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拉
4月4日是北约成立60周年纪念日,法国和德国将在斯特拉斯堡和凯尔联合主持一届有26个成员国参加的北约峰会,会议除了接纳法国参与领导北约军事指挥系统改革的既定议程外,还会讨论与上合组织协作共同打击阿富汗贩毒和武器走私、吸纳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两个新成员以及确定北约新秘书长等议题,但其中最棘手的问题,还属对俄关系。
3月初,当北约成员国外长会议同意与俄恢复接触时,立陶宛、爱沙尼亚、波兰等一些在12年前或5年前加入北约的新成员国的态度就很消极。除了输气危机及俄出兵格鲁吉亚的阴影外,莫斯科最近以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为模板给欧亚7国“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量身打造的“集体作战反应部队”风头太劲,也给人以“华约”复活的担心。然而,仔细分析CSTO与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的建军宗旨,却可发现双方根本就不是以对方为潜在对手的。可以说,俄罗斯之所以玩这一“ 纸老虎”游戏,不过是在北约盛典前夕给自己撑门面。
“新铁幕”的阴森之气
今年1月底,美国陆军驻欧洲司令部司令卡特汉姆上将访问格鲁吉亚期间,双方曾就在格国波季港和马尔涅乌利建立美军基地事宜谈判,而紧接着的2月4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即宣布组建“集体作战反应部队”,这仿佛让人再次感受到冷战时期“铁幕”的阴森之气。
其实,克里姆林宫对前苏联军事遗产——CSTO的重视和维护,远不止组建“集体作战反应部队”这一项。早在去年底,俄罗斯就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了20亿美元的贷款和1.5亿美元的金融援助,作为迫使美军撤出驻吉军事基地的代价。而在梅德韦杰夫宣布组建“集体作战反应部队”的前一天,俄、白两国又签署了建立统一地区防空系统的协议。10天后,亚美尼亚也和俄达成类似的防空协议。此外,哈萨克斯坦国防部长达尼阿尔·阿赫梅托夫也在3月4日宣布:为了使哈萨克斯坦进一步融入CSTO,2009年哈军不仅将从俄罗斯购买10套S-300防空导弹系统,还将购买最新式S-400防空导弹系统列入哈军的议事日程中。3月10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则批准了俄白今年秋季的“西方-2009”大规模战略演习计划。
但需要注意的是,梅德韦杰夫在宣布“集体作战反应部队”将用于应对敌方军事进攻的同时,也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以及消除紧急情况后果等列入该部队“特别行动”的范畴。根据协议,该部队主力将长期部署在俄,并负责统一指挥CSTO其他成员国的分队。现在,俄罗斯已在筹备为即将成立的该部队提供演练机会:2月19日,梅德韦杰夫在视察俄西伯利亚军区时曾表示,只要俄军方准备完毕,近期内就将在CSTO框架下举行联合军演。
另据CSTO秘书长博尔久扎3月2日透露,6月份的CSTO莫斯科峰会结束之后,该快速反应部队将组建完毕并准备投入应用——其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军队,将被应用于军事及边境冲突;第二部分为特种部队,将用于反恐作战和缉毒战,其主要由各国强力部门组建,和平时期归属各国指挥,而在战时,将由CSTO各成员国总统指定的司令官统一指挥。
在金融危机普遍削弱西方国家国力的当下,如果单从俄罗斯全力打造“集体作战反应部队”并以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为参照来看,“新铁幕”似乎是拉开了,但窥诸全貌,却未必如此。
集安组织的“宪兵队”
尽管俄罗斯在组建CSTO快速反应部队的过程中几乎倾尽了全力,但由于CSTO成员国各有打算,即使“集体作战反应部队”能如期建成,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它也只能在CSTO框架内充当一下维持现有秩序的“宪兵”角色。
CSTO成立于1992年5月15日,最初由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组成,1993年,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白俄罗斯加入。1999年,阿、格及乌兹别克斯坦退出该组织。但乌兹别克斯坦又于2006年重返了CSTO(俄罗斯一些专家认为,其很可能再次退出CSTO)。
