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对话重庆市委书记汪洋:雾都的“少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11:31 《小康》杂志

  为百姓办事、把百姓之事放在首要位置是一个政府官员应做之事,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采写/《小康》记者秦俊勇 洪芬 报道

  汪洋同志简介

  汪洋,男,汉族,1955年3月生,安徽宿州人,中共中央党校工学硕士,1972年6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重庆市委书记。

  1972.06——1976.02 安徽省宿县地区食品厂工人、车间负责人

  1976.02——1979.03 安徽省宿县地区“五七”干校教员,教研室副主任,校党委委员

  1979.03——1980.09 中央党校理论宣传干部班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

  1980.09——1981.10 安徽省宿县地委党校教员

  1981.10——1982.10 共青团安徽省宿县地委副书记

  1982.10——1983.08 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

  1983.08——1984.10 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1984.10——1987.08 安徽省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87.08——1988.11 安徽省体委主任、党组书记

  1988.11——1992.08 安徽省铜陵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市长(1989.03)(其间:1989.08——1992.06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党政管理专业在职学习)

  1992.08——1993.02 安徽省计委主任、党组书记,省长助理

  1993.02——1993.09 安徽省副省长

  1993.09——1998.12 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

  1998.12——1999.09 安徽省委副书记、副省长

  1999.09——2001.11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2000.05),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2000.06),中央保健委员会委员(2001.01)

  2001.11——2002.01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2002.01——2003.03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2003.03——2005.12 国务院副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办公厅常务工作,正部长级)、机关党组副书记,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员(2004.12)

  2005.12—— 重庆市委书记

  2005年末,中国进行了此年最后一次高层调动,涉及湖南、黑龙江、贵州、重庆,其中新上任的重庆市委书记汪洋颇为引人注目,因其年纪最轻而被外界称为“政坛新星”。

  事实上,自从汪洋从政以来,就一直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政治魅力,尤其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伴随着他的不仅是年轻,更多的是果敢、成熟以及雷厉风行的人格色彩。

  天道酬勤

  2005年12月26日,当新上任的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开展到任后的首次工作——深入三峡库区看望慰问基层贫困党员和群众的时候,远在他的家乡,安徽宿县的老乡也在关注着他的行踪。

  “虽然他很早就离开了宿县,但是我们非常关注他,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我们眼里最大的新闻。”一位曾经和汪洋共过事的老同志说。

  宿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号称“皖北大门”。这里曾经出过嵇康、刘伶、葛婴、朱温等诸多历史名人。也发生过改变历史的关键战役,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楚汉时期的垓下大战、解放前夕的淮海战役等等,宿县均处在中心地位。

  1955年,汪洋就出生在这里,年少的时候,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要照顾一家人,生活艰难。而汪洋作为家中的长子,不得不替母亲分担家中的压力,读中学的时候,他退学了,开始到当地的食品厂做工人。

  他在食品厂里,一干就是四年,因为他不怕苦、不怕累,很快从一个基层工人成了车间的负责人。

  天道酬勤。虽然为了照顾家庭,汪洋中学没有读完,但是他仍然坚持学习。而正是这种长期坚持的毅力,使他的付出有了回报,1976年,好运降临了,他被调到五七干校做教员,这是他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在五七干校的三年间,他聪明好学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担任教研室副主任,并于1979年到中央党校政治经济专业学习一年多,这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80年,从党校学成归来的汪洋开始到宿县地委党校担任教员,一年以后成为共青团安徽省宿县地委副书记。从此,他的政治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1982年,他成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1983年,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1984年,安徽省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7年,安徽省体委主任、党组书记。

  从教员到体委主任、党组书记,汪洋只用了短短的七年,一位认识他的熟人这样评价,升迁之快,和他本人严以律己、积极进取的做人风格密不可分。

  “按照现在好多人的说法,升迁过快肯定是凭借关系,但汪洋不是,他依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位和汪洋交往多年的人士回忆说,“他在公事和私事上分得很清楚。”

  在汪洋担任安徽省体委主任后,他的一位老朋友曾经到合肥办事,想和汪洋叙叙旧,便电话告诉汪洋,汪洋表示到火车站接他。等到他下火车出站后,发现汪洋骑着自行车在火车站外等他,他深深

地震惊了。汪洋当时属于正厅级干部,有自己的专车,但是他并没有使用,而是用自行车接他的朋友去家里吃饭,之后又用自行车送老朋友到火车站。

  但公私分明并不是汪洋性格的全部,工作中的汪洋表现出超前的思维和果敢的作风,这一切在他出任安徽省铜陵市市长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铜陵之行

  1988年底,汪洋担任安徽省铜陵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在铜陵的三年,是他彻底展现才华的三年,充分展示了个人独特的政治风采。即使在后来上调国务院以后,他依旧保持这种工作作风,以至于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一位工作人员评价他是“雷厉风行,有很多现代的观念和理念,改革和创新的意识很强”。

  在铜陵,汪洋做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不仅吸引了国内媒体,而且还引来境外媒体的关注。1991年,《铜陵报》发表署名龚声的文章《醒来,铜陵!》,当地电台同日播出,一场有关思想解放大讨论的序幕轰轰烈烈拉开,在整个铜陵市激起强烈反响。

  “那次思想大讨论深深触动了当地干部的内心,带给他们的不仅是震撼,还有整个思想开放的风气,很多保守官员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使当时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振。”一位熟悉当年情况的铜陵人士告诉记者。

