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生闹事与欧盟改革的历史性拐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09:02 国际在线 | |||||||||
作者:丁刚 法国人又闹事了。不过,这一次闹事的既不是移民,也不是农民,而是学生。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可能没有想到,他本来是想帮助青年人解决就业问题,结果却得罪了他们。 按照法国原来的劳工法,企业很难解雇职员。政府想来想去,觉得这是导致青年人
平心而论,法国政府的确是一番好意,但他们想的这个办法却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出了力还不讨好。问题看似出在政策上,实质上却反映了法国及其他西欧福利国家的困境,只能用这种拆西墙补东墙的办法来对付。 这一年多来,法国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不过都是欧盟面临挑战的缩影而已。暂且大胆套用一下眼下一句“流行语”来描述欧盟的现状:“改革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 就在法国学生闹事的时候,笔者从标准普尔公司收到了一份有关欧盟经济发展的报告。这份报告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欧盟的处境。总体看来,欧洲经济似乎露出了一线曙光,但这是否预示着一个阳光灿烂的晴天呢?现在还不好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欧盟的竞争力能否提升。报告给了欧盟经济状况一个非常精确而又简练的总结:“一种货币、两种增长模式”。 “一种货币”用不着做过多解释,它的意思是指在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等方面欧盟成员国必须奉行的统一标准。“两种增长模式”则是指老成员与新成员之间的区别———像法国、德国这样的福利国家,面临着财政赤字、失业率高、福利难以为继和老龄化的老问题;而新成员国又必须严格执行欧盟的规定,不能再靠货币贬值的老办法来提高出口竞争力,内部改革的压力和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不断增大。归根结底,两种模式的矛盾会使一种货币的政策执行更加困难,会影响到欧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当然,标准普尔并不只是从内部的问题来看欧盟,它的观察立足于全球经济的宏观视野。与美国相比,欧盟的经济发展不仅缺少动力,二者的生产率差距也越拉越大;而与新兴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新兴国家相比,欧盟的竞争力优势又越来越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种货币、两种模式”不仅会意味着“一个分裂的欧洲”、“一个更加保守的欧洲”,也可能会预示着“一个衰落的欧洲”。 全球化正在迫使“地球村”的成员们不得不更多地关注横向比较,而不是纵向比较。当我们不再能够仅仅根据自己的家境来独立地制定发家致富的计划时,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更多地与竞争对手作比较。 差距就是在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法国衰落论”这两年就在法国闹得甚嚣尘上,甚至还出过几本书呢。而欧美媒体最近也在就欧洲的衰落展开讨论。《华盛顿邮报》最近的一篇评论,标题就是《欧洲的衰落》。文章说:“我们现在都在谈论亚洲的崛起和美国面临的挑战,但最终我们可能发现,今后10年最重要的走势将是欧洲的经济衰落。” 10多年前,笔者在欧洲工作时,常常会听到那些新上台的领导人为治理“欧洲病”发出的豪言壮语,可现在“欧洲病”非但没治好,在某些国家反而更严重了。就像《华盛顿邮报》文章所嘲笑的那样,10多年前欧洲领导人发出的用10到20年的时间让欧洲走出困境的誓言,现在看来简直就像是笑话。 也许,我们现在谈论欧洲衰落还为时太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欧洲能否走出困境的影响将是至深且广的。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会受到什么冲击?欧洲会不会更加保守?这个世界会不会更加单极化?这些问题都是国际层面上的。 对中国而言,恐怕更需要思考的是,当欧洲人的第三条道路越走越窄,当多种模式的竞争似乎在变成一种模式的趋同,这会不会给中国的改革增加难度呢?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支撑第三条道路的国际条件也越来越少,我们朝向更加重视社会平衡的改革的难度势必会增加。现在就提出这些问题,可能大胆了一点,但当我们自己也站在“历史性拐点”向前展望时,多一些国际视角的观察,或许会有助于对困难作出更充分的估计。(作者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来源: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