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新浪首页
爱问新闻搜索
2006年记者节_新闻中心_新浪网
2006年记者节
 2006记者节 摄影记者

  记者节的由来: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记者节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怀和重视。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把11月8日中国记协成立日确定为“记者节”。
[详细][评论]

纪这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新闻工作,是艰苦而又神圣的职业。第一时间亲临现场,亲眼目睹事件经过,这是新闻工作魅力所在;不为诱惑所动,不为艰苦所惧,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采写出真实报道,是新闻工作的神圣体现。

    无论何种职业,从业者都必须具备相关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两者通常是相容的。教书育人,治病救人,教师与医生等在工作中发挥职业素养,也履行了社会责任。而有些行业,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偶尔会发生冲突,譬如律师和记者,以当事人的利益为重与公平正义产生的矛盾,以事件即时报道的新闻性为重与参与事故营救的社会责任产生的矛盾,常常让他们感到茫然和挣扎,面临痛苦的取舍选择……[发表评论]
                      

 记者节关注>>

·中国报业网、新浪网独家连线:报业老总寄语记者节

·央视《记录中国》主创做客新浪谈记者节

·上海新闻界举行第七届记者节纪念大会

·江苏省新闻界隆重庆祝第七届记者节

·山西省新闻界欢庆第七个中国记者节

·江西新闻界庆祝记者节 孟建柱彭宏松刘上洋出席

·云南省多部门联谊欢庆记者节大小记者手拉手

       
 
记者足迹

·记者卧底十天亲历传销:无时不洗脑
  前不久,有一位署名“浪子”的网友在网上发帖子说,他妹妹被人骗到山东莱阳做传销,希望有人能帮他把妹妹从传销窝点解救出来,看到帖子后,我们的记者想方设法联系到了这位网友,商定他先交3900元钱,进入传销组织,然后再全力配合记者打入这个传销组织,然而,当我们的记者赶到莱阳与这位网友接上头后,他却变得顾虑重重……[详细][评论]
                 
·记者五天五夜深入荒楼体验边缘人群生活
  夕阳昏黄的余晖打在长春南湖东岸边的船楼上,破败的楼体如同一位孤独老妇在感叹生命。船楼内不时飘出的缕缕黑烟,仿佛18世纪的海船正在远航。很少有人知晓,船里住的都是什么人。只是夜深的时候,神秘的黑窗内微弱的灯光,表明这里还生活着一个不被外人所知的“特殊部落”……[详细][评论]
                 
·记者调查:重庆水利设施老化难耐大旱
  重庆遭受50年不遇的大旱,最高气温达到44.5℃,成为了重庆气温最高历史纪录。在整个抗旱过程中,陈旧的水利设施,难以有效缓解长时期的特大旱灾。这不单单是綦江县的问题,而是整个重庆所面临的问题。当地政府决心在旱灾后,开展一系列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改变重庆的水利状况……[详细][评论]
                 
·记者亲身体验中国偷渡客在英国艰难生存
  作为一个国际性难题,非法移民和偷渡现象几乎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非洲黑奴贩卖史。偷渡难除,中国亦然。它深深植根于人的逐利和谋取富足生活的本能,兼以大小人蛇组织早已编织好的黑色产业链条,同时,也不排除当地多年形成的特有的人文、文化因素……[详细][评论]

 
 
