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发现韩国:一个国家崛起的秘密(组图)(7)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8:54 南方人物周刊
发现韩国:一个国家崛起的秘密(组图)(7)

金敏基,韩国著名音乐家,进步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领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发现韩国:一个国家崛起的秘密(组图)(7)

金敏基作品剧照


发现韩国:一个国家崛起的秘密(组图)(7)

金敏基作品剧照


  金敏基 金大中的“亲密战友”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称他为“亲密战友”

  在1998年金大中、以及2002年卢武铉竞选总统的关键时期,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前往拜访金敏基。因为,得到金敏基的道义支持,就几乎是赢得了半个韩国知识界的支持

  金敏基,韩国著名音乐家,进步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领袖

  本刊记者 万静波 发自韩国

  “你好!”在他的剧场办公室里,一脸微笑、朴实得有如中学语文教师的金敏基,温和地走上来,递过来一张名片,欠身致意。他的办公室本已很狭窄了,还支了张折叠床,卧具随意地摊开着。

  如果依照才华和创造力,金敏基本应该一辈子都过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衣食无虞的高级知识分子生活。

  可这位杰出的艺术家,从其青年时代起,就一直过着窘迫的、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本人多次被捕,挨打,作品得不到发表,已出版的专辑也曾被禁止流通,直到1987年以后才被允许销售。

  身为作家、音乐家、戏剧导演的他,现在还兼任汉城学殿剧团团长、学殿小剧场总经理,却仍负债3亿元韩币(相当于人民币两百多万元——编者注),他笑称自己是“韩国最穷的艺术家”。

  韩国音乐现代化奠基人

  金敏基绝对是早熟的天才。还在他19岁时,作为汉城大学美术系一年级学生的他,就已经写出了韩国现代音乐史上的名曲——《早晨的露珠》(又称《朝露》),这首旋律质朴清新、时长仅三分钟的歌曲,迄今仍是韩国民众耳熟能详的杰作。

  在1970、1980年代韩国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进程中,《朝露》扮演着凝聚人心、唤起力量的重要角色。当数十百万的韩国民众手挽手地走上街头时,他们口中吟唱的,一定是这支简单却动人心弦的歌曲。

  1970年代早期,还是在校学生的金敏基,参与了汉城众多的进步文化艺术活动,他参与并倡导的小剧场活动,以传统假面戏剧的表演形式,有力地折射社会现实问题,成为1970年代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场院剧运动”的决定性起点。

  在1970、1980年代,他创作了《工厂之光》,以结合了传统萨满教跳神仪式的歌剧形式,反映韩国工人阶层的生活现实,再次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

  今天的韩国音乐界认为,金敏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是引导韩国音乐完成现代化转变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40岁后,他创作出韩国最优秀的音乐剧作之一——《地铁一号线》。自1994年5月首演以来,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该剧已演出了2600多场,观众达三四十万人次,迄今长演不衰。

  这部音乐剧,以一位来自中国延边的朝鲜族姑娘到汉城寻找未婚夫的经历为主线,生动而真实地呈现了韩国社会、特别是中下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全剧两个半小时,出场人物多达80多个,台词准确精练,表现手段丰富多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是一部充满了笑声、悲悯和人道情怀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

  有论者称其“具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舞台版般的效果”。在作家余华等人的介绍下,该剧2001年10月曾被引进到北京、上海演出,受到中国文化界的关注。

  以此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殿剧团,已成为韩国最重要的演员训练团体之一。

  “留学”最底层

  1951年出生的金敏基,早年喜欢画画,1969年考入了汉城大学美术系。他的画家之路终止于一次偶然感悟:在乡间写生过程中,他不小心拿画笔戳破了画布,这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知识分子式”的思想和行为:“明明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那些树干,那我到底为什么要画这些画呢?”彻悟后他放下了手中的画笔,还把一直最珍爱的吉他送给了他人。

  由于创作《朝露》的关系,本来志在成为艺术家的他,“意外”地发现自己的作品被广为传唱,金敏基因此被当时的朴正熙政权视为了“危险人物”。他被征召入伍,还被派往条件最艰苦的国防前线。

  退伍后的整个青年时期,他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几乎无处容身,当过工人,下矿山挖过煤,在农村一呆八年,象一个普通农民一样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他的生活一直动荡不安。即使在隐居期间,还要被房东定期向当局报告他的活动情况。

  多年的底层沉潜,成了他体味复杂的社会现实、把握民众疾苦的最诚实的养料。

  他完成了人生态度的巨大转变。多年以后,当他得以离开乡间,重返都市生活时,来看望他的朋友安慰说:“这些年吃了那么多苦,辛苦了!”可他反而不解:“我觉得是留了一次学。”

  他反映工人生活现实的歌剧作品《工厂之光》就得益于此,音乐剧作品《地铁一号线》里鲜活的、热腾腾的人物形象和精彩对白,更来自于他多年的观察和积累。

  最敏锐的谦谦君子

  4月26日夜,在金敏基先生的亲自安排下,本刊记者先看了场《地铁一号线》,他的剧场位于大学路上——一个汇集了六七十家小剧场,满是酒吧、餐馆的文艺青年们的汇集场所,一到夜间,就到处是年轻人。据说每到周末,各种自发的街头文化表演就会在这里上演。

  乍见他时,哪有臆想中魏晋名士半点的潇洒意态!据说有次总统卢武铉携夫人想看他的《地铁一号线》,总统和夫人现身了,他却不在(他生活很有规律,每周有三天要离开汉城,到一个作家村去写作——编者注),只请职员留条说:欢迎你们造访,可我不在汉城,无法奉陪,请自便!

