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里斯本丸号一段历史的见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15:56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傅宏波

  发生于1942年10月的“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历史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在学术上可以填补我国抗战史、沿海抗战史、浙江近代史的空白,而且和二战中其他许多重大事件一样,揭示了二战各个战场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变外国二战史学界一向无视二战中中国战场
的进展和应有地位的状况,推动国际范围内二战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里斯本丸”号事件的国际背景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单独抵抗日本侵略整整十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给中国的抗战带来了机遇。从此,中国的抗战作为全世界反侵略同盟的一分子,同侵略集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作战。

  太平洋战场是二战中最后形成的一个战场,导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日本在中国骑虎难下,企图北进却连连受挫,难以和强大的苏联相抗衡,因而决定趁火打劫,以“亚洲解放者”的身份抢夺正被希特勒打得焦头烂额的西方各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这一行为遭到欧美列强的一致反对,他们试图以禁运、制裁等政治经济手段胁迫日本就范,重新回到列强之间相互尊重各自领地的秩序中去,甚至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

  但日本的“南进”国策已是既定事实,战争机器已经启动再也无法回头。中国在日本看来是用无数“皇军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岂肯不战而退。日本抱着“举国玉碎”的决心,挑战国力强于自己数十倍的美国,投入了太平洋战争。

  日本的战略是速战速决,在最短的时间内占领所有目标,摧毁太平洋地区盟军的作战力量,迫使他们(尤其是美国)与日本议和,承认既成事实。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袭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主力战舰数艘,但没能歼灭美军航母编队,也没有彻底摧毁珍珠港基地。

  与此同时,日军开始大举进军东南亚。菲律宾美军在麦克阿瑟调走之后退守巴丹半岛,苦战数月,不得不投降。英军在日军的闪电进攻面前更是不堪一击,香港、新加坡要塞很快失守,整个东南亚相继沦陷。其中,日军对香港的进攻在1941年12月8日发起。香港早在广州失守以后就成为毫无屏障的“孤岛”,英国出于整个帝国的战略考虑没有及时撤退。到1941年底,驻港英军兵力约为1万人(含部分加拿大部队)。日军首先进行海空封锁,然后从英军防守相对薄弱的陆地进攻。1941年12月14日,香港大陆部分失守,英军退守香港本岛。1941年12月18日,日军三路登岛成功,英军水源被切断,只好于12月25日投降,香港全部沦陷。

  日本在东南亚的巨大胜利并没有带来他们所期望的“停战”,相反,被卷入太平洋战争的各国决心联合作战,彻底击败法西斯。

  由于战争消耗巨大,日本又是资源短缺的国家,国力难以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一直采取“以战养战”的野蛮政策。凡其所到之处,当地各种自然资源、社会财富以至劳动力,都在日军的掠夺范围之内。为了弥补侵略战争和军队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的劳动力短缺,日军“充分利用”战俘和当地平民在内的劳力。比如1942年修筑著名的“死亡铁路”—泰缅铁路时,日军驱使6万盟军战俘和20多万当地平民筑路;菲律宾的美军战俘被遣往日本国内替三菱等公司在矿山、企业做苦力;香港的英军战俘,日本则把他们运回国内作为劳动力来使用。

  “里斯本丸”号遇袭沉没

  东极地处舟山群岛最东端,位于东径122.4度,北纬30.1度之间。陆域面积为11.7平方公里,共有28个大小岛屿,108块礁。其中,庙子湖、青浜、黄兴、东福山为四个住人岛。

  当地人有句话:“东极无风三尺浪”,可见其自然条件恶劣。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着实领教了东极风浪的厉害。船从沈家门出发,经过普陀,一切风平浪静。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行临近东极的时候,一切都变了,轮船犹如一片树叶,在风浪中艰难前进。然而,记者却看见岛上渔民驾着小船在起伏的海浪中打鱼,神情自若,看来这种情形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渔民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了。船长颇费了一番工夫,才把船靠上岸。

  登岛而视,名副其实的小岛。岛上的房屋大多依山而建,有些干脆就用岛上的石块垒成,尽显本色。岛上的人们生活简单而祥和,男人们在岸边奋力地把一串串蟹笼拉上岸;女人们在处理一些海产品;老人们则三五成群地坐在离岸边不远处聊天。

