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美国主义《星球大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6:52 外滩画报

  编者的话:5月20日,作为《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包括中国50家数字影院在内,《星战前传Ⅲ·西 斯的复仇》于全球同一时间公映。

  截至上周初,上海院线《西斯的复仇》20日首映场的预售票已全部告罄。世界范畴内,《星战》前五部的票房、音 像产品,以及相关的玩具饰物等附带商品等已获利近30亿美元。不仅纽约,上海或里约热内卢都有热情到疯痴的“星迷组织 ”。等等。以上种种足以证
实这部电影已成为一枚全球性文化符号,并由此遮掩了泛义上的美国主义的根本。

  怎样来看《星战》,无论其商业上的姿态与计谋,影像上的跋扈与外现,还是文本上的暗示与呼号,都或明或暗地闪 烁在星条旗的猎猎招展中。它的宇宙,围绕着MadeinUSA的地球仪旋转;它的神话,漾于美国尤利西斯的乡愁,悬于 美国后羿的弓弦。

  本专题,更似一次令《星战》与美国滴血鉴亲的实验,力求成为一场辩控皆实的呈堂。若须给出些许形而上的论调, 或是:如在黄梅节气中,如何去、或是否有必要去避开阴云一般,如何在无处不在的美国垄断商业文化笼罩中博得自然自在, 如何在美国娱乐文化颠覆般的侵染力中保持清醒独立——借《星战》袭来,恰值思忖。

  将《星战》及类似的、与它一般的美国当代流行文化的强势之物,如《老友记》和Hip-Hop等看作某一层面上 的霸权与殖民,这并不会令很多美国之外的人感到委屈或不甘——因为这不是血火四溅的侵略战争,不过赏心悦目的娱乐节目 ,衍生为政治,何必。

  大大的《星球大战》

  综观六部《星战》,你会发现它是对卢卡斯少年时迄今近半个世纪的美国,从政治、历史、文化等等一切视角上亦步 亦趋的拷贝,于一介美国中产阶级白人知识分子的立场,他做到的不过是用科幻的糖衣与技术的资本来掩其狭隘的现实主义。

  杨波/文

  神话的借口

  《英雄》里,距刺客不过十步,秦皇依旧意气风发:“寡人要用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今天,两个乔 治亦皆有气度说这样的话:一个是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另一个是《星战》导演乔治·卢卡斯——尽管时光流转,“江山”的 意义已此非彼指。

  《星球大战》之“大”,从表面看,应是它绵延六部、跨时22年之大,耗资之大,赢利之大,影响之大,1977 年5月25日首映的《星战Ⅰ·新希望》里的第一个镜头:用时5秒方从银幕走尽的帝国太空船之大……往深处想,却是卢卡 斯的野心之大,他以自诩荷马的穷狂极傲来架构出如此一部庞然的现代神话史诗,怡然地等待着后人从政治、人性,甚至神学 与哲学等层面上为《星战》做出诠释。

  何为神话?神话是预言,却不是结论;神话虽可象征,却不能处处言有所指;神话是原型,是初坯尚未成的红泥,永 不可完工。综观六部《星战》,你会发现它是对卢卡斯少年时迄今近半个世纪的美国,从政治、历史、文化等等一切视角上亦 步亦趋的拷贝,以一介美国中产阶级白人知识分子的立场,他做到的不过是用科幻的糖衣与技术的资本来掩其狭隘的现实主义 ——他过于严肃,甚至紧张,看那些影片中尴尬而生硬的情爱场景处理,你会发现他是一个骨子里缺乏浪漫的家伙——《星战 》不是诗歌,甚至连寓言的深度尚未触及,何谈神话的隽永与瑰丽?

  大大的《星球大战》,本质是大大的美国主义。并不是说卢卡斯在刻意地为这座帝国作歌功颂德的赋辞,影片中处处 可见对当局的反戈与质疑,处处可以嗅到现代意义上知识分子的体臭,但这又何尝不是美国主义的一部分。美国主义,与一切 民族精神一般,乍望去一定是民间的,非官方的;而其实际,几千年来,一切民族意志皆委身于国家意志之下。于是,作为“ 星迷”,里根用可以拍一千部《星球大战》的美元制造了真正的“星球大战”,安然公司的职员则将多数的虚假账目转至天行 者和黑武士的名下。

  60年代影响

  卢卡斯的第一部电影《THX1138》(1969)晦涩而粗陋,其本质是一个年轻的电影迷从风格上向当时艺术 电影先行者的致敬,对《星战》而言,《THX1138》的意义在于科幻体裁与反独裁主旨之被继承与强调。他的第二部作 品《美国风情画》(1973)更为重要,它纪录片式的写实主义风格似乎与贴上《星战》科幻标签的卢卡斯毫无关系,却给 出了《星战》系列坚持而内敛的意识核心,那就是上世纪60年代西方青年文化运动的大旗。

