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50%还是80%合格都无法让人心安

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显示:“全国近年抽检饮用水合格率83.4%。”

而根据《新世纪周刊》记者的调查,约有“50%的自来水不合格”。

无论是83.4%合格还是50%合格,对于公众来说,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公众无法保证打开水龙头后喝下去的水是否足够幸运,是来自合格的那一部分,你知道自己是那16.6%还是剩下的50%?

饮用水安全问题不是数字游戏,是关系公众健康和民族体质的大事,达不到100%合格,谁都不会安心,就像楼上邻居家的靴子,扔了一只,彻夜不睡也要等第二只落下来,不然还真睡不踏实。

目前,中国内地无一城市实现直饮水,省会城市的水箱或蓄水池二次污染事件频现,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有人告诉你饮用自来水合格率是100%,你敢信吗?

水安全问题根本在污染不在于没有国标

今年7月1日起,我国将强制实施新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国标与1985年版相比,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第二是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第三是基本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详细]

从水安全问题上来说,根本问题在于污染,而不在于有没有国标。如果安全要靠“国标”显示存在感的话,那么只能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做些事情显示姿态的程度了。

2006年完成修订的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指标达到106项,与世界上最严的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并规定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

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水处理工艺,如果水源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所污染,传统工艺就显得力不从心。

专家认为,根治自来水之疾,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净化水源地。水源地如果达标,即便是只用最基本的传统工艺处理,水质都会合格。 [详细]

没有强制力保障的国标对安全而言毫无意义

“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同样,缺乏强制力保障的饮用水标准对饮用水安全来说也毫无意义。

根据《新世纪周刊》报道显示,“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强制标准只是纸上谈兵,因为没有实质性惩罚措施,并不为地方政府和水厂所惧。新标准颁发至今,地方政府和水厂在水处理工艺改造方面鲜有进展。”

按照现行规定,地表水厂一年只需要检测两次,地下水厂一年检测一次即可,而且各监测站均由地方水厂内部水质监测部门担责,这样自己监测自己,提供的数据有多真实就可想而知了,加之监测能力不足,就算有心尽责恐怕也是无力回天。

不管新的监测内容是106项还是6项,没有实质性惩罚措施,没有权责明确的监管体制,这种新国标只是“看上去很美”,在真正实施起来恐怕又要成为摆设,徒增笑料。

饮用水的新国标有了,这是好事儿,但是最重要的是请政府部门继续想想,怎样治污,怎样保障这一标准施行下去,让公众喝上一口真正干净的水。 转发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