  在这些老人当中,有一位身穿蓝色衬衫,戴着一副老花眼镜,面相慈蔼的老人就是记者采访的对象。今年77岁的梁亦卷老人,当年就是他和几个小伙伴带领三名英国军官藏在青浜岛上的一个山洞里,躲过了日军的搜索,三名英国军官才得以逃过劫难。那年,梁亦卷13岁。

  坐在梁亦卷老人的身边,听着他的述说,记者的思绪被带到了60多年前。

  1942年9月25日,关押在九龙和香港岛的1816名英军战俘(含部分后备军人员及加拿大官兵)被押上一艘7152吨的客货船—“里斯本丸”号。这艘经过改装、安装了军事设备用来运送战俘的客货船,日军却没有在船上悬挂相关旗帜或标志,由此给英军战俘带来了灭顶之灾。

  1942年9月27日拂晓,“里斯本丸”号从香港启航,驶往日本。1942年10月1日,当“里斯本丸”号航行至舟山东极附近海域时,美国太平洋舰队“鲈鱼”号潜艇近距离发射了4枚鱼雷,其中一枚鱼雷击中“里斯本丸”号燃料舱,船上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

  才13岁的梁亦卷和两个小伙伴此时正在山岗上玩耍,听到巨响后,看见前方海域一艘他们从来没见过的大船冒起了黑烟。

  “里斯本丸”号被鱼雷击中后,搭乘回国的700多名日军被安全转移到赶来救援的日舰上,“里斯本丸”号上仅留下战俘和日军卫队及船员。为防止战俘骚乱,日军封闭了所有舱口,并钉上木条,盖上防水布,用绳索捆住。

  失去动力的“里斯本丸”号经过一天一夜的漂流,船体开始倾斜下沉,次日上午8时左右,“里斯本丸”号船长决定弃船。日军运输船随即派出救生艇,带走船员和大部分卫兵,仅留下六七个卫兵在甲板上监视战俘。

  当“里斯本丸”号最后一次剧烈晃动时,船尾随即下沉,海水很快便灌进了已被打开的下舱里。最先集体遇难的是被关押在3号舱里的数百名英国皇家炮兵部队官兵。

  此时,关在1号舱的英国皇家海军和2号舱的皇家苏格兰官兵不顾一切地冲上甲板,纷纷跳入大海逃生。周围船上的日军非但不救援,反而用机枪、步枪射击落水的战俘。当有的英军战俘好不容易爬上日军舰绳索时,又被日军野蛮地踢了下去……

  舟山渔民舍命相救

  据岛上的老渔民回忆:那天是农历八月二十三,“里斯本丸”号先是尾部下沉,船头翘起,最后竖着沉入大海,沉没时掀起的浪头有半天高。不久,海面上飘来大量的布匹,在海上打鱼的渔民看到这么多布匹就开始打捞。后来发现洋面上漂浮着很多人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渔民立即把打捞上来的布匹抛掉,有的甚至把刚刚捕上来的整舱的活鱼扔进大海,奋力划向出事海域救人。

  梁亦卷老人说:“咱们岛上渔民有个习惯,发现有人落海就要拼命相救。”

  当时岛上只要有船的都出去救人了。青浜、庙子湖等附近小岛198名渔民先后出动小渔船46艘65次,共从海上救起384名英俘(庙子湖渔民救起106人,青浜渔民救起278人)。

  据几个参与救人的老渔民说:“当时渔船小,一次只能装十一二个人,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漂浮在海面上的英俘没有出现争抢上船的情况,原本已抓住船沿的英俘发现船已满员,就主动放弃,等待下一批救援。我们只能拼命划船,回头再去救第二批、第三批……很多英俘因长时间漂浮在海上而体力不支,等不到渔船的再次出现就永远沉入海底。最后有843名英俘葬身大海。”

  被救上来的英俘大部分被安置在岛上庙内和渔民家里。青浜、庙子湖岛都是濒临公海的悬水孤岛,面积均不到2平方公里,岛上不种粮食,只种少许蕃薯。日军侵占舟山后,小岛就与外地隔绝,岛民生活极端困苦。然而,当那些衣衫不整,极度疲惫的英俘被救上岸后,岛上渔民就像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粮食、鱼干制品和番薯等给英俘充饥,取出各自的衣服,给英俘取暖。

