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友:对朝鲜制裁显示出美处于两难状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09:15 国际在线 | |||||||||
作者:宋国友 经长时间酝酿后,日本和澳大利亚日前终于公布了各自对朝鲜的金融制裁方案。加上之前美国已经对朝鲜实施金融制裁,一个以美国为轴心、锁定朝鲜的金融制裁同盟已经形成。
美国对朝鲜的金融制裁,是对已有的对朝贸易制裁的补充和延伸。虽未明确宣布,美国对朝贸易制裁一直存在,主要表现为征收高额关税。 根据美国海关最近几年所公布的《关税协调表》,朝鲜都被列入第二栏,即属于不能享受正常贸易关系的国家。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处于第二栏,一个是朝鲜,另一个是美国的老对头古巴。由于被划入此栏,朝鲜适用的进口税率最高,平均在60%以上,比享受正常贸易关系国家的平均税率高出不止10倍。即使是伊朗,也没有享受如此“待遇”。 通过对朝鲜贸易制裁和金融制裁,以及联合相关盟国所构筑的制裁网络,美国政府已经向国际社会(当然还有朝鲜本身)清晰地表达了对朝政策:一方面,欢迎朝鲜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另一方面,决不会以所谓的让步或绥靖换得这一目标的实现,相反的,会以更为强硬的手段迫使朝鲜接受放弃核武以及不再试射导弹。换言之,克林顿政府后期的“胡萝卜”政策退出了华盛顿的政策工具箱。 美国的态度已经明确,现在的问题是,对朝鲜的制裁是否有效? 一般而言,经济制裁的成功要满足双重条件。其一为国际社会因素。显然,全球性制裁要比单边制裁效果好。与制裁伊朗相比,美国对朝鲜的制裁不算“孤独”,至少日本和澳大利亚已经加入。特别是日本,作为朝鲜外汇的重要来源,它可能发挥的作用是美国非常借重的。 不过,在制裁朝鲜的合作中,可以没有其他任何国家,但有两个是万万不能缺少的:一个是中国,一个是韩国。因为近几年来,这两个国家事实上扮演了维持朝鲜经济勉强运转的输氧管角色。不幸的是,美国并未取得这两个关键国家的真正支持。以中国为例。虽有报道说中国银行在美国的要求下,曾冻结了朝鲜在该行澳门分行的账户,但这并非政府行为,而只是企业行为而已。中韩两国的官方表态,基本上都反对对朝鲜实施金融制裁。 第二为目标国因素。制裁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机理,是目标国民众由于受不了制裁所产生的后果,因而行动起来迫使政府按照制裁国的政策行事。据以往的经验判断,朝鲜方面会把生活水平降低归因于美国的制裁,而朝鲜政府也非常善于利用宣传机器,激发民众的斗志。这样一来,美国的制裁不仅不能通过人民力量给朝鲜政府以压力,而且会适得其反,形成朝鲜人民“团结在国旗下”的局面。 从这次金融制裁的具体措施看,制裁联盟的制裁行为能否取得成效更加值得怀疑。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澳,对朝鲜的金融制裁都并非全面性的,而是有选择的制裁,即主要针对朝鲜的公司和个人———准确地说,十多家公司和一个个人。这样做的优点是打击精准,针对性强,同时能够避免全面制裁可能产生的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不过劣势同样明显,也就是无法切断朝鲜与外界的金融联系,惩罚或胁迫力度不够,从而不能对朝鲜形成有效的震慑。 从贸易制裁到金融制裁,表面上看是美国对朝鲜的政策越来越严厉,实际上却暴露了美国对朝鲜可以选择的政策手段越来越少。华盛顿事实上处于一种两难状态。对朝鲜实行经济接触可能会被朝鲜解读为示弱和让步,从而让前面所有强硬的表态毫无可信度;对朝鲜实施制裁,不仅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且骑虎难下,不得不寻求更为危险和挑衅性的政策,比如军事手段。 对美国频繁使用经济制裁作为外交手段,著名的美国外交专家理查德·哈斯曾经评论到,这是“疯狂的”和“可悲的”,宣称经济制裁“通常对于美国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贡献很少,同时却又是成本高昂,甚至起了反作用”。 但坦率地问,就改变朝鲜的外交政策而言,有没有其他政策手段能更为成功呢?答案如果是否定的话,华盛顿也只好认为经济制裁是有效的,即使只有象征性的作用。 来源: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