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罗德时代并未结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7:21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特约评论员 魏山 拿到免职书的施罗德,既满意,又不舍。他的成就与遗憾,将给德国未来留下长远印记。 几经谈判后,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终于组成。默克尔女士作为新科总理,理所当然成
那么,施罗德时代就此结束了吗?并没有。事实是:在德国乃至欧盟未来的外交中,将长远地留下他的印记。正因此 ,在任内的最后日子里,施罗德没有一丝落败者的颓唐,相反却表现出更昂扬的战斗姿态;对于美英两国,他依旧嬉笑怒骂, 毫不妥协;对于盟友,他则毫不吝惜关照与友情。 没人能否认,施罗德给德国外交留下了多么丰厚的一笔遗产。作为战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政治家,施罗德和执政伙伴 、绿党领导人菲舍尔一道,完成了德国由战败国家向“正常国家”的转变。 与前辈相比,施罗德更加面向未来,也更加自信进取。正是在其任内,德国提出了要做“非军事强国”的口号,开始 向海外派遣维和部队。与此同时,施罗德还积极推动德国“入常”。这些大胆的举动无疑颠覆了德国在二战后隐忍克制的外交 形象。 在德美关系上,施罗德的胆略和魄力表现得尤为充分。二战后,德国一直在美国的卵翼下求生存。小心维护德美关系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遵从美国立场被历届德国政府奉为外交圭臬。但是,为了维护德国国家利益,施罗德开始对美国说“不” 。从反对美英入侵伊拉克,到要求增强欧盟在大西洋联盟内的发言权,再到极力推动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凡此种种,无不 触犯了美国的忌讳,但却在国际社会大大提高了德国的印象分。 施罗德走了,他有理由带着满意的心情告别总理府。毕竟,在默克尔的内阁中,坐着8名社民党人; 施罗德走了,他并非什么都能放得下,至少欧盟让他难以割舍。这是他与法国总统希拉克联手铸造的心血结晶,如今 却困难重重,前途漫漫。而两名创始者一个解甲归田,一个英雄迟暮,正处在多事之秋的欧盟谁主沉浮? 施罗德走了,他的成就如何延续,他的遗憾如何弥补,是对德国新领导人的考题。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室博士)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