  1942年10月3日,几架日本飞机飞临东极上空,在“里斯本丸”号沉没的海域投下了大量炸弹。

  这一切引起了英国官兵和岛上渔民的警惕和惊恐。

  果然,1942年10月4日清晨,岛上渔民正在商议如何把这些英俘安全送回国时,五艘日本军舰从沈家门方向疾驶而来,并迅速包围了青浜、庙子湖岛,炮口对准了东极诸岛。他们是日本海军舟山警备队司令佐藤庆藏海军大佐派来的搜岛部队。在校、尉级日本军官的指挥下约200名日军登岛,他们首先控制了青浜、庙子湖岛的所有通道小路,继而挨家挨户进行搜查。

  日军把所谓有嫌疑的群众抓起来,任意吊打,有的还被用上酷刑,扬言不交出英俘将屠村。英国官兵为了不连累岛上善良的渔民,在军官的指挥下,主动集合,排好队。下午2时,381名英国官兵被日军押上日舰,他们含泪回首向岛上渔民挥手致意,有的还喊叫着,致意道别。

  但日军怎么也想不到,在他们的淫威和刺刀下,青浜岛还有3名英俘—英国军尉官法伦斯、英国商人伊文斯和英国外交官詹姆斯顿,在岛民掩护下躲过了大搜捕。此事,梁亦卷老人功不可没。因为当时他还小,日军没有特别注意到他;其次,调皮的他对岛上地形熟悉,在偶然的一次玩耍中,他发现青浜岛南田湾有个小湾洞。小湾洞是天然海蚀洞穴,口小腹大,深约两米,进洞后分左右两条路,左边一路直通海面,右边一路沿坡向上,洞内可以容纳三四十个人。涨潮的时候,海水淹没洞口,里面却还有很大的空间,从外面看根本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洞穴。于是,大人们先叫梁亦卷和其他两个小伙伴把三名英俘藏在这里,而后由岛上唐如良夫妇和翁阿川等人日夜保护和精心护理。

  3名英俘在洞里藏了5天,等日舰不再来青浜海面巡逻时,岛上渔民就把他们装扮成渔民模样,于1942年10月9日由唐品根、李朝洪等六位青浜渔民驾驶着小船,避开日舰的巡逻,经葫芦岛,连夜偷渡峙头海峡,次日抵达郭巨甘露庵定象保安总队第四大队驻地休养。几天以后,第四大队16名官兵护送他们三人到象山,之后转赴重庆。詹姆斯顿等三名英俘居留重庆期间,以亲身经历在广播电台上揭露了日军暴行,引发国内外强烈公愤。最后,他们由英政府驻华使馆接回国。

  根据资料记载,经东极渔民冒死救起又重为日军战俘的381名英国官兵,送到上海集中后,被押送至日本本土战俘集中营,途中由于痢疾和白喉盛行,有5人在途中死亡。

  1942年10月10日,轮船在日本门新靠岸,36名白喉重症者被送往医院,剩下的人一组约500人被运往神户,其余被运往大阪。

  经过这些残酷的经历,英俘们已经非常虚弱。接下来的几个月灾难接踵而至,到达日本不久,陆军上校斯图尔特和中尉科伯森相继死去。在日本的第一年里,114人死于神户,55人死于大阪,21人死于小仓,24人死于门新,还有30人死于其他地方,总共244人。

  这样算来,最初的1816人中,843人在沉船中溺水或被杀害,5人在去日本途中丧生,244人后来陆续死亡,一共死亡1092人,只有724人幸存。这些幸存者在日本战败后大都生还回到英国与亲人团聚。

  前世不忘 后事之师

  1949年2月27日,香港隆重悼念“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并赞扬舟山东极渔民拯救落海英军的壮举。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对舟山渔民可贵的人道主义行动表示感谢,特由香港总督葛量洪爵士赠与东极渔民“海安”号机动渔轮一艘,以及奖金和由盟军最高统帅部颁发的奖状(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奖励最后没有到东极渔民手中)。

  1991年1月,数百名二战时参加保卫香港战斗的英国官兵应邀抵港。

  1998年,舟山市交通委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组织人力对沉没在东极海域的“里斯本丸”号进行探摸。

  2002年10月,在东极渔民勇救二战遇难英军60周年之际,邮政部门还印发了2600多份纪念邮封,向社会发行,以纪念中英两国军民的生死情谊,唤醒人们逐渐淡忘的记忆。