曹爱文新浪聊天
当记者成为主角
  女记者抢救溺水儿童感动心灵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是采写新闻,曹爱文在人的生命遭遇危难时刻放弃采访而救人,表现出了一种人性的本能。
    这件事折射出了她内在品质的高尚,即使她不是新闻记者,遇到这样的情况照样能挺身而出,因为她的高尚品格决定了她的行为……[详细][评论]
拍摄雨中路人
  记者抓拍骑车人雨中摔跤引争议
  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网上的评论却非常之高,网民争论的焦点,在于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详细][评论]
·单身女记者的怀孕日记>>
   她在几个月前遭遇情感变故,但决定留下肚里的宝宝。作为文化记者,她挺着八个月大肚子四处采访,有时间就在家给宝宝写怀孕博客,用一惯八卦调侃自嘲的话瞄准自己……[详细][评论]
·记者为杀人犯交医疗费惹争议>>
   “我是为杀人嫌犯交了医疗费,可我是诚心诚意的。我的工资并不高,不想拿钱去作秀。”白润岱说,“非要说我作秀也可以,如果我这种作秀能唤起人们对重伤嫌疑犯救助问题的关注,也是为社会做了一件好事。”……[详细][评论]
·报道退休高官职务侵权案 记者遭60多人围攻>>
   刘万永说,庭审刚开始几分钟,我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庭审结束后,法庭的门被层层堵住了。“足足六七十人呈扇形迅速围向我,刺耳的尖叫声、谩骂声瞬间掺杂在一起。一些壮汉叫嚣,打他,打他!”……[详细][评论]
分隔线
 
你说我说

·记者节感慨:记者应该累死吗?
  要不是一个朋友转发过来一条短信,我根本没意识到那天是记者节……[详细]
                 
·新浪观察:谁来监督新闻媒体
  “媒体腐败”的根源何在?作为社会公器,新闻媒体行使舆论监督的天职……[详细]

·从记者遭天价索赔看舆论监督保护的缺失
  记者在采写新闻中由于客观条件所限,以及实效性等原因,难免还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失实……[详细]

·新闻侵权应当起诉报社还是记者个人?
  本人长期在媒体工作,当然清楚“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之间的主次关系和逻辑关系……[详细]

·致一位被超女告上法庭的记者
  你好!很惭愧,直到昨天获悉你被那个“超女”告上法庭,才注意到你的名字……[详细]

·“请记者暗访”陷入恩赐监督怪圈
  重庆市发改委请记者和有关人士暗访机关工作作风,不可谓不用心 良苦……[详细]

记者节小调查>>  
记者这个行业,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    
    狗仔队,很无聊的一群人
    为老百姓说话的人
    无冕之王,路子很广的人
    无所不知,很有学问的人

你向往记者这个行业吗?    
    当然了,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干
    不向往,咱现在干得挺好的
    我就是

你相信现在的记者和媒体吗?    
    很相信,不信记者信谁呢?
    大部分还是可信的,虽然有一小撮写假新闻的
    记者就知道炒作,大部分都不可信
    完全不相信

你跟记者打过交道吗?感觉如何?    
    从没,他们也没有理由找我
    很少,觉得他们挺没事找事的
    很少,觉得他们还不错
    经常,觉得他们挺没事找事的
    经常,觉得他们还不错

              
                           点击此处参与更多调查>>
  
 
记者视觉
徐胤
  京华时报·徐胤   
  若干年前,学习英语,要立志成为一名翻译家,若干年后,一不小心掉进了摄影圈,才发现摄影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于是就又立志想当一位摄影家。后来拍摄社会新闻,逐渐感觉到残缺之美才是真正的美…… [欣赏作品]
  
李洁军
  新快报·李洁军   
  李洁军,《新快报》摄影部主任,曾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及全国新闻摄影评选奖项;“1998年全国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提名奖;《人民摄影报》年度杰出图片编辑奖等…… [欣赏作品]
  
薛珺
  新京报·薛珺   
  薛珺,女,1980年5月生,200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南方日报》摄影部;2003年10月调入《新京报》视觉部至今…… [欣赏作品]
  
陈艺丰
  重庆时报·陈艺丰   
  陈艺丰,1980年生。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同年7月进入《重庆时报》摄影部。他说,我的镜头不是准备拍摄飞机失事的瞬间,但是我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做准备。能够从镜头中分享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瞬间,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欣赏作品]
  
安光系
  东方早报·安光系   
  安光系:男,1972年生,曾当过10年监狱警察,2001年初应聘于襄樊晚报,2002年7月加入武汉晨报摄影部,2003年4月加盟东方早报,现为东方早报图片采集部主任…… [欣赏作品]
  
  点击此处欣赏更多记者摄影作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