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里斯本丸号还要不要打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15:56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傅宏波

  缘起“太平”号沉船事件

  据史料记载,1949年国民党从上海撤退的时候,从中央银行运出的黄金、白银除了一艘轮船遇风浪沉没损失一部分外,运到台湾的黄金共计一万一千多大条(每大条十两),白银三亿多两。

  而那艘沉没的船名叫“太平”号。1949年1月27日夜11时45分,上海中联公司所属的行使于上海至基隆的“太平”号客轮在嵊泗白节山洋面,与从基隆驶往上海的益群公司“建元”号煤船相撞,由此发生重大海难事故。“建元”号74名船员和2000吨煤炭沉入大海,“太平”号冲滩未果也沉没。

  1997年,舟山市交通委员会对1949年“太平”号在嵊泗海域沉没事件与相关情况进行初步调查。1997年7月,由舟山市交通委开发办在白节山洋面对该船进行了详细探摸,但没有结果。然而在调查“太平”号的过程中,“里斯本丸”号却跃入了调查者的视线。

  东极镇所在的庙子湖港是舟山渔场北部重要的渔港,在它的东面不远处是青浜岛,两个岛屿之间的这片海域是大黄鱼主要的繁殖之地。当地渔民在用拖网在这个海域作业的时候,巨大的网具时常会被某种利器刮破,损失惨重。连经验丰富的渔民也感到纳闷,这里又没有暗礁,网具为何常常会被钩破?海底到底有什么?

  后经当地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才知道几十年前在这片海域有一艘巨大的货轮沉没在这里,而货船那高高的桅杆可能就是划破网具的“元凶”。

  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和当地镇政府反映,以及有关海图表明,在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青浜岛附近,有一艘沉船可能就是当年沉没的“里斯本丸”号,而且有必要进行打捞探摸。

  为此,“里斯本丸”号有关研究学者给观察记者罗列了打捞“里斯本丸”号的意义:“里斯本丸”号属“二战”时期日本军事运输船,若能整体打捞成功,将为真实揭露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罪行提供重大的史证;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一个重要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舟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沉船的打捞,将吸引国内外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也将吸引国内外爱好和平的友好人士(特别是当年遇害英军亲友和后代)前来舟山缅怀和观光旅游,提高舟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促进国际交往;此外,还可挖掘一些深藏于海底的历史文物,彻底揭开沉船迷雾,为国家和世界贡献人类文明财富。

  探摸,打捞工作的前奏

  “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引起时任舟山市副市长张家盟的重视。1998年,第一步工作,探摸“里斯本丸”号开始进入程序。在舟山市交通委具体负责下,经过严格筛选,确定舟山市定海环海船舶打捞公司对“里斯本丸”号进行探摸。

  公司总经理张剑飞亲自指挥,从上海石化租来一艘1670马力的海运2号,潜水员6人两组,分别为轻潜和重潜各一组。由舟山市第二海洋渔业公司潜水队队长毛明龙指派,船上工作人员6人,市交通委派员督查,青浜岛管理处张主任和庄副主任配合,当地渔民参与。

  1998年6月3日上午8时30分,探摸队员在定海4806工厂的码头乘海运2号拖轮,在沈家门接上6名潜水员后,于下午15时到达目的地,并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

  1998年6月4日上午8时,船离开青浜岛,20分钟后船到锚地。尽管有坐标和全球定位系统,但是海面上没有参照物,且风高浪高,位置一直未能探到,当天下午回港后,决定租渔船定位。

  1998年6月5日上午7时37分,渔船到达锚地后,用鱼探仪测得方位,然后用铁锚勾住水下沉船,但巨大的风浪将铁锚钢绳扯断,定位又失败,探摸队伍只得回港避风。

  1998年6月6日上午7时15分,探摸队伍租用工作船(小舢板),用铁锚勾住沉船后工作船回港,10时30分,海运2号拖轮定位抛锚,将工作船铁锚勾住沉船的另一端系在拖船甲板上,结果锚移绳断,探摸队伍只得打道回府。下午14时,海运2号拖轮和租用的工作船再次来到锚地,探摸队员吸取前几次失败的教训,用铁锚牢牢勾住沉船,15时40分,第一组潜水员顺着铁锚方向下水,并摸至“里斯本丸”号驾驶台上。16时40分,第二组潜水员下水,并及时向海运2号拖轮上的人员汇报水下情况。17时30分,探摸队伍回港。