  同时东极镇成立了舟山东极“里斯本丸”研究会,由史学家、部队老战士、地方老同志等有关人士组成,对“里斯本丸”号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在东极镇政府的组织下,当地还成立了舟山“里斯本丸”海洋文化公司,负责对此事件的策划和营销。

  2005年4月4日,“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会在定海成立。研究会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继续征集、挖掘、整理、研究、考证“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背景、经过、原因及舟山渔民救助情况的史实资料,揭开当年沉船事件留下的疑点和悬念,弘扬舟山渔民不顾个人安危、冒死救助英国被俘人员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另一方面,研究会还将制定研究规划和活动计划,整理出版研究成果、组织编写会刊和历史实录,加强与市内外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联系,向会员提供信息和参加学术研究交流会、报告会的机会,为会员开展研究工作创造条件,为文艺创作提供素材,为打捞沉船做好前期资料准备。

  2005年8月18日,60多年前曾被舟山东极渔民营救的“里斯本丸”号遇难幸存者,英国老兵查尔斯·R·佐敦,带着妻儿及另两位英军遇难者亲属从英国千里迢迢来到浙江舟山东极岛,寻访当年的救命恩人,与仍然健在的英雄沈阿桂、吴兰舫等7位老渔民热烈拥抱。

  2006年6月21日,以“里斯本丸”号事件为原型的影片《东极拯救》经过几年的筹备,在“海天佛国”普陀山南海观音广场正式开拍。

  岁月如梭,当年救助英国战俘的翁阿川等渔民陆续去世。据现在掌握的资料,至今仍健在的渔民仅剩14位,“里斯本丸”号被俘英国官兵幸存者中只有11人健在。

  但查尔斯·R·佐敦去年说过的一句话,至今犹在耳边:“回国后,我要把舟山东极渔民当年营救盟军战俘的动人故事讲给朋友们听,通过英国的媒体推介舟山,传播当年舟山东极渔民拯救盟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让中英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观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对“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研究大事件主要是:与“里斯本丸”号相关的电影《东极拯救》正在舟山开拍;准备出版“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画册,当地政府正在准备当中;沉船打捞虽然被暂且搁置,但依照中英双方的意愿,在沉船海域建立一座纪念碑的活动,也正在积极筹办当中。

  谈及“里斯本丸”号今后的研究方向,舟山市“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周永章告诉记者,以前的调查大都集中在对东极渔民调查座谈、初步整理和现有报刊资料的收集上。研究的角度也主要集中在东极人民救护、掩护及护送英俘上大陆这一段上。对“里斯本丸”号船的本身调查、其他被俘人员的命运、“里斯本丸”号航行情况等都未作深入调查和研究。根据现在掌握的史料和线索,今后的研究方向还可以深入。

  例如继续在东极等地调查,重点调查东极人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掩护、护送英俘的详细过程和参与人员,并全部记录在案。调查、收集英俘留下的、捐赠的物品及各时期各级组织颁发的证书。另外,在舟山市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南京第二国家档案馆等处查找20世纪40年代后期各级政府的奖令备份或调查纪录。

  此外,赴香港查阅1949年2月中下旬及1991年12月前后的报刊,丰富报刊资料,并进一步查找有效线索。

  等条件成熟的时候,派人赶赴日本或英国,查找英国战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要查明获得舟山军民救护的法伦斯等3人是否还健在?要查清楚被东极人民营救上岸后重入魔掌的381人的下落,他们是否还健在?要查清楚他们的家属、子女情况,还要调查清楚在东极海域遇难的其他战俘的基本情况。

  最后必须还得调查“里斯本丸”号船本身的基本情况,包括船只建造厂家、年份、船只规模。被日军征用前船只所辖国,被征用后营运情况,包括1942年9月27日至10月2日沉没前的所有具体情况,包括离岗时间、航行线路、装载货物、船只沉没情况、船员情况等等。

  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在“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会的进一步研究下,一定能够整合各种力量,合力攻关,彻底弄清围绕在“里斯本丸”号周围的诸多“问号”。以此来告慰那些至今还长眠在舟山东极海底的英国官兵英魂,并进一步弘扬舟山人民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扩大舟山的知名度,振兴舟山经济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