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中印重开边贸通道专题 > 正文

乃堆拉边贸市场开业大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15:49 世界新闻报

  本报驻印度记者 牛卫东

  本报驻西藏记者 琼 达

  对于85岁的印度锡金邦商人拉克地亚来说,7月6日是他盼望了44年的日子。这一天,世界上最高的国际贸易关口——乃堆拉山口重新开放了。中印两国商人纷纷涌进山口两侧
的市场,准备淘金。

  

乃堆拉边贸市场开业大吉

  乃堆拉山口开放仪式上,中印两国士兵并肩站在一起

  南侧 中国记者首次获准踏访锡金

  经过一番紧张的忙碌和奔波,驻新德里几家中国新闻机构的记者7月4日终于拿到了赴锡金邦的许可证。由于政治原因,锡金在印度是个较敏感的地区,外国人去那里,不论旅游还是商务都需得到印方相关部门许可。由于此前印外交部从没批准过中国记者赴锡金采访,所以办理此次申请,记者明显经验不足。印方对相关手续也一头雾水,一会儿把记者支到印内政部,一会儿又支到锡金邦驻德里办事处。不过,借“乃堆拉山口开放”的东风,最终记者还是拿到了批文。

  锡金邦官员向本报记者献哈达

  从新德里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飞行,记者一行首先到达西孟加拉邦的巴格道格拉。从这里换乘吉普车颠簸4小时抵达锡金邦首府甘托克。甘托克是一座山中小城,人口5万左右。这里的建筑都依山而建,层次高低分明,富有立体感。与印度其他城市相比,甘托克显得更干净、整洁、有序。

  7月5日晚,锡金邦首席部长查姆林在官邸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情况时,他显得很谨慎,用了不少外交词令。然而,在发布会后与记者自由交流时,查姆林滔滔不绝,对山口重开充满热情与期待。他对中国记者非常友善,有问必答。

  临走时,邦政府官员为记者们敬献哈达。原来,向客人献哈达也是锡金人的传统。锡金人与藏族人有许多相同点,他们之间开展边贸确实存在诸多便利条件。除了献哈达,锡金邦政府还向每位来宾赠送了两份礼品,一份是锡金产的茶叶,一份是中国造的精美沙发靠垫套,绘着中国古代儿童嬉戏图。

  两国哨兵持枪并肩站在一起

  7月6日早4点,记者离开酒店前往乃堆拉山口。开通仪式9点举行,由于山路狭窄,为防堵车,印方为不同人员确定了不同通行时段,记者属于较早出发人员。从甘托克到昌古市场大约50公里,大部分是沥青路面和两车道。道路一面靠山,一面临悬崖,盘旋而上,转弯又多又急。路上碰到不少印军营房和检查站,提醒着人们这里是军事重地。不过,风景确实壮美。满山葱绿、云雾缭绕、清泉飞驰而下,与喜马拉雅山北麓景象截然不同。

  乃堆拉山口南侧印方的昌古市场位于一处平缓的山坡上,目前有十几所活动房,设有海关、仓库、银行等。从昌古再往前走一段,仰头便能看到乃堆拉山口。不过,这段路现在还是单向行驶的沙石路。

  6点半,记者终于到达海拔4545米的乃堆拉山口。天上飘着小雨,气温很低,但人们的热情并没受影响。中方一侧在播放藏语歌曲《在那草地上》,印方一侧则是欢快的印地语歌曲,空气中洋溢着喜悦气氛。山口地面上铺着红地毯,实控线两侧都搭起了彩门。中方彩门上用中英文写着“祝贺边贸通道开通”,印方则用英文写着“欢迎到乃堆拉山口”。印军士兵穿着礼服,头上带着鸡冠帽。在两国实控线上,中印双方各有一名哨兵持枪并排站岗,这吸引了许多摄影记者的镜头。

  1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中印重开边贸通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