  思想大讨论只是汪洋在铜陵改革方案中的一部分,最关键的是他要确确实实对当地旧体制进行改革,打破束缚地方发展的“三铁”思想,彻底改革“三铁”体制。

  他首先从住房制度改革开始,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进行整改。而当地官员和群众也被他激情四溢的改革决心所带动,开始从冷眼旁观迅速转为积极投入,参与其中。之后,用工制度、干部管理、机构设置等等都被列入改革计划,多家全民国有企业列入改革范围,整个改革被推上高潮,铜陵沸腾了。

  对此次改革,汪洋评价道:拟定方案,难得出奇;启动实施,顺得意外。铜陵老百姓则评价汪洋为:聪明能干、思维超前、魄力很强、做事果敢。

  汪洋在铜陵开始成为当地官员的形象代表,老百姓也从怀疑逐渐到认可他的做法,并给予极高的信任。即使在今天,铜陵人依旧会不由自主地把他和现在的铜陵市长作对比。

  “汪洋形象非常好,人长得很帅,口才又好,加上很多提议都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深为当地官员和民间佩服。”一位曾经近距离接触汪洋的人士说。据他说,汪洋还有一种不同常人的气质。在一次会议上,一位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局长遭到汪洋的严厉批评。“他骂人的时候,让人感到很紧张。”但汪洋骂人既不是那种粗野的,感觉无教养的方式,也不同于那种文绉绉的简单批评,而是很有气度,两眼炯炯有神,咄咄逼人,眼光很有锐气,不怒自威,发火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会一震。

  汪洋不仅会大刀阔斧地改革,也会表现出认真、重视细节的一面。铜陵市有一条长江路,这条路最大的特色就是地砖是彩色的,这是当年中国仅有的一条以彩砖铺地的马路。马路两边,大树成荫,绿色掩盖之处,还有很多欧式

别墅样子的厕所,干净美观,曾经有国内官员专门到此参观。

  四年的铜陵生活,也培养了汪洋的铜陵情怀。曾经有人开玩笑地问汪洋,你是飞鸽牌还是永久牌?他笑着说,当然是永久牌了。汪洋在铜陵的成功改革,大大改善了城市面貌,也激发了铜陵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铜陵人非常希望他能永远留在铜陵,但他们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家教甚严

  1992年,汪洋升任安徽省计委主任,之后又先后担任安徽省副省长、安徽省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直至1999年上调中央担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担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若干职位。2005年末,汪洋重新返回地方,出任重庆市市委书记。

  对于汪洋出任重庆市市委书记,重庆市政府首席顾问、著名学者雷亨顺说,重庆改为直辖市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在急需一个年富力强、有魄力、有能力、有眼光、懂得把握大局的当家人。而汪洋正是这样适合的人选。

  中组部这样评价汪洋:长期在地方工作,在中央国家机关重要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强,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过多岗位锻炼,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工作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善于从宏观上思考问题;工作敢抓敢管,有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注重调查研究,把握政策稳妥;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求真务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注意听取他人意见,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公道正派,处事稳重,待人诚恳,对自己要求严格。

  完善的性格和过人的才智来自良好的

家庭教育和早期的磨练。汪洋孩提时代,家教甚严,母亲对他管理很严格,汪洋也非常孝顺。

  自从离开宿县以后,汪洋就很少回到家乡,他也想把母亲接到合肥、北京长年居住,但都被母亲婉言拒绝了。汪洋在安徽省任职期间,每年春节都要回宿县看望母亲,母亲认为路费很贵,表示打个电话就可以了,不必每年都回。

  在汪洋到北京工作以后,时间更加紧张,回老家的机会也愈发稀少。6年间,只有一次春节回家看望母亲,而且还是悄悄地,没有带秘书,也没有惊动地方政府,汪洋自己乘坐火车从北京回到了宿县。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又悄悄地离开了。整个过程非常安静,即使他们家的邻居也没有感觉到,他的母亲也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过。

  他母亲默默地支持着自己的儿子,同时也尽量避免给儿子带来任何不必要的麻烦。虽然很多人一直想拜访她,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汪洋一个很好的老乡朋友,到北京出差,去看望汪洋,当得知他母亲依然在宿县居住以后,随即表示一定回老家拜访。当他返回宿县时,正时中秋月圆,他马上拔打汪洋母亲的电话,表示要登门拜访。电话是汪洋的妹妹接的,回答说母亲不在家,去合肥汪洋的弟弟家了。然而事后,他了解到,汪洋母亲根本就没有离开家门一步,只是为了不给汪洋添加任何额外的事情,从而嘱咐女儿无论谁打电话来,一律回答不在家。

  家严出才子,汪洋也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即使成为安徽省常务副省长以后,他都没有忘记学习,为了顺利从中国科技大学哲学系毕业,他坚持学习英文,最终考取了大学英语6级的证书。

  同时,他还继承了母亲的优良秉性,宽厚待人、严以律己。作为宿县出来的大官,很多老乡希望汪洋能帮他们忙。宿县一个退伍老兵曾经托关系找到汪洋,希望能调配他到合肥工作,但是按照政策他又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汪洋在了解情况以后,很耐心地向他作了解释,表示工作还是要按照程序来办。结果这个老兵被说得心服口服,打消了原先的念头。

  虽然汪洋对自己严格要求,但是对于老百姓,却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出任重庆市委书记后,他说“为百姓办事、把百姓之事放在首要位置是一个政府官员应做之事,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面对媒体上各种有关自己个性的报道,他则显示了极大的肚量,并笑答“我不算什么个性官员,我是个‘本分官员’!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