现在,CSTO成员国对该组织目标及任务的看法迥异。俄将之视为一个前苏联的遗产,并将CSTO成员国的领土视作其在3个战略方向上防御的阵地,因此在心理上对之非常重视。而俄的盟友们则将俄视作一个不仅可以代替他们对抗外来侵略,而且也能用来应对内部冲突的伙伴,至于俄是否需要这些,则没人关心了。
对白俄罗斯而言,无论是从政治还是地缘角度而言,北约国家都是其唯一可能的潜在敌人。而亚美尼亚借助CSTO ,更多是想对付与其矛盾重重的土耳其(即便没有CSTO,亚美尼亚也能对付向来与之不合的阿塞拜疆),可尽管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亚美尼亚却没有任何意愿与北约其它国家哪怕是发生一丁点争吵。中亚的哈、吉、塔三国也类似,它们要面对的是该地区非常猖獗的宗教激进组织,而且,坦率地讲,还有企图在中亚争霸的乌兹别克斯坦。后者正与西方恢复关系,企图脱离前苏联轨道。
黑海及里海,将CSTO分成了三个互相隔开的战略方向:欧洲方向包括俄罗斯及白俄罗斯;高加索方向包括俄罗斯和亚美尼亚;中亚方向包括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毫不客气地讲,这三个战略方向中,有两个是除俄罗斯之外仅有一个国家。因此,很难想象中亚国家的士兵会去保卫白俄罗斯免受北约或是亚美尼亚免受土耳其的威胁。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角度讲,这都是不现实的。
除此之外,亚美尼亚和白俄罗斯也不会互相保卫,双方更不会向中亚地区派兵了。要知道,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一直在告诉自己的国民,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可以确保本国的男孩子不会在国门之外作战。因此,设想其派兵保卫受到土耳其人威胁的亚美尼亚是不现实的;中亚国家受到塔利班的威胁,就更与其无关了。
这样,为了确保欧洲和高加索方向上的国防安全,俄罗斯只须与白俄罗斯及亚美尼亚签署双边协议就足够了(俄白、俄亚分别签署统一防空系统协议正是这种观点的体现)。CSTO框架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不需要的,而且是多余的——会造成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只是在中亚方向上,建立集体式军事组织才是有意义的。
不过即使在俄罗斯国内,对这种军事联盟也是存在争议的:独联体的教训就在眼前,俄罗斯在独联体内只有义务,而其它国家只有权利。至少现在的CSTO也是这样的:CSTO成员国希望用内部价得到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和装备。
从各国军力角度看,CSTO其它成员国对组建“集体作战反应部队”的贡献,加起来也不到俄罗斯的一半:如果俄罗斯为之划拨出一个空降师和一个空降突击旅的话,其兵力将是8000到1万人,那么也就哈萨克斯坦能够派出一个人数约为3000人的空降突击旅,至于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及吉尔吉斯斯坦,只能各派出一个营的兵力——也就是说,每个国家只能派出300多人,而且白俄罗斯的士兵还没有权利在国门之外作战。离心的乌兹别克斯坦,则基本上不可能派兵参加这个部队。
更重要的是,在CSTO框架内,任何应用该部队的企图都会因成员国政治领导人之间的协商而石沉大海。去年夏天的俄格冲突,就已经证明了CSTO对俄的“价值”:莫斯科的盟友们不仅没有提供帮助,而且至今也没有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因此,尽管俄罗斯对该部队的建立非常高调,但其最终作用,只能是维护各成员国现有的体制。也就是说,尽管CSTO秘书长博尔久扎一再强调,该部队不会用于各成员国的国内冲突,但俄罗斯最终很可能还是花钱充当了一个地区范围内的宪兵。
北约快反部队也是花架子
美国一直谋求在北约框架内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根据北约1999年发布的新战略规划,北约的陆军应当组建“ 快速展开军”,其应当能够在90天之内做好完成任务的准备。通常每个“快速展开军”由一个北约主要成员国组建,并由该国为之提供一切保障,在和平时期,每个“快速展开军”的司令部保持有360~450名军人,由不低于5个北约成员国的军官领导。
