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德国男护士连环杀人案始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0:55 青年参考

  德国28岁的男护士史特凡·莱特,被控在医院内用注射药物的方式杀害了28位病人,日前被判处终身监禁。这是 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破获的受害者人数最多的连环杀人案,德国媒体称这位男护士为“死亡天使”。

  就在人们将这位“白衣天使”和“死亡天使”等同起来时,莱特的辩护律师表示,莱特是出于对重病病人的怜悯才帮 助他们实施“安乐死”的。

  据说,莱特一案中的死者,多数年龄在75岁以上,不过,他们并非全部身染重病。

  “白衣天使”为何蜕变成“死亡天使”

  本报记者才华煜

  

  

  德国披露

  特大连环杀人案

  2004年7月29日,在德国南部小镇松特霍芬的

医院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德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内科 病房工作的年仅25岁的男护士史特凡·莱特,因涉嫌杀害28位病人而被捕。这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
结束以来德国破获的受害 人数最多的一起连环杀人案。

  从2004年春天开始,该医院的一些护士发现,药品柜中的“巴比妥酸盐”和其他一些镇静剂经常不明不白地失踪 。失踪药剂的数量越来越大,引起了医院的警惕。因为“巴比妥酸盐”和镇静剂混合以后,注射进人体,可以无声无息地结束 人的生命。接到药剂失踪的报告,再联系到常有老年病人莫名其妙地死亡,医院的负责人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即向警方报案。 警方详细查阅了护士的值班日志,把它和病人的死亡时间进行对比,一个名叫史特凡·莱特的男护士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史特凡于2003年年初到医院工作,此后,在17个月里,有数十位病人在医院里死亡,年纪最大的94岁,最小 的40岁。

  2006年2月7日,法庭开始审理史特凡一案。在法庭上,史特凡非常平静,目光低垂。“你是否给病人注射过足 以导致他们死亡的混合药剂?”“是的。”面对检察官的提问,史特凡毫不犹豫地回答,“从2003年2月开始,我看到那 些身患绝症的老年病人没有治愈的希望,每天都在遭受病痛的折磨,就给他们注射了药剂,让他们可以平静地死去。”“你一 共给多少病人注射了药剂?”“具体数字我记不清了。”

  对于这些病人的死亡,史特凡没有表现出内疚或负罪感。在谈到作案动机时,史特凡的辩护律师说:“史特凡和这些 病人素不相识,对他们没有仇恨,只是想减轻他们的痛苦,帮助他们结束毫无意义的生命。”

  控方指控史特凡杀害了28位病人。经过9个月的庭审,法庭判处史特凡终身监禁。在废除了死刑的德国,终身监禁 是最严厉的刑罚。

  

  杀人凶手

  “乐于助人”

  认识史特凡的人都无法相信他会杀人。史特凡身材高大,有一张稚气、英俊的面孔。史特凡的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他是个友好的、乐于助人的小伙子,但性格比较内向,固执,有点儿不合群。”小镇上的人听说了史特凡杀人的事,都感到非 常惊愕。

  据说,史特凡的童年很不幸。母亲对他很冷淡,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母亲竟然把身体健康的史特凡送到残疾人学校接 受教育。每天看到残疾儿童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折磨,这给史特凡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此后,史特凡学习了护理。2003 年年初,史特凡拿着优异的成绩单,在松特霍芬医院开始了实习生活。

  史特凡的辩护律师认为,他童年的阴影激发了杀人冲动,出于对那些老年病人的“同情”,他想帮助他们结束“饱受 折磨的、没有价值的生命”。

  然而,被害者的家属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史特凡就是蓄意谋杀,因为并非所有的被害者都是重病患者,所谓的“ 同情”只是逃避罪责的说法。

  

  是解脱病人

  还是解脱自己

  在各种意见争论不休时,哈姆市圣玛丽医院的主治医师卡尔·拜讷,在对世界范围内的“医护人员杀人案”进行深入 分析后,提出了令人吃惊的观点。

  拜讷指出,类似的案件在其他国家也曾见诸报端,这起发生在松特霍芬医院的护士杀人案,不会是第一个医护人员杀 人的案件,也不是最后一个。仅在德国,死在医护人员手中的病人可能多达2400人。“帮助病人安乐死”,这是许多“医 护人员杀人案”的共同借口。然而,拜讷的研究表明,众多医护人员并不是因为自身有心理疾病才去杀人。他们每天面对绝症 患者,对自己救死扶伤的能力失去了信心,他们杀人,是因为再也不能忍受病人无休止地纠缠,无法忍受看到病人遭受病痛折 磨时,给自己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与其说杀人是帮助病人解脱,不如说是帮助自己解脱。在实施了第一次犯罪以后 ,阻止自己继续犯罪的心理门槛就会大大降低。一个维也纳的女护士在杀人后说:“帮助我的病人‘自杀’,到后来对于我, 已经成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我已经麻木了。”

  “医护人员长期生活在压抑的职业环境中,在心理上充满了恐惧、不自信和无能为力。如果一个医护人员开始变得自 我隔绝、玩世不恭,这就是危险的征兆。”拜讷博士认为,医院应当创造一个让医护人员充分放松的气氛,让他们把埋藏在内 心深处的“危险的幻想”说出来,这样可以预防犯罪。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医院这样做。

  说到这里,德国的医护体系不能不提。由于公立医院没有赢利能力,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的私立医院增加了25 %,私立医院床位的比例已经上升到50%。私立医院并不着力进行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改善,认为护理人员越多,成本越高 。这就导致了有些医院不愿雇用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很多在职的护理人员都是临时工的性质。本来就承受着繁重的工作 ,却得不到重视,职业前途一片渺茫,这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也可能导致他们向病人下毒手。

  此外,随着德国社会日益老龄化,社会舆论对老年人的评论大多是消极、负面的,认为老年人只能给社会造成负担, 不能创造任何价值。这些观点使得老年病人在医院里受到歧视,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死亡,通常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

  

  生命应该

  如何结束

  “生存”还是“死亡”,对有些人来说,的确是个问题。那些身患绝症且没有任何康复希望的病人,究竟是应该饱受 病痛的折磨,最终走向生命的尽头,还是应该通过“安乐死”,人为地结束生命,这一直是世界各国争论的焦点。目前,在世 界各国中,只有荷兰和比利时确认了“安乐死”的合法地位。依照德国的法律,“协助他人自杀”(安乐死)将被判处6个月 至5年监禁。但2005年9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德国人赞同“安乐死”合法化。

  在德国,反对“安乐死”的呼声也很高。反对者们认为,与疾病进行抗争,是人类生命和尊严的体现。“安乐死”无 异于自杀,帮助病人“安乐死”的医生就是杀人犯!一旦法律通过了承认“安乐死”的条款,将会为更多的“医院杀手”提供 方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