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戈尔巴乔夫与女儿相依为命 靠演讲写书养家糊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3:10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文凯

  前苏联总统、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3月2日迎来了自己的75岁生日。一个月前,与他同岁的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刚刚庆祝完生日。不过,戈尔巴乔夫的境遇可比不上叶利钦。每月4万卢布(约合1400美元)退休金,住在普通的公寓,与俄政府给叶利钦的待遇相差甚远。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到大学演讲、推销自己的回忆录,甚至带着外孙女为“必胜客
”快餐店拍摄广告。

  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尽管都曾占据过苏俄政坛第一把交椅,戈尔巴乔夫过生日的排场却比不上叶利钦。眼看着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大宴宾客,他只能动用自己的基金会,于2月28日在莫斯科国际音乐厅举办慈善音乐会,自己为自己庆祝。

  戈尔巴乔夫恐怕无法抱怨生日的冷清,因为从1991年苏联解体后,他的地位就一落千丈, 成为被冷落的悲剧人物。75岁生日前一周,俄社会舆论基金会公布了一项民意测验结果:超过半数的俄民众认为,戈尔巴乔夫作为前苏联领导人“过大于功”;持相反观点的受访者不过11%;仅有14%的人对他表示好感,反感的人则为28%,大多数民众对他“漠不关心”。

  组建新党没获一个席位

  这位前苏联政坛的领导人并不甘于寂寞地了此残生。十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发挥余热”。1992年初,刚从权力中心退下来,他就创立了“戈尔巴乔夫基金会”,致力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研究。该基金会也成了戈尔巴乔夫公开活动的平台,他经常以基金会主席的身份发表观点,参与社会活动。女儿伊丽娜是基金会的副主席。

  起初,戈尔巴乔夫也不甘心被历史推出政治舞台,频有“主动出击”之举。1996年,他出马竞选俄总统,却只获得了0.5%的选票。2000年,他成立“统一社会民主党”,并出任党主席,但在政党林立的俄罗斯,这个无足轻重的小党,至今未在俄议会大选中取得过任何席位。虽然影响力越来越微弱,但戈尔巴乔夫仍然希望人们能倾听他的声音。他不知疲倦地发表演说,针砭时弊,从“普京的政策”、“俄乌天然气争端”,到“哈马斯获胜”,所有热点问题他都要评论一番。

  对环保和儿童事业的关心,倒是为戈尔巴乔夫赚了些名声。因为领导、创建全球性环保公益组织“国际绿十字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向他致电表示赞扬;2004年,他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意大利影星索非亚·罗兰为俄罗斯音乐剧《彼得和狼》一起配音,令他意外地获得了格莱美奖。今年年底,由他的基金会筹建的儿童血液及器官移植中心将在圣彼得堡竣工。

  带外孙女拍广告赚钱

  苏联解体后几年,俄经济陷入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通货膨胀使戈尔巴乔夫的退休金大为贬值,仅有的8万美元存款也因银行破产付之东流。不过,可别小看戈尔巴乔夫赚钱的能耐。1997年,他带着外孙女一起上镜,为“必胜客”快餐拍摄电视广告———一下就赚了16万美元。

  稿费是戈尔巴乔夫的另一个主要收入来源。从1992年到现在,他的作品多达80部,多数是对改革时期的回忆与反思,其中最畅销的《真相与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冷战历史的宝贵资料。这本书还让他赚到了数百万美元的版权费。今年2月,他将新作《理解改革》作为献给自己75岁生日的礼物,并在书中对改革过早夭折表示遗憾。此外,到大学演讲也是他最热衷的事,以“现身说法”讲述十几年前苏联解体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是他永恒的话题。刚退位的几年,他的演讲费可达到每场2万-10万美元,现在有些缩水,基本上是1万美元一场。

  那段岁月让戈尔巴乔夫感慨万千,但多数俄罗斯人不能原谅他给国家带来的伤痛。不过,作为冷战末期的重要人物,西方世界一直将他列为座上宾。他的书在欧美十分畅销,西方各国的政府、大学及民间机构还纷纷颁发给他形形色色的奖项和荣誉称号,1990年他甚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目前,他还是柏林、佛罗伦萨、都柏林等9个西方国家城市的“荣誉市民”。

  女儿成了生活支柱

  自从1999年痛失爱妻赖莎后,戈尔巴乔夫一直无法从巨大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每当谈及妻子,他都无法抑制悲哀。在46年婚姻生活中,他们始终深爱着对方。无论他走到哪里,赖莎的爱都相伴到哪里;即使短暂的分别,也充满深深的牵挂。

  如今,唯一的女儿伊丽娜成了他的生活支柱。他们几乎天天见面,有时在基金会的办公室,有时在自己家里。伊丽娜卖掉了位于市区的大房子,用卖房的钱在郊外买了所小房子,为的是离父亲近些。伊丽娜对父亲的饮食起居关怀备至,有时戈尔巴乔夫工作时间长了,感觉头痛,伊丽娜就拉着他出去走走,放松紧绷的神经。戈尔巴乔夫和女儿一家经常在一起过节假日,他们喜欢找偏僻遥远的地方休假,譬如希腊的克里特岛、多米尼加的乡村。

  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柯西金大街还有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那是他和赖莎一起住过的地方,室内的布置一直保持原样。戈尔巴乔夫经常去那儿坐坐、看看。在午后和煦的阳光下,在黄昏夕阳的余辉中,回忆与赖莎共同走过的日子……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