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广州将对“走鬼”(粤语方言,意指无牌照的流动小贩)施行分类管理。同时有关部门正在个别行业上研究抬高进入广州生活人员的门槛,减少低素质外来人员。
|
|
|
抬高低素质者入穗门槛 |
|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广州全市70%以上乱摆乱卖人员属于外来流动人口,他们无视广州市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乱摆乱卖,无证烧烤,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环境。广州市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对夜间“六乱”扰民问题进行清理。广州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个别行业上探索研究一些外来工的限制措施,以抬高进入广州生活人员的门槛,减少低素质外来人员。
[全文]
|
|
|
广州多数白领赞同对外来人口设准入门槛 |
|
不少在广州“新客家”的白领精英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外来人员良莠不齐感到困扰,不赞成让外来人员无序涌入广州。[全文]
|
|
|
广州城管称走鬼一词有贬义呼吁停用 |
|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执法处处长刘巍说,城管和无牌小贩并非死对头,他甚至认为,“走鬼”一词有贬义,建议停用该称谓。[全文]
|
|
|
|
|
上海:部分工种拒用外来工 |
|
上海则在用工工种上对外来人员做出明确限制。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该市劳动力供需状况,不定时公布本市禁止使用外来人员的工种(岗位)。
[全文]
|
|
|
深圳:抬高入户门槛缓解治安压力 |
|
深圳有关部门制订文件,在户籍迁入上鼓励“12类”限“1类”:鼓励技术技能入户、投资纳税入户;“严控”政策性入户等渠道。提高暂住人口子女教育“门槛”。增加暂住人口子女入学,其父母须加入深圳社保体系的新规定,个体工商户及自谋职业的人员子女入学也须入“社保”。
[全文]
|
|
|
北京:政协委员建议实行“准入制” |
|
2005年初,北京市的政协委员张惟英曾提出,建立人口准入制度以控制“低素质”人群的无序调入。
[全文]
|
|
|
|
|
支持方:外来人员不能无序涌入 |
|
广州市民建议考虑设担保引进外来人员 这个“门槛”应该是一种引进方式,比如可以采用一种担保方式,外来人员进广州工作,应该提供一个当地的相关担保,能让广州对这个人有基本的了解。[全文]
广州市民建议设准入线
入穗外来人员在给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本地的治安、就业、教育等各方面带来一定的压力。有市民建议,广州应学习深圳、上海,在包容的同时也要有准入底线,才能增加城市的安全感。
[全文]
|
|
|
反对方:抬高门槛限制外来人口是族群歧视 |
|
限制外来人员的提议,根本上就是一个族群歧视。它最大的理由是“全市70%以上乱摆乱卖人员属于外来流动人口”,这是非常荒唐的。
到底是谁素质低?
将人分为素质高低的不同群体,然后将一部分人驱逐,将另外一部分人留下,假如裁判权掌握在更为公正的第三方手里,到底是谁被驱逐出城还很难说呢。[全文]
何时我们才能不拿外来人口素质说事
生活在城市角落的外来民工,面对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不偷不抢,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城市夹缝之中谋生活,供一家人糊口、供子女读书,他们的品行何其让人敬重!他们的素质,绝不低于那些靠罪恶手段发家致富的商人,不低于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端着茶杯闲聊的公务员,更不低于那些损公肥私、贪污受贿的官员。[全文] 犯罪率不能成为城市准入的借口
不能简单把城市罪案的高发,归结于所谓“低素质外来人口”,它其实有着深层的时代背景,与转型期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组与变革紧密相关,是社会准则和社会制度不完善的产物。
[全文]
抬高门槛不是灵丹妙药
抬高门槛其实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实践证明,这种看似对症下药的疗法,“疗效”往往不大。准入制度归根结底还是行政手段,而行政手段往往带有强制性的色彩,涉及到人权问题,容易落下他人议论的把柄。
[全文]
比自由流动更优先的是自由表达
在自由价值越来越彰显、自由流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主张设立“城市门槛”,实在是荒唐之极。
[全文]
|
|
|
|
广州的多年发展证明,广州的城市特色决定了不能一味学习上海、深圳的模式,如果广州改变过去的包容心,提高部分行业门槛来限制低素质外来人口的进入,同样会增加城市成本;但如果继续包容“不设防”,则会增加治安压力。两害权衡取其轻,还是应该像现在这样开放包容,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全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