  1998年6月7日上午7时30分,探摸队伍离开青浜岛回定海,探摸经过结束。

  由于青浜岛东北2海里处,海底为泥质,几十年来,渔民都在该海域撒网打鱼,“里斯本丸”号基本上都被渔网套牢。经过几天的探摸,得出:“里斯本丸”号沉没于青浜岛东北3海里处,此海域水深27米左右。经全球定位仪测定,“里斯本丸”号沉船的准确位置为东经122°45′55″北纬30°13′47″。船长约116米,宽约18米,外型为客轮,货舱在船艏,并有2台起货机及左右舷2根吊杆,船的倾斜度不明显,顶甲板没有淤泥,整艘沉船除客舱外都处于淤泥中,沉船的方向头部为西北部,尾部为东南面。“里斯本丸”号上部顶甲板渔网不是很多,主要是流网,但是沉船客舱二舷被厚厚的渔网罩住。

  沉船周围能见度极差,潜水员下潜到15米离沉船不远处就已经什么也看不见了,海水呈深蓝色,涨潮流速为3.5节,落潮流速为1.5节,转流时间为1小时15分。这个海区最好的工作时间为5月份到10月份,最好风向为南风、东南风、西南风,最好作业风力5—6级,风浪2—3级。

  在“里斯本丸”号沉船的顶甲板上,潜水员摸到了电台无线瓷瓶、连接杆1根,还有大量电缆未拿上来。在顶甲板以下一层,潜水员摸到10cm×500cm管子两根,用拖轮绞缆绞上来后发现全部是紫铜管。

  至此,探摸工作圆满完成。

  一次沉船打捞尝试

  2005年8月的一天,香港明星潜水队,来到“里斯本丸”号沉没海域进行沉船打捞尝试。

  据当时随行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室王主任向记者介绍,该船沉于舟山海域青浜岛附近,临近国际航道,实际上是海路由厦门到上海的必经之路。经过4个小时的航行,中午12时,潜水队一行人赶到沉船海域,此时从潜水队员携带的GPS定位系统上显示,地点位于东经122°45′55″北纬30°13′47″。

  为了此次打捞,潜水队特意从香港带来声纳,这种设备可取得水下的清晰图像。潜水队还携带了三套潜水装备,可以使两人同时下潜,做好了长时间打捞的准备,每次下潜至少可以坚持两个小时,这已足够对沉船进行全面探索了。另外,潜水工程船上还配备了注氧机,可随时补充氧气,而船上的一条氧气管也可以供紧急时使用。

  根据事先拟订好的计划,潜水队员先在潜水工程船上利用声纳确定沉船位置,随即抛下探测钩,钩住沉船,使潜水工程船与沉船固定,再派潜水队员沿绳下水打捞。

  声纳安装完毕,打捞工作正式开始。

  在声纳探测器显示屏幕上,沉船外型清晰地显示出来。整艘船是平稳地站立在水中,只是船尾处稍稍有些向海底方向倾斜。整艘船外型完整无缺,舰桥和指挥塔突出在船身上,船头旗杆还清晰可见,船舱已成了鱼的“家园”,沉船周围都是成群结队的鱼群。

  “船体没有出现大的断裂,整体保存完好,这可能是因为下沉速度较慢,并没有严重倾斜,船内物品应该会保存完好。”“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会王主任说。

  但此时,潜水队员发现船后探测钩并没有钩到沉船,而声纳显示,船顶旗杆居然离水面有30米,先前设定的20米探测钩显然不够。

  潜水队领队陈来发决定掉转船头,加长探测钩长度。但“里斯本丸”号重达7000吨,再大的水流也不可能让它移动半步。经讨论,潜水队员决定用船锚取代探测钩,船锚重量大,可以在水底拖移,这样只要屏幕上再次显示“里斯本丸”号,船锚就可以立即把它抓住。

