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发现韩国:一个国家崛起的秘密(组图)(8)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8:54 南方人物周刊
发现韩国:一个国家崛起的秘密(组图)(8)

李丙圭 韩国文化日报社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李丙圭 言论领导乡村运动

  《文化日报》不是韩国销量最大的三大报之一,但却是最有代表性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报章

  本刊记者 陈晓守 发自韩国

  李丙圭,韩国文化日报社长。

  1977年,李丙圭自仁治大学毕业后,开始到现代集团任“企业家皇帝”郑周永秘书,此后一直任职于现代集团。1994-1995年任文化日报副总经理,2004年3月任文化日报的社长,此前的职务是韩国百货公司的总经理。

  文化日报创刊于1991年11月1日,当时是文化类而非综合类报纸。李丙圭时任现代秘书,兼文化事务长,参与了创刊工作。文化日报的创办,缘由郑周永的理念,“21世纪是文化中兴的时代,所以必须提前做好文化媒体的工作”。

  1995年,因文化类报纸渐趋边缘化,遂转型为综合类,否则无法生存。

  李丙圭说,报纸的使命是批判,批判权贵是文化日报的特色。

  他还是韩国乡村运动的发起者,一年多前,他利用在韩国工商界的影响力和任职文化日报的便利,发起了与中国的温铁军先生相似的乡村建设运动,他命名为“一村一社运动”,具体做法是:“让一个企业和一个村庄联系起来,让企业的职员或他的家人去农村种田,种水果,收获农产物,自己和家人有劳动的体验,并向农户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样农民有收入,而且农产物卖到了企业,而职员和家人也收获了一个星期的体验和教育,当然,这都是自愿的。”

  和早报没有区别,我们就无法生存

  文化日报是晚报,在韩国并不多见。与中国一样,因为追求时效性,韩国多数报纸都转为早报,以挤占更大的市场空间。朝鲜日报、东亚日报、中央日报的影响力和发行量居韩国前三,文化日报作为惟一的综合类晚报,能有不错的阅读率已是奇迹。

  李丙圭说,文化日报的读者是韩国舆论的领导层(opinion leader),如知识分子,收入较高的群体,公务员,企业家等等,他们公共事务繁忙,“这是韩国舆论领导者最受欢迎的报纸,是韩国的南方周末”。据说“这是卢武铉总统最喜欢看的报纸之一”。

  人物周刊:晚报在中国的生存面临很大压力,文化日报做晚报有优势吗?

  李丙圭:韩国的趋势也差不多,很多晚报转到早报,东亚日报等,新闻的时效性、报纸的配送等等都是原因。现在由于电视、网络的发展,早报、晚报都已经落后了,韩国也有24小时的新闻频道,即时更新的互联网。所以报纸的重要性,不在于速度,而在于信息调查的深度,判断能力,这也是报纸目前存在的最重要价值。

  我们关注信息的准确性,正确的分析解释,获得读者的信赖,这也是文化日报可以发展的条件。

  人物周刊:您如何让看了早报的读者还有兴趣来读您的晚报?

  李丙圭:早报一般是报道前一天晚10点前的事情,只有非常重要的新闻会到12点。而晚报可以做这以后的新闻,打时间差,韩国有很多重要的会议(如政府的政策公布)会照顾日报和晚报的比例(6:4)。即使是相同的新闻,我们可以更后续,更详细。和早报没有区别,我们就无法生存。虽然和早报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距离,但我们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决定我们能否生存。

  除了信息之外,还有两个版面特别受读者欢迎,社论和观点。晚报的任务就是让读者评价更正确的新闻。

  人物周刊:这两个言论版体现了文化日报怎样的价值观?

  李丙圭:两个基本原则:与权贵保持距离;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的政策不对,我们会批判。读者认为,和朝鲜日报、东亚日报一样,文化日报有十分严厉的批判态度。

  人物周刊:如果有不同于您的观点,能出现在文化日报的版面上吗?

  李丙圭:当然。只要投稿不是社论。

  人物周刊:比方,现代企业出了问题,或者是大的广告商出了什么毛病,你们会报道吗?

  李丙圭:我们当然可以批判。报纸的本质是新闻,以新闻的原则来辨别是非,如果不这样的话,报纸的功能和价值就不存在了,就不可能拿到广告了。

  人物周刊:做企业家和做传媒,哪个行业更让您有成就感?

  李丙圭:在企业的成就感更多。因为一般的企业比报社的效率要高,言论事业的效率很低,我付出所得的回报没有企业那么明显。

  人物周刊:什么力量支撑您现在的工作?

  李丙圭:文化日报是现代企业的报纸,是我做现代企业总经理郑周永秘书时创办的。1998年后报纸的独立性加强了,和现代完全没有关系了。我希望它能成为韩国非常优秀的报纸。虽然报纸的经济效益比不上企业,但我仍然投身于此,是缘我对郑(郑周永)先生的缅怀。

  人物周刊:如何应对OhmyNews等网络媒体的竞争?

  李丙圭:速度是他们的优势,但仍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我认为现在韩国的网络媒体面临的经济困难也表明他们自身的缺陷。如果我们能把他们的弱势作为我们的优势,我们就会取得竞争力。我们不仅提供信息,更关注对信息的分析。

  农村不发展 城市就危险

  人物周刊:您为什么会发起“一村一社”运动?

  李丙圭:农民问题,韩国和中国差不多。韩国在产业化进程当中,很快就解体了农村社会,年轻人都涌向城市,老人留在农村,人口减少,社会空洞化,情况非常严重,面临危机。政府没有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

  所以我们来推动“一村一社”运动,目的就在于怎样让农村在这样的开放结构下克服矛盾生存下去,来探索政府和城市如何来帮助农村。农民为开放和全球化付出的最多,而都市的企业获得的利益最大。要找出两者双赢的解决方案。

  人物周刊:您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李丙圭:主要是我的构想。韩国有一个农业协会,总部就在文化日报附近,所以经常有机会和他们接触,意识到不能采取单方帮助单方受益的形式。我们计划长期做下去,而且在这一年里经常拿出充足的报纸版面进行报道,在韩国媒体里也只有我们这样做。我们认为农村问题是韩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言论的最大使命是如何改善社会,言论对社会的贡献也正在于此。农村的问题是最紧迫的,言论必须积极关注这个问题。我很早就有这样的想法。

  人物周刊:效果如何?

  李丙圭:我们这个运动效果特别好,仅仅过了一年,结成了3000对的“一村一社”关系组,每天有8对形成。现在不仅仅是企业,政府机关也参与进来。今年的计划是让中学和大学也行动起来,形成“一村一校”。

  人物周刊:你们的目标是多少?

  李丙圭:去年4月到现在,正好一年。结成了3000对,我们的目标是2万对。政府也决定把“一村一社”当作政策的一部分,积极推进,但实施过程受媒体监督。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

  李丙圭:最近不幸福。不是我个人有具体的困难,是因为整个韩国社会的情况让我感到不够幸福,经济不景气,政治混乱,这个环境好了以后,就会感到幸福。个人的幸福和整个国家各个方面都是绑在一起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