  这是位谦逊至极的君子,他会亲手给你倒茶,讲话时语调低缓,眼神温润地看着你,似乎还有些害臊,为自己不会讲中国话,而被迫劳烦翻译工作;也许还有一层意思:很抱歉,让你从遥远的地方来拜访我。

  据中国文学翻译家、学者白元淡教授的说法,金敏基的谦逊和平和,青年时代就已经牢牢定格了。20多年前他们都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聚会时只要喝酒喝多了,大家会一起高唱《朝露》,只有金先生沉默又害羞地说:“不要!请你们别唱了。”

  在近3个小时采访的前半段,他严肃地、尽责任地向一个造访的外国记者介绍韩国音乐、戏剧的源头、现状、隐患和他的忧虑,似乎不这样做就是失职一般。只有到了他忍不住想喝啤酒,并一瓶接一瓶地喝起来时,他的眉头才舒展开来,笑着,微微晃动着身体,不再一板一眼地正面回答记者的提问,而是打比喻,反诘,设疑,禅意十足的偈语,充满了人生智慧。

  作为30多年韩国社会风云变幻最敏锐的观察家、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史的直接见证者、韩国音乐现代化的重要领路人之一,金敏基对韩国的今天和未来,其实充满了忧虑。

  在韩国始终有这么一批重要的知识分子,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引导社会,鼓动风潮,抗争强权,为普通民众代言,英华所在,他们是韩国的骄傲 。

  好笑的“知识分子气”

  人物周刊:我大致了解您的创作观念,但也有作家坚持的是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比如英国的大作家毛姆,比如美国的电影导演伍迪·艾伦,您怎么看他们?

  金敏基:(微微笑着,摇头)没什么意思。伍迪·艾伦他们的作品,俯视底层民众,那是他们的看法。当年我回到汉城时,朋友们安慰我说“辛苦了”,我并不这么觉得,反而有留学的感觉。

  人物周刊:在你生活最艰苦的时候,你有过动摇吗?为你坚持的理念。

  金敏基:下乡后,很想忘掉以前所做的一切音乐、美术作品,我很惭愧,怎么会做出那样的东西,我感觉很内疚。动摇?不。以前的知识分子气,反而觉得好笑。

  人物周刊:几十年过去了,你对世界的想法有没有发生过变化?

  金敏基:(笑)血型没变,思想没变,但要做的工作,比以前要多。过去只是我一个人做就是了,现在要带着剧团一大群人来做。

  痛痛快快地不合算一回

  人物周刊:据说你的剧场一直在亏钱?

  金敏基:你看过现场了,两百人的座位,全坐满了也只能维持正常运转。

  人物周刊:那你为什么要坚持演下去?

  金敏基:(笑)是啊,我是疯子。本来就是不符合资本逻辑的事,只能越演越穷,越演越亏。过去政治束缚严重时,坐牢的人是疯子,现在资本主义社会,欠债的人才是疯子。

  人物周刊:你怎么说服你的演员们演下去?

  金敏基:对这一批演员我还不满意。我们的演员是6个月轮换一次,薪水虽然不高,但他们都会有自豪感。他们一次表演时间是2小时45分钟,每人演8到11个角色,经受了全面的训练。等他们离开时,就什么都不怕了,很多电影导演都要来这里挑选演员的。

  我跟他们讲:你们现在就是秧苗,还收获不了水稻。你们今天来这里锻炼,不必着急离开,你们的努力,是在夯实韩国表演文化的基石。

  人物周刊:你自己没想过拍电影吗?

  金敏基:我年轻时也拍过。所以有人问我,你是什么人?画家、歌手还是音乐人?我说我是杂种人。而且电影是两维的,太平面,没意思。就电影和戏剧表演这两种形式而言,戏剧表演是资本主义之前的艺术形式,是手工制品,而电影可以循环放映,随时随地地放,没劲!

  人物周刊:为什么你总在对抗,以前是政权,现在是资本主义?

  金敏基:商业的秘密就是赚钱,不就是赚钱吗,既然我做戏剧不合算,那就痛痛快快地不合算一回吧。

  人物周刊:你准备对抗到什么时候?

  金敏基:其实我并不抵制资本主义,我反对的是:人人都一模一样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有人认为,全球化、资本化的过程是至善的,但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这个过程是循环的,过去日本人占领韩国的时代,谁能想到他们会败走?花开放了,花谢的时候就到了。

  中国艺术家的想象力

  人物周刊:请您谈谈中国。作为音乐家,你听过崔健的歌吗?

