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里斯本丸号留下的疑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15:56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傅宏波

  “里斯本丸”号,给世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疑团,为解开其中的几个迷雾,观察记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走访了相关知情者以及军事家、历史研究者,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疑团一:香港到舟山,

  中途为何未受到攻击?

  “里斯本丸”号从起锚地香港行使到舟山,其间行程千里,中途为何未受到攻击?为何在舟山海域被击沉呢?

  1942年12月27日《朝日周刊》,前东京高等商船学校校长须川邦彦在《船舶战争对谈》的文章中提到:“从现在美国的游击战来看,不能不认为日本沿岸,到处都有敌人存在。因此,船不管是在日本的海港,还是在其他海港,一旦驶出海港,就不得不感到有敌人的潜艇潜在水里。所以商船上的人,不管是船客或是船员,实际上是冒着非常危险而航海着的”。

  当时,美军在太平洋地区遭到战争失利后,其潜艇作战采取了游击战术,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日本运输船舶,以破坏其运输航线。在“里斯本丸”号的全部行程中,沿海曾出现过许多险情,但由于日军在战术上采取了种种防御方法并进行了伪装,因而巧妙而安全地到达舟山海域。

  据军事家们介绍,在战术上日军运输船舶常采用的防御方法为:对于单独航行的运输船,为避免盟军游击战,他们将船舶充分武装,在运用上增加船的航速以增强船的驾驶性能(“里斯本丸”号被征用后就进行了上述的改装);根据潜艇在海地航行泛出的水泡、发射鱼雷时发现的“一条白线”,迅速发现目标,并用大炮轰击;日间航行改用“无烟煤”,舱顶构建物(尤其是帆墙)改成小而低矮,以避免被盟军发现;夜间采用灯火管制,不用无线电;不贸然处理船上油类和垃圾物,不在海上留任何痕迹等办法。

  “里斯本丸”号正是在日本军队处处“小心谨慎,倍加提防”的前提下,在行驶途中才没有受到攻击,得以安全抵达舟山海域。

  那么为何会在舟山东极海域被击沉呢?

  据史料记载,舟山位于长江口,当时是日军占领区,无论腹地、沿岸还是海域都在日军严控之下。日本海军基地也驻扎在这里,一旦出现战情,日军的飞机、炮艇即可出动。东极是舟山群岛最东边的岛屿,东极西面海域为日军严控,但东面是公海。美国潜艇正是从公海驶入,发现了“里斯本丸”号,原以为仅仅是一艘日本运输船就进行了攻击,结果却葬送了千余名英军战俘。

  就沉船事件本身而言,对双方都是一个惨剧,日军不会为之欢呼,盟军也不会弹冠相庆。

  疑团二:沉船事件

  为何未见报道?

  “里斯本丸”号被击沉,当年的《申报》和《定海民报》却没有报道,很多人认为是当年新闻界的一大失误,事实究竟怎样呢?

  1937年11月12日和1939年6月23日上海、定海相继沦陷后,《申报》和《定海民报》等地方报纸都被日伪控制,日军对所有的宣传工具实行了军事管制。规定:凡政治、军事、文化、新闻都必须为其“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服务,对不利于日本的文章,一律查禁、封杀。

  我们从日本侵占时期的《申报》和舟山一些地方报纸中可以发现,“中日和善,共谋东亚共荣圈”、“日军节节胜利”等报道文章连篇累牍,几乎充斥了每期的整个版面,美、英、苏等国的舰船、飞机被日军击毁的消息也随处可见,相反日军失利方面的新闻却难以寻觅。

  “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和事件所涉及的问题,不仅对日军是一个沉重打击,对日本政治外交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封锁沉船事件的消息首先是日本军方的需要。“里斯本丸”号被击沉,对于素以“大日本皇军”自称的日军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战争中的失利、损失、耻辱怎么能在自己控制的《申报》、《定海民报》中加以宣扬。

  其次是日本政府政治外交的需要。日本将近2000名英军俘虏押解本土有两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是把英俘作为人质,作为战后用以交换战俘和谈判条件的砝码;二是将战俘充当本国的廉价劳工。

  1942年10月23日,《申报》在援引东京10月22日同盟社电讯中说:“陆军昨日公报书中载令,订定办法,以利用被禁日本各地之战俘,入重要工业充半熟练工人”。显然,日本把战俘押运本土充当廉价劳工,完全是篡改国际条约、违反国际惯例和反人道主义的法西斯行为。为掩盖其反人道主义的罪行,日本对“里斯本丸”号载运英俘事件,必然采取种种手段加以严加保密。因为他们明白如果把偷运近2000名英俘的消息公诸于众,必然引起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对日本政府将造成极大的政治压力。因此,当年的《申报》和《定海民报》没有报道“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就不足为奇了。

  疑问三:船上仅仅是战俘吗?

  听当年救援英俘的舟山老渔民回忆,“里斯本丸”号被击沉后,海面上漂浮着大量的布匹,当时这些布匹对海岛渔民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然而当他们发现海面上还有大量的人时,毅然抛掉打捞起来的布匹,救援英俘。但沉船事件发生的翌日,数架日本飞机飞临出事海域进行狂轰滥炸。长江口和舟山海域为日军军事控制区,“里斯本丸”号是日军的一艘重要运输船舶,日军为何不图日后就捞,而要将他炸沉,永沉海底呢?

  该死的死了,该救的救了,美国潜艇也销声匿迹,要炸的只能是日军自己的船舶和数千英俘。日军如此丧心病狂、急不可待地将“里斯本丸”号彻底炸沉海底,除了杀戮英俘、销毁罪证外,还有没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船上是否还留有外界传说的异常珍贵之物?

  据幸存的英俘后来回忆,当年他们在香港被押上“里斯本丸”号的时候,看到一箱一箱的货物被搬上船,从保护程度和搬运的分量来推测,箱子里面的东西相当珍贵。因为货物多,战俘也多,那些不是很重要的货物如大量布匹就堆放在甲板上。

  据大量历史资料表明,日本侵略者在侵华、侵略东南亚各国期间,所到之处无不大肆抢掠重要物资、文物和金银财宝运到本土。就拿舟山来说,自定海沦陷后,日军就迫不及待的四处搜罗,盘踞在城内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松尾部队派工兵等百余名,前往鸦片战争古战场将古迹“定远”等巨炮13门,拆毁运回本国。

  舟山市文联原秘书长方长生曾在日本探亲期间,发现日本一家

图书馆馆藏中居然有不少是舟山历代乡邦文献,例如清代的“普陀祖宗录”,“潮音语录”等,这些古籍大多是日本侵占舟山时被抢夺去的。日本侵华期间,中国的古文物多遭受敌强之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攻占东南亚,其目的就如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所说的“要占领那块地方,为了抢掠日军必需的资源”。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艘载重7000多吨的“里斯本丸”号,决不会冒着被盟军袭击的风险,千里迢迢地仅仅运载近2000名英俘到日本,其中必有其他货物。

  根据舟山市志和有关资料记载,1942年10月2日拂晓,日本“里斯本丸”号载着英军战俘以及大量金银财宝和文物,在途经东极岛附近海域遇难。

  舟山“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会有关专家告诉观察记者,“里斯本丸”号除了英俘外,到底有没有文物宝藏或者其他财物,目前谁也说不准。也许只能等到某一天条件成熟,“里斯本丸”号被打捞出水,谜底才得以彻底解开。但就目前来讲,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里斯本丸”号的存在具有巨大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