岛的低靡之气,极大地鼓舞和唤起了英国民众战胜法西斯的勇气和信心。丘吉尔在世时,英国一家报纸曾指出丘吉尔的生活,是由无休止的演讲构成的。丘吉尔的演讲有极大的鼓动力。1940年5月19日,丘吉尔又发表了题为“武装自己,做个英勇的男子汉”的演说。当时希特勒已攻下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正在进攻法国的路上行进。丘吉尔在这篇演说里,以最坚决的口气告示英国公民和全世界,英国将会倾尽所有,与希特勒血战到底。1940年6月18日,丘吉尔又发表了题为“最辉煌的时刻”的演说,这也许是丘吉尔最广为人知的一次演说。在向下议院演说四个小时之后,又通过广播向英国人民发表。此时,法国已沦陷,德国军队正准备攻打英国。作为政治表演艺术家,丘吉尔极具鼓动力的演讲,砥砺了民众的信念。四年后,英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案例3]

  希特勒:俄国和德国绝不会再交战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时期的希特勒,其表演同样是煞费苦心,并且他的出色表演成功迷惑了斯大林,导致了后来对苏联的闪电式军事进攻的顺利推进。希特勒的表演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认真”而“诚恳”地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此举稳住了苏联,希特勒以此能集中力量发起欧洲战争;二是进一步迷惑斯大林,让他相信苏德之间不可能爆发战争。希特勒在1939年9月1日题为《俄国和德国绝不会再交战》的演说中说: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告诉诸位一个特殊事件。诸位知道,俄国和德国是信奉两种完全不同的主义来治国的。这里仅需申明一个问题,德国无意输出它的主义;而当俄国也不打算向德国输出主义时,我认为不再存在使我们双方再次采取对立的理由了!我们双方都清楚地知道我们两国国民的任何斗争都只会给别人带来好处。所以我们两国决定缔结一项将使我们双方在今后永远互不使用武力的条约。它使我们对某些欧洲问题负有互相协商的义务,并使经济合作成为可能,而最重要的是它能保证我们两个大国不相互滥用武力。

  我相信,全体德国国民将拥护这一政治观点!俄国和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互相交战过,后来双方都成为受害者。这种情况不应该、也绝不会重演!自签字之日起即已生效的互不侵犯和互相协商的条约昨天已在莫斯科和柏林分别由两国最高领导机构批准。……

  斯大林完全被希特勒的表演蒙骗住了。希特勒在公布苏德两国互不侵犯条约时曾兴奋地说:“它就像一颗炸弹一样引起人们的震动。不可忽视这些影响。甚至斯大林也说过,这一条约对于两国都有利。它对波兰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特别是希特勒的演讲,语气恳切,逻辑力量非常强,它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出发,把“互不侵犯”(主要是向斯大林表明不会侵犯苏联)的理由,说得非常合情合理,强调两国虽然是以“两种完全不同的主义来治国的”,但双方都“无意输出它的主义”,“两个大国不相互滥用武力”、强调德、苏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结盟对双方都有好处”云云。这种“最合理”的说辞表演,使希特勒的阴谋得以包装起来,最终将战火烧到苏联。■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