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美国是否更安全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14:07 新民周刊 | |||||||||
四年反恐,美国有得有失:得的是本土安全,失的是盟国安全;得的是防扩散的意外收获,失的是对朝鲜伊朗威慑的可信性;得的是新一轮海外势力扩张和军事技术革新,失的是一定的道义形象。 撰稿/沈丁立
写这篇评论的时候,正是美国遭受“9·11”恐怖打击的四周年。让我们在这一时刻客观地盘点美国四年来的反恐得失。 经四年反恐,美国是否更安全了?就美国国内安全来看,答案是明显的。四年来,美国从反恐机构重组到资源有效配置,从情报收集分享到培养情报新血,从入境人员的海外甄别到入美集装箱的行前抽查,开展了大量工作,从而大幅削弱了国际恐怖活动对美国本土可能形成的威胁,换言之,显著提高了美国境内的社会秩序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 美国是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每天经水陆空进入美国境内的人流与物流,高居世界首位。在2001年9月以前,虽然美国也标榜反恐,但其重视与投入明显不足。以民航为例,在“9·11”之前,美国并没有要求对所有托运的箱包实行安检,这就每天给它的民航事业带来巨大隐患。根据此前惯例,若旅行者在托运行李后没有登机,飞机得在将相关行李卸下后才能起飞,但如果恐怖分子不惜牺牲生命,其托运行李中的危险品就将给飞机构成严重威胁。而要堵上这种漏洞,就必须在所有机场对所有托运行李进行全面检查,这对设备与资金的投入,无疑提出了巨大要求。 “9·11”袭击发生后,美国国会马上立法,迄今已杜绝了上述漏洞。虽然空中旅客已不再感到旅行还像原来那样方便,但他们得到了更为重要的旅行安全。美国的补救措施已在过去四年受到其他各国仿效。类似的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至少我们注意到在过去四年里,美国没有再出现另一次重大的恐怖事件。 在国际层面,美国反恐出现了严重错误。这突出表现在对伊拉克的先发制人的战争中,美国以错误的理由、错误的“证据”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军事行动。两年半前的那场“倒萨”战争,美国想借反恐的名义发动,但未被事实支持,然后美国又以反扩散的借口动武,但事实情况是美国在战前并没有证据,战后在伊拉克挖地三尺还是找不到伊拉克研发或拥有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迹象。 美国伊战所依赖的反恐理由的不成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目前在世界范围推动反恐行动的合法性。所造成的后果,自然就是相当一部分伊拉克人对美军驻军的不能接受。伊拉克境内针对美军持续不断的袭击行为,大部分源出于此。当战后在伊美军死亡人数攀上两千大关时,不光在国际社会,就是在美军军内,人们都对这场军事行动的未来产生了消极看法。 美国在伊拉克“反恐”产生的严重问题,本应在美国境内出现反弹,但由于美国本土安全工作抓得较有成效,恐怖反弹便集中到了支持美国的盟邦,如西班牙和英国。这两年在马德里和伦敦发生的严重爆炸,都同2003年这两个国家的政府积极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政策有关。现在,当初的西班牙政府已经下台,而英国首相布莱尔则两年多未去美国国会接受授予他的奖章,就是迫于来自英国民众的反战压力。 在一个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世界里,欧盟国家早就实行了内部高度开放的政策。由于一些恐怖组织及其成员早已渗入欧盟国家,“9·11”事件发生后在欧盟再采取像美国式的国土安全政策,已经意义不大。由于欧盟中追随美国单边外交者为数有限,又由于欧盟内部经济发展不一,由整个欧盟统一采取当前美国式的国土安全措施,无论从经济能力还是从实际功效来看,都不是很有意义。这就注定了当美国更加安全的时候,它的一些盟国却更加不安全了。 虽然美国攻打伊拉克是奉行了错误的理论,但其后果却不乏歪打正着。利比亚慑于这种“先发制人”的打击,决定转变其对西方的政策,承认并决定放弃它在秘密研发的核武计划。显然,美国以反恐或者反扩散以“倒萨”的借口是错误的,但确认错误后美国并未对此予以道歉并使萨达姆官复原职,这促使利比亚领导人从中获取教训,即以一切手段维持权力总比只靠核武器维持权力来得更强,何况利比亚还远未掌握核武器。堵上巴基斯坦核走私的漏洞,则是美国“反恐”的另一重大副产品,这些都有利于国际安全。但我们也注意到,美国在伊拉克问题的处置失当,已给它处理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带来了相当麻烦。 四年反恐,美国有得有失:得的是本土安全,失的是盟国安全;得的是防扩散的意外收获,失的是对朝鲜伊朗威慑的可信性;得的是新一轮海外势力扩张和军事技术革新,失的是一定的道义形象。-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