  卢卡斯说:“《美国风情画》有关社会转变,那是一场席卷美国的变革,越战之后,我们从一群怀着空想和爱国热情 的人变成了说着‘喂,等一下,这是谁的地盘?这并不是他说了算,我们要推翻他’的另一群人……在《星战》中,我延续了 这种与我们血脉相连的语言,并讲述了一样的故事——以神话的方式。”

  他并不愿谈论政治,不投票,也不属于任何党派,这并非表明他是一个不关心政治,没有政治立场的人。六部《星战 》,特别是三部正传皆是左翼电影,那种对民主的理想主义空想令人相信,1968年,卢卡斯确实是一个举着切·格瓦拉头 像冲上街头的嬉皮青年。影片里,那所大而无当、空旷作响的共和国议会堂,来自无数星球、形姿各异的议员们正襟危坐、捍 卫民主的场面像极了联合国会议,可笑,亦可唏嘘。

  后来,当《星战Ⅰ》带来的过亿盈利装进口袋,空想家空落的内心迅速被实用主义充填,他验证了嬉皮青年没几年就 全部变成中产中年的美国史。《星战前传Ⅰ·幽灵的威胁》中有一节颇显唐突:用很多镜头来讲述议会对税收的讨论。这是卢 卡斯作为独立制片人对政府的一次公开陈言,这种做法,既是电影资本家的伎俩,也藏着当年反叛青年的手段。

  60年代塑就了卢卡斯的价值观,给他带来太多挥之不去的东西。譬如当时东方舶来的宗教与哲学对西方青年信仰的 影响,源自印度教与中国禅的冥思与心修促成“原力”概念。西方传统的“愿主与你同在”变成著名的“愿原力与你同在”, 东西方宗教观就这样形式主义地纠结在一起。电影的另一条核心主线,善恶间的取舍与互轧,及正传最后一部《星战Ⅵ·武士 归来》里黑武士终得自我救赎的结果,亦皆携有强烈的宗教意味。

  正传与前传的政治分岔

  反独裁,同时不信任官方话语下的民主,以及英雄创造历史,这些深烙美国价值观的东西,贯穿了六部《星战》。然 而先后各三部的正传与前传却有明显的政治分野,这些,如前文所述,几乎完备地反映出美国这几十年的历史变迁。

  正传系列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越战失败的阴影,“水门事件”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以及扑面而来的冷 战威胁等等,美国面对的“黑暗势力”自外而内地嚣张嘶鸣,《星战》在如斯颓势下却以童话的笔触,于完全踩踏在专制铁蹄 下的“卢式星际”中,呈现出令人欣慰却非踏实的乐观精神。卢克炸毁死星与黑武士幡然悔悟的场景一面显得有悖常理,一面 又令美国人心里着实舒服。至高无上的原力显得积极而明朗,作为纯粹的美国精神象征,它可以战胜一切邪恶。此阶段的卢卡 斯似乎比斯皮尔伯格还要爱国,那是一种在压抑与敌对的政治环境下,可滴出荷尔蒙的志气。

  首映于1999年的前传系列却显得冷漠而颓丧。那是美国傲视天下、惟我独尊的时候,前传也开片于共和国一统宇 宙的平和盛世,同时毫不吝惜笔墨地去描述国家内部日益膨胀的专制异端,以及星际间烽火四处的黑暗苗头。在《星战前传Ⅱ ·克隆人的进攻》里,卢卡斯对美国政府做出强烈质疑:堕为黑武士前的阿纳金对爱人艾米达拉说,若“我们的政策人民不是 都能拥护”,那“就该强制执行”,艾米达反驳:“这在我看来太像专政独裁了。”阿纳金的回答是:“只要它有效就行。” 在另一节中,卢卡斯借奥比旺对阿纳金说的话对美国当局发出告诫:“恐惧、愤怒和执着心会将原力引向邪恶一面。”观美国 在新世纪以来的所承所为,这句话颇具深意。

  前传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从人性的角度,一步步地描绘出一个人是如何由拯救世界的人变为摧毁世界的人。《星 战前传Ⅲ》结尾一幕是已非绝地武士阿纳金,而是黑武士达斯·维达,他望向窗外的苍穹——太空中,死星已经开始建造。请 注意,《星战》六部拍摄的时间顺序是Ⅳ-Ⅴ-Ⅵ-Ⅰ-Ⅱ-Ⅲ,而Ⅲ则是全部系列中最黑暗的一季,我们必须追溯到22年 前的Ⅳ,才可看到后代是怎样去血洗前辈造下的罪孽。这个顺序颇有意思,意涵中国道家阴阳转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的政治理念,既是宿命的,也是悲观的。

  通过《星战》,卢卡斯对美国的审望与诠释或肤浅、或偏颇,也或深刻,关键在于这种审望与诠释的立足点亦全无离 开美国疆土一步。《星战》的核心与制高点是理所当然的美国,于是理所当然的大美国主义与精英色彩也将片中看似多样而广 袤的宇宙涂抹成单一而狭小的一方银幕。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