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军计划建造3艘航母向远洋进攻战略转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15:48 新民周刊 | ||||||||
印度将花费20亿美元购买6艘法国潜艇转移成为印度之洋吗 印度海军逐步实现“向远洋进攻”的战略转移成为印度之洋吗 生死攸关的海洋 印度是一个三面环海的滨海国家,海岸线长达6000多公里。印度洋上的部分岛屿(1175个)属于印度,其中有些岛屿距印度本土1500公里。这种地缘注定了印度的战略利益与印度洋息息相关。
20世纪70年代以前,印度一直对海洋重视不够,海军在三军中备受冷落。促使印度人重视海洋、发展远洋作战能力的先哲当属潘尼迦。深受美国战略家马汉影响的潘氏在印度独立前就大声疾呼,印度洋对于印度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海洋”,“印度的未来毫无疑问将由海上决定”,“印度海上战略的长期目标应是成为海权国,足以独立地在安危攸关的海上捍卫本国利益,而执牛耳于印度洋地区”。 70年代,因经济困难,英国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从印度洋地区撤军。随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迅速填补因英军撤退而形成的“权力真空”,在印度洋地区展开激烈的角逐,对印度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而此时印度基本上解决了陆上的后顾之忧,便把战略重点转向浩瀚的海洋,实施“南进”战略。一时间,印度被淹没在各种“南进”的理论之中。历史论者说,历史的悲剧不能再重演,海洋这个曾使印度沦为殖民地的工具,应成为今日使印度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助产婆;海权论者说,不论谁控制了印度洋,它就控制了亚洲,21世纪世界的命运将在印度洋上见分晓,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理论为印度南下印度洋进而实施控制,走向亚洲并成为世界强国摇旗呐喊。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说过,印度应在控制印度洋五大海峡的基础上,还要“控制从地中海到太平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经济成为各国重点,包括能源在内的各种资源成为制约各国发展的瓶颈,同时国家面临着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双重威胁。因此保护海洋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的资源不被掠夺,保护海上运输不被恐怖分子或其他敌国所破坏,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同时,印度认为其安全威胁来自海洋的可能性增大了,印度不得不面对和应付世界大国为维护其自身利益在该地区部署的海上力量;而且认为将来印度与周边国家和区外国家发生冲突不仅仅局限于陆地,很有可能扩大到海洋上。简言之,印度把印度洋视为未来之洋、命运之洋,承载着印度的安全与幸福,把21世纪海洋战略定位为变印度洋为“印度之洋”,进而使之成为印度的“内湖”。 印度海军建设目标 “海军是力量的象征。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就必须拥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海军。”印度人如是说。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其海洋战略目标,提出了“沿海防御——区域控制——远洋进攻”的海军发展思路,建立大型远洋舰队,逐步实现从“区域威慑和控制”向“远洋进攻”的战略转移。为实现这一目标和进一步增强海军的多维作战能力,印度政府着力发展航空母舰,建立几个航空母舰战斗群。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一直谋求发展本国的航母战斗群。1957年,印度从英国购买了“维克兰特”号航母,使印度成为亚洲第一个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由该航母组成的战斗群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不负众望,取得了骄人战绩。80年代,印度实施“南进战略”,航母及其战斗群在印度的海军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更加彰显,于是又从英国购买了“维拉特”号航母。这样印度拥有了由两个航母战斗群组成的海军力量,实力相当强大。1997年“维克兰特”号退役,印度只剩下一艘航母,这与把印度洋变成印度之洋的雄心极不相称。印度认为要想控制从阿拉伯湾到孟加拉湾的海域,必须要有两艘航母,为了保证海军能够及时赶到其他“利益攸关”的海域,印度必须再添一艘航母。为此,印度采取三种方式来实现既定目标。一是,改造“维拉特”号航母。印度耗资近6000万美元加以修缮,系统该升级的就升级,要加载的就加载,目前已经完成了该航母的改造,使其焕然一新,可以延寿至2010年。二是,购买俄罗斯退役的“戈尔什科夫元帅”号航母。该航母排水量4.5万吨,全长273米,航速29节,续航力7000海里。印度除了对其进行大修外,还准备花费12亿美元采购60架舰载飞机,预计这艘航母将在两三年后服役。三是,自建一艘,1998年印度政府就同意由科钦造船公司承建。此次印度国防部长主持启动仪式,表明此项工程正式上马。在建的排水量3.8万吨的航母长252米,最高航速28节,航程7500海里,可载约30架米格-29K战斗机、卡31反潜直升机或者印度本国研制的舰载型轻型战斗机。这样,几年后印度将有3艘航母在印度洋上游弋。 为了全力打造航母战斗群,印度也正在全力以赴地建造其他水面军舰和潜艇等。根据相关报道,到2010年左右,印度将拥有3艘核潜艇、16艘常规潜艇、13艘驱逐舰、各种舰载机100架左右。印度还计划在2007年前装备自行生产的3艘防空舰即轻型航母,印度也正在研制隐形护卫舰。一旦计划实现,印度海军最终将打造出一支由3艘航母为骨干、约200艘战舰的超级舰队。届时印度海军的规模将是亚洲第一,而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海军作战能力必将大大提升。 维护保养的消耗和国际反应 印度庞大的扩建海军计划,真的能天遂人愿,使印度洋成为印度之洋,进而成为印度的“内湖”吗? 多年来,印度把建立21世纪的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第一军事强国作为战略目标,希望挟军事实力之威,让印度登上世界大国的宝座。目前印度实际军费占GDP的5%—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每年军费增长率(10%)超过了GDP的增长率(7%左右)。因此,包括海军建设计划在内,印度走的是一条超前经济发展型的国防战略道路。这种发展海军的方式,印度吃得消吗?印度实行这种超越经济发展的国防战略的理论基础是军事消费的“乘数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防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历史上,许多国家正是靠扩大国防开支成为世界强国的,而且还依靠“乘数效应”缓解经济危机。但问题是,该理论并非屡试不爽,国内许多资源用于军事方面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有时完全只产生“饮鸩止渴”的短期效应。前苏联被军费拖垮就是明证。印度具有成为经济强国的条件,如科技发达,但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如人口膨胀、能源短缺、诸如民族冲突和宗教信仰等引起的社会矛盾,制约着印度经济的发展。维持一支庞大的远洋海军费用比建造一支的费用还要多。美国每年为保养、维修一个航母战斗群要花费几十亿美元。就目前印度经济状况而言,要维持远洋舰队为印度洋变为印度之洋保驾护航未免有蛇吞象之嫌。 印度此举,还可能引发邻国加强、扩大包括海军在内的军事建设。巴基斯坦也正在努力使其海军现代化。其他邻国诸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也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就目前而言,美军可能是牵制印度洋成为印度之洋的最大障碍。美国是容忍不了他国对其霸权进行挑战的。一旦出现这种征候,美国会千方百计地予以遏制。美国以打击马六甲海峡的恐怖主义为名,要求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驻军,就是最好的说明。美国加强包括关岛海空军事基地的建设,意在应付可能的台海冲突,其实也有策应美军在印度洋上活动之意。总之,印度要把印度洋变为印度之洋恐怕绕不过美国这道坎。(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战争文化与国际政治研究所) 撰稿/何奇松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