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五周年:黑色记忆考验幼小心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9:28 南方日报 | |||||||||
5年前的“9·11”事件不仅震撼了世界,也在那些痛失父(母)亲的孩子心中划上了一道深深的伤口。那一天既变成有些家庭新生活的起点,也变成有些孩子心中永远的痛。每逢“9·11”纪念来临,这些孩子面临的不只是伤痛,更多的是对心灵和勇气的考验。 生日悲剧
2001年9月11日是劳伦·埃贝林10岁生日。她坚持要等上班的父亲回来一起庆祝生日,但是劳伦再也没有盼回父亲。那一天,父亲迪安·埃贝林在世界贸易中心遇难。而埃贝林只是在“9·11”失去父(母)亲的3051名儿童中的一员。 出乎意料的消息总会时刻提醒那一场灾难带来的伤痛。劳伦一家2002年终于获得迪安的部分遗骸,并悲痛地将它们埋葬。2003年,尸体的其他部分也被寄到家中。 上周,劳伦一家得知,纽约医疗主管机构和一家公司签订了150万美元合同,将对“9·11”中未经确认的9797块尸体残骸进行DNA测试。 对于母亲埃米来说,自己再也不想听到丈夫残骸被找到的消息,因为每一个这样的消息都会揭开家人新的伤口。每当电视上有“9·11”追踪报道的画面,埃米都会“发疯”似的冲过去蒙住女儿的眼睛。埃米曾对劳伦说她可以把生日改在9月12日,但劳伦坚持不改。 今年9月11日,劳伦计划和少数几个朋友一起度过自己的15岁生日。虽然不能算是生日派对,但会有一些蛋糕和蜡烛。 最后记忆 甚至直到今天,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5年前的9月11日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劳伦却很清楚地知道父亲遇难前的经历。当第二架飞机冲向大楼时,父亲正在电梯里试图逃出世贸中心南楼。 父亲当时勇敢地扳开电梯门8英寸(约合20.32厘米)长的缝隙,帮助2名女同事成功脱离险境,并向救援机构报告事故发生位置。不久后,电梯从大楼15层高处急坠至地面。 劳伦始终认为父亲还活着,并将寻人启事贴在一个家庭服务中心外的栏杆上,希望救援人员能给予帮助。但那时,距离整栋大楼倒塌已经有很长时间。 劳伦一家深陷痛苦中无法自拔,她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未来和希望。母亲埃米用了5年时间才让自己明白,让丈夫获救的梦有多么不现实。埃米买了一本名为《后果》的摄影集,它清晰地展现了零地带发生的巨大灾难,但她没有把这本书给女儿看。 走出阴霾 实际上,不是所有家庭在痛失一员后都会一直生活在“9·11”的阴影中,失去母亲的萨莎·特索伊-利姬和父亲维亚切斯拉夫·利姬就已收起悲伤开始新的生活。 2001年,萨莎4岁。那年的9月11日是她母亲在世界贸易中心上班的第一天。萨莎的母亲来自哈萨克斯坦,当时已拿到美国绿卡,她被故乡的亲朋好友们认为是最幸运的女人。当灾难发生时,这家人来到美国仅仅3周。 “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维亚切斯拉夫回忆道,“我们来到美国是为了有所收获,我们不能空手而归。” 萨莎虽然懂俄语,但如今已是个只说英语的地道美国女孩。“她的母亲一定很为她骄傲。萨莎就像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维亚切斯拉夫说,“她从来不问关于她母亲遇难的事,但有时她会哭。我们永远不知道是什么碰到了她的伤口。” 维亚切斯拉夫的一个大学朋友成为了萨莎的“新”母亲,并负责照顾萨莎,而且一切进展顺利。维亚切斯拉夫说:“我觉得萨莎很喜欢她。” 温雪姣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