  15时12分,先是声纳显示出了沉船图像,紧接着,船身一抖,探入水下40米的船锚重重地钩住了“里斯本丸”号,陈来发长吁一口气,“里斯本丸”号终于被抓住了。这时正是大潮汐,水流湍急,连接船锚的绳子紧紧绷住,斜插海水中。打捞非常危险,经过研究,潜水队决定暂停打捞。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打捞还是为今后的打捞奠定了基础。”“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室王主任说。

  其实,为了挖掘抢救这段重要历史,舟山市的一些党政部门和民间人士做了大量工作。

  王永建就是其中的一位。王永建说,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年初夏,当时在舟渔公司工作的他与同事去青浜岛出差,不料遇到大风被关在岛上,一关就是一周。恰巧同事未婚妻外婆家就在青浜岛,外婆当时已80多岁,很健谈,两人天天听她讲些东极的历史和民间传说。当她讲到1942年“里斯本丸”号沉船救人的故事时,引起了王永建的极大兴趣,他想不到舟山还有这样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1998年春节,王永建与几位山东老乡和舟山朋友对该沉船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认为可以分多种打捞方案,进行打捞。

  海军4806工厂退休职工徐显金非常关注“里斯本丸”号沉船的打捞。他和王永建认为,“里斯本丸”号的打捞需要一定的经济保障和技术支持,要保证在打捞过程中不破坏船体原貌,确实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程。他俩为了如何打捞还专门请普陀山管理局的王教敏和好友孙忠宝对“里斯本丸”号的抢救作了认真的探讨。

  2005年召开的舟山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来自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的人大代表王海刚,向大会提出了关于要求打捞日本“里斯本丸”号沉船的议案。王海刚在议案中写道:“据有关资料,‘里斯本丸’号当年满载着日军从各地劫掠来的金银珠宝和英军战俘,在途经普陀东极青浜岛海域时被鱼雷击沉。如果打捞成功,可以建立二战纪念馆和纪念碑,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打捞工作还将继续吗?

  经有关打捞专家论证,打捞“里斯本丸”号的难度很大,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这么好的设备,可以整体打捞近万吨的船只,如果要打捞,惟一的办法是进行分割打捞,但是这样的话就要破坏整体,不但劳民伤财,而且船上财物和死亡英军战俘骨骸肯定也要遭到损坏,这将造成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严重破坏。

  记者从相关条例中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打捞沉船管理办法补充规定》:打捞超过3000载重吨或735.5千瓦和吨位尚无法确定的沉船,应由交通部门审批核定;打捞产权属于外籍所有人的沉船或其他重要涉外的打捞事项,应由有关港(航)务主管机关与当地外事部门联系研究,提出方案报交通部审批;打捞军用舰艇必须事先征得军事机关的同意;有历史价值的船舶器材、文物等,应经有关机关鉴定后处理;国内外货币、金银和珍宝等应上缴国库。

  从上述《规定》来看,我们可以发现“里斯本丸”号打捞均属以上范围,而且该船当时主要装运着近2000名英国战俘,根据当时海上船舶救生条件,大部分人员都因沉船或离船溺水身亡,至于船上财物价值多少,目前都无法准确证实,打捞风险显而易见。

  舟山市委新闻办公室周主任在接受观察记者采访时明确说:“沉船打捞目前不会进行,经过几年来的多方论证,无论是硬件上还是软件上,打捞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就目前来讲,我们不急于打捞,而是调整思路,在如何充分利用好、开发好、使用好‘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这个历史宝库中动脑筋。”

  记者了解到,还有一个不打捞的原因,是英国方面有个传统,对沉船遇难人员,他们不希望进行打捞再去惊动那些沉睡在海底的英灵。当英方把这个意见反馈给中方时,中方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决定对沉船暂停打捞。

  而目前中英双方正在积极筹备双方都认可的一件事,那就是在“里斯本丸”号沉船海域建立一座纪念碑,来共同纪念发生在60多年前舟山海域的那件令人难忘的沉船事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