  金敏基:1990年我第一次去中国,买到了他的CD,我当时就觉得他是世界第一流的。所以回到韩国后,向韩国人士大力推荐。他那盘专辑中最核心的是《花房姑娘》,虽然我不懂中文,但通过这首歌,我能感觉到他的灵魂。

  人物周刊:目前中国的音乐剧水平还不够,缺乏原创,只能引进外来的音乐剧,比如美国百老汇的《美女与野兽》,包括香港地区张学友主演的《雪狼湖》,对此您怎么看?

  金敏基:其实没那么大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艺术的多样性有了可能。中国目前的问题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创作道路。但我相信中国的艺术家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你们不要着急,小船一起步速度就是快的。

  在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日本是统统引进来,韩国是引进来后又有些碎片化了(指文化交汇的过程中,既失去了本民族特色,又没有形成新的文化——编者注),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希望中国不要经过这个过程。

  人物周刊:中国的现实主义戏剧不多,作为一个扎根现实的剧作家,您怎么看待?

  金敏基:我的感觉是中国的戏剧探索还不够,尝试太少。目前中国的艺术家们要做的,就是打开想象力。

  人物周刊:关于戏剧,有中国评论家提出过“人民戏剧”的概念,你的看法是?

  金敏基:首先我只是一个艺术家,不是学者,不好讲。我注意到你们的文艺作品里,并没有当下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都是过去的,1980年代以前的。2002年,我的作品被香港艺术节选中,我去香港观摩,看到了张艺谋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我心里想,你们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出反映现代生活、现代人物的作品啊?

  我怎么敢自大?

  人物周刊:您怎么看待“韩流”?

  金敏基:基本上是批判态度,和商业结合得太紧了。可是我也不否定它的存在价值。

  人物周刊:我很好奇,您有如此的才华和成就,为什么看不到您有自大自傲的情绪呢?

  金敏基:我怎么敢自大?还有谁比我欠更多的债务吗?有件事多少可以安慰我,我过去的演员,现在在外面取得了成功,一个月的收入顶得上学殿剧团一个月的开支。有这个做基础,所以我才敢这样一瓶瓶地喝外国来的啤酒(微笑)。

  人物周刊:有介绍说你的音乐作品从未涉及过“爱情”这个主题,是吗?

  金敏基:爱情?我也不知道啊,我对附加于名词之上的各种解释,表示怀疑。

  人物周刊:听说你每周都要到外地写作、思考,会有什么新作出来吗?

  金敏基:我到你们中国内蒙古旅游,在沙漠地带,除了沙漠,什么都没有,我笑,我们就是看“什么都没有”来了。我也是啊,说是去写作,其实什么都写不了。

  这几年我一直在研究一些东西,有一个不成熟的计划,就是想把中国的京剧、昆曲《牡丹亭》,还有日本的歌舞伎等,把东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中国的,用韩国的方式来表现,与韩国文化结合起来。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

  金敏基:幸福这个词,是我不知道的,我不敢乱讲。我本来不喜欢演出,现在却被迫地做这个了。

  金敏基语录:

  当时我在底层生活也是被迫的,没有办法才在底层生活。一开始也认为这些人很不幸,后来跟他们接触越多就发现他们非常乐观,我反倒在这些人身上看到了希望。

  我到了延边,看到许多韩国人欺骗那些纯朴的朝鲜族人,我觉得非常内疚。因为有内疚的感觉,戏里就有女主人公寻找未婚夫这个场景。

  在韩国,也有许多人对这部戏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这部戏怎么都反映的是韩国社会黑暗的一面。那我就要反问提出这些质疑的人,你们为什么认为韩国社会都是光明的,为什么一定只把这一面展现给大家。社会上总是黑暗与光明共存的。并不是单纯揭露“黑暗面”,而是要在黑暗中寄托这一点希望。这才是最可贵的。

  韩国有一句话说,韩国人都有健忘症,前几天很热闹的事情,过几天就完全忘了。我的作品是在平行的角度上,描述跟我同时、同步发生的社会生活,我就是在这样的立场上创作的。

  《地铁一号线》歌词节选:

  六点九分,汉城车站/车来车往,门开门关/天见着灰,风带着露/阳光刺眼,阳光刺脸/汉城就在前面

  这不劳而获者的天堂/这半国人居住的地方/就像毒气室,哪儿哪儿都是烟/江河盛产死鱼,地里啥不爱长/可谁都往这儿跑/就跟被磁铁吸了一样/一唱青瓦台/二唱总督府旧址/三唱美军基地/再为那汉城歌一曲/汽车熄火/博士待岗/高考是上刑/交通叫混战/还有沦落成贫民窟的旧瓦房

  伤心很快就会过去/这点没有问题/从你脸上看得出/你能过得幸福你有这个勇气/你哭的时候都很美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