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6日,汪洋获任国务院副总理【简历】。
1972-1976年 安徽省宿县地区食品厂工人、车间负责人
1976-1979年 安徽省宿县地区“五七”干校教员,教研室副主任,校党委委员
1979-1980年 中央党校理论宣传干部班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
1980-1981年 安徽省宿县地委党校教员
1981-1982年 共青团安徽省宿县地委副书记
1982-1983年 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
1983-1984年 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1984-1987年 安徽省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87-1988年 安徽省体委主任、党组书记
1988-1992年安徽省铜陵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其间:1989-1992年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党政管理专业在职学习)
1992-1993年 安徽省计委主任、党组书记,省长助理
1993-1993年 安徽省副省长
1993-1998年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其间:1993-1995年中国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系管理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在职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03-1997.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8-1999年 安徽省委副书记、副省长
1999-2003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其间:2001.09-2001.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3-2005年 国务院副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办公厅常务工作,正部长级)、机关党组副书记
2005-2006年 重庆市委书记
2006-2007年 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2012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2013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88年底,汪洋担任安徽省铜陵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在铜陵的三年,是他彻底展现才华的三年,1991年,《铜陵报》发表署名龚声的文章《醒来,铜陵!》,当地电台同日播出,一场有关思想解放大讨论的序幕轰轰烈烈拉开,”。他首先从住房制度改革开始,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进行整改。之后,用工制度、干部管理、机构设置等等都被列入改革计划,多家全民国有企业列入改革范围,整个改革被推上高潮,铜陵沸腾了。
1955年,汪洋就出生在安徽宿县,年少的时候,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要照顾一家人,生活艰难。而汪洋作为家中的长子,不得不替母亲分担家中的压力,读中学的时候,他退学了,开始到当地的食品厂做工人。他在食品厂里,一干就是四年,因为他不怕苦、不怕累,很快从一个基层工人成了车间的负责人。天道酬勤。虽然为了照顾家庭,汪洋中学没有读完,但是他仍然坚持学习。而正是这种长期坚持的毅力,使他的付出有了回报,1976年,好运降临了,他被调到五七干校做教员,这是他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汪洋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干练、超前的改革思维,再加上其有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员的任职经历,使得中央在考虑西南重镇重庆市委书记的人选时,迅速锁定汪洋。2005年底,汪洋空降重庆,正式履新。汪洋后来说,重庆人重情重义,和大家在工作期间建立的感情,至今回味无穷。尽管离开重庆已经两年多,但始终有一份牵挂,我现在每晚看电视新闻有一个习惯,六点半看重庆新闻,七点看新闻联播,七点半看广东新闻。
中央曾为解决三峡库区百万大移民等因素而决定重庆直辖。多年来,重庆主城区获得了发展,但三峡库区却困难重重。而在处理库区矛盾方面,汪洋富有经验。在汪洋的强力治理下,截至2007年4月,重庆已迁移三峡库区移民102.4万人,完成了113.8万人任务的90%。2006年年底,重庆市出台了一份传媒改革文件,在全国首开先例。要求《重庆日报》二版刊发消息,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000字;广播、电视报道不上头条,长度原则上不超过3分钟。汪洋的一句“让读者习惯到二版找汪洋”,让重庆新闻界至今仍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