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杂志专题 > 正文

刘楠来:国际文书究竟有多大拘束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11:11 新华网

  关心国际大事和国际关系的读者,对《共同声明》《备忘录》《部长宣言》《议定书》等等,恐怕都已耳熟能详。但各类国际文书之间的差别,以及它们对签约国的拘束力大小,恐怕就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环球》杂志特请国际法专家就此撰文,进行解读。

  文/刘楠来

  照会是一国政府用来把自己对于某一事情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的外交文书,一般不具有拘束力,如果已含有承诺的意思表示,则有拘束力。

  备忘录是一国政府用来就某一或某些事实作出说明的外交文书,一般不具有拘束力。但是,有关当事方有时也采用备忘录来处理一些比较小的法律问题,如1986年《中英双方关于“香港身份证明书”问题的备忘录》。这一类的备忘录对当事方有拘束力。

  声明是一国政府用来说明事实真相或对某一事情表明政策立场或态度的行为,有口头的和书面的两种形式。国际机构和国际会议有时也发表声明。例如今年11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发表的《主席声明》。“声明”是否具有拘束力,取决于它的内容。如果“声明”仅仅是一种政策宣告,那么,它就不具有拘束力;如果它规定了当事方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就产生了拘束力。上述的《主席声明》载明了与会六方同意制订落实第四轮会谈共同声明的具体方案、措施与步骤的承诺,这一承诺构成了它们应予履行的义务。因此,这一声明是有拘束力的。

  条约是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内的国际法主体之间依据国际法确定其相互间权利和义务而达成的协议,一般采取书面形式,没有通过口头达成协定签订的条约。条约有多种多样的名称,其中主要有“条约”、“公约”、“协定”、“宪章”、“换文”、“文件”、“宣言”、“联合公报”等。凡是条约对缔约各方都有拘束力;名称不同,并不影响它们作为条约的性质。

  以“条约”为名称的文书,多是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签订的十分重要的国际协议,用以规定缔约方间最基本、最主要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如有关和平、友好同盟关系、领土边界等重大问题的国际协议,一般都采用“条约”名称。

  公约通常是国家间或在国际组织主持下,为编纂和发展国际法、制定国际法规则而通过国际会议缔结的多边条约,如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协定多指缔约方为解决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而缔结的条约,如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关于民事、商事司法协助的协定》。

  宪章通常用来表示一国际组织的章程,是其成员国就该组织的宗旨、组织机构等事项达成的协议,如《联合国宪章》。但是,也有被称为《宪章》的国际文件并不具有法律拘束力,如1974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家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换文是指两国政府就某一事项分别发出或交换文件,在这些文件中一方提出明确的要约,另一方对这一要约作出明确的承诺,从而达成双方的协议。

  文件是一些国际会议用来表示它所通过的规定国际法规则或解决国际法问题的多边条约的名称,有时也称为“总文件”,如1949年4月28日联合国主持下修订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总文件。国际交往中也有称为“最后文件”的国际文书,如附录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后的“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最后文件”。这一“最后文件”是对该次会议的总结文件,并不构成《海洋法公约》的一部分,因而不属于条约。

  宣言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宣言》属于条约的一种,如1962年日内瓦会议签订的《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有些《宣言》是一些国家单方面作出的产生权利和义务的宣告,如战争宣言、中立宣言等,它们不具有条约的性质,但对当事方产生拘束力;有些《宣言》是几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共同发表的有关共同政策的声明,或者被用来宣布他们就某件事情达成的协议。

  表示共同政策和意向的《宣言》不具有拘束力;而宣布协议的《宣言》使当事方承担了一定的义务,因而具有拘束力。有的《宣言》,如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其目的和内容在于建立和宣告国际人权标准,不属于条约,因而也不具有拘束力。然而,有不少学者认为,由于许多国家对它的承认和接受,这一宣言,至少是其中的许多规定已经成为习惯国际法,对所有国家都有拘束力。

  联合国公报通常是两个国家在会谈或会议后就会谈或会议的情况所公开发表的文件。多数联合公报不构成条约;但是,如果它包含有创立、改变或废除法律权利和义务的意思表示,那么,这一“联合公报”就成为一项条约,对当事方有拘束力。

  国际会议的决议是指若干国家集会讨论国际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达成的协议。会议通过的决议或其他文件,凡参加国全体一致通过的,对所有参加国都有拘束力;如果是多数表决通过的,对投票同意的国家有拘束力,对投票反对的国家不产生拘束力。(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知名国际法专家)-(来源:《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