现在,这些“快速展开军”主要包括6支部队:北约快速反应联军、欧洲军、德-荷军、意大利军(在意大利快反部队基础上组建)、土耳其军(以土耳其第三军为基础组建)以及西班牙军。在这6支部队中,只有北约快速反应联军有过实战经验:其曾在1995年波黑战争及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施展拳脚。最初其包括英国的第一装甲坦克师、第三摩化师、美军第一装甲师、德国的第七坦克师以及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的部分快速反应部队,但现在意、希及土耳其的部队已经不在该部队的序列之内。
2003年10月,在美国主导下,北约又另起炉灶,组建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NATOResponseF orces),其应当在5至30天之内展开,兵力则包括陆军的一个旅(该旅包括2~3个摩化营,1~2个登陆营、工程营、通讯营及防化营)、空军的5~7个歼击机大队(可以在一天内完成不低于200架次的起飞任务)、海军的两支扫雷舰编队(每支拥有7艘扫雷舰)以及部署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地区的舰队(每个舰队包括6~10艘驱逐舰及护卫舰,以及1艘扫雷舰)。按计划,该部队是为了应对阿富汗、巴尔干、巴勒斯坦、伊拉克以及非洲各地的局势变化,但实际上其从来没有被应用过。
“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的组建,首先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不是军事目的。该部队中陆军的作战单位为营,可在真正的战争中,一个营如果单独作战,基本上会在1小时内打光。因此,“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的假想敌,就只能是仅拥有轻武器的小规模武装分子,至于其所谓的战区,那就只能是一些弱小的亚非国家了——在那些国家中连支像样的游击队式恐怖武装都没有。
所有这一切,都已经由欧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前的扎伊尔)的军事行动证明了:2006年5月至11月,为了确保该国议会及总统选举的顺利进行,欧盟一支由18个国家组成的2600人的部队进驻该国,其中有1200人驻扎在首都金沙萨,其余则驻扎在相邻的卡巴纳地区及德国的柏林号运输船上。由于参与该行动的国家在驻扎时间上出现了分歧,因此,欧洲人根本就没有参加任何战斗,行动很快就结束了。
此外,如果再考虑到欧洲部队在参加北约行动时所表现出的低战斗力——所有作战目标都要依靠美军来确定,所谓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基本上也就只能停留在纸上。当然,一些任务中欧洲压根就没想认真作战,欧洲民众对其部队人员损失的敏感性,以及军事行动必须先经过复杂的政治磋商等等,也是造成欧洲部队战斗力低下的重要因素。
今年2月中旬,英国国防部长赫顿曾提出组建一支约3000人的北约常备军,主要就是因为“北约快速反应部队” 基本上没有形成任何战斗力;而曾有战功的北约“快速展开军”由于面临兵力的削减,其战斗潜力也在逐渐降低。
当然,“北约快反部队”之所以不具备真正的军事意义,主要还是因为1999年北约通过的“面向21世纪的新战略”曾明确指出,北约没有面临大规模战争的威胁,其首要任务是要对包括发生在责任范围之外的所有危机形势做出反应,而这种危机的根源则有可能是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军民两用技术的扩散、领土争端、民族及宗教冲突等。因此,北约的军队应当监控这些危机,防止其演变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可见,北约军队的存在,已不是为了与“华约”这种大规模的军事集团对抗,而是为了应对地区战争并进行维和行动。故此,尽管2008年8月的俄格冲突爆发后,北约曾单方面宣布中断“俄罗斯-北约”理事会的工作,但在今年3月5日北约成员国外长布鲁塞尔会议期间,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还是宣布:北约决定全面恢复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双方的正式接触也将在4月初的北约峰会后恢复。
不过,由于俄罗斯在南奥塞梯及阿布哈兹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它在这些地区建立军事基地的计划,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暗战还将继续下去,而双方快速反应部队之间那种纸老虎式的对抗,也仍将是国际舞台上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