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男少女多,因“不得有性别歧视”?

2016年02月28日09:57  新闻专栏  作者:不是官话  
铁饭碗男少女多,因“不得有性别歧视”? 铁饭碗男少女多,因“不得有性别歧视”?

  官话君按:

  身处行政机关,您身边是否有年轻女孩因为无法“脱单”而烦恼?她们是否被不明不白地贴上了“剩女”的标签?安徽宿松县政协常委吴垠康先生为“性别比失调”与“剩女”现象深感忧虑,进而说招考“不得有性别歧视”的规定“不与时俱进”。

  对这一说法,山西公务员山高月静女士则作了针锋相对的反驳:反对性别歧视的规定本不是行政机关岗位女多男少的理由,社会大部分企业对女性日益增长的“隐性歧视”和人们对女性追求“稳定”的性别角色期待,才是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其实,“剩女”是个伪问题,出生人口男多女少,性别比严重失调,性别平权发展出现回潮,才是真问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婚姻的权力结构既已如此,您怎么知道身边的姑娘们是在"求脱单",还是在自主选择单身,过自由的生活呢?

  吴垠康(安徽宿松县政协常委):

  机械地执行招考“不得有性别歧视”这一规定,堪称不与时俱进的人事壁垒。

  2016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巧逢情人节,大家见面互送祝福,但对“嫁了吗”这句调侃语讳莫如深,因为那些“单身狗”们在这个春节再次颗粒无收。

  记得在2013年年终总结会上,单位一把手就下过“命令”,必须群策群力为4位待字闺中的美女逮上金龟婿。在小县城,我们单位(县新农合医疗管理局)的女孩子多少有一点优越感,端着“铁饭碗”,节假日正常过,晚上不加班,这要是在我找对象的80年代末,一个个都是皇帝的女儿啊!

  2013年4月,我儿子在乡镇公务员笔试中幸入内围,招8人他第4名,也是内围中唯一的“男宝”,但面试下来,他被“巾帼英雄”打下马来,最后“上岸”的是8朵金花。一位乡党委书记无奈地说:现在出差都不好安排了。

  其实,不单是基层行政部门,在卫生、教育等部门,不,但凡是“逢进必考”的基层“铁饭碗”,少有不阴盛阳衰的。在女孩子择偶观还不能跳出“门当户对”的旧观念下,性别比失调必然导致很多女孩子要沦为捧着“铁饭碗”的剩女。若再不采取措施,最终成为社会问题,拖累事业,祸及家庭。譬如那些考入山村小学的女教师,不可能安心工作,也不放心在那里工作,因为即使花木兰也不敢独守山野。

  造成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男女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机械地执行招考“不得有性别歧视”这一规定,则是不与时俱进的人事壁垒。其实,现行的考试本来就存在着学历、户籍、年龄等方面“歧视”,在特殊时期特殊岗位实行“性别歧视”杠杆,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必须采取的手段。譬如,某单位要招考4人,为避免最后全部招进女性,可以按A\B岗切块分类,A岗男性2人,B岗女性2人,实行同性别之间竞争,确保男性招录比。

  同时,还可以在乡镇干部招录时,提高从村干部、转业军人等群体中的招录比例,这些人才很实用,不但可以减少培养成本和成才周期,还可以尽快治理男女性别比失调问题。

  山高月静(山西公务员):

  当考试和“不得有歧视”这种趋于公平的方式在保护着女性时,男权文化中的糟粕因子却在民间一天天发酵。

  读安徽宿松县政协常委吴垠康先生对“铁饭碗”性别比失调问题的分析,感觉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吴先生似乎并没有从根源上挖出比例失调的原因,如果男多女少甚至没有女性,吴先生会不会认为是正常的呢?如何女生多了,就会有问题?而且,招考中“不得有性别歧视”的规定并非“不与时俱进”,而是针对职场歧视女性现象较多,才会特别强调出来。

  个人认为,女性在各种考试中胜出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一要感谢各种考试对男女平等国策认真落实的组织者,二要归功于女性整体的自强不息,三是得益于重男轻女社会环境的包围与挤压,四是受惠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女性生育、哺乳等特殊时期相对较稳定的保障。

  公正的平台、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挤压,让女性在压抑中奋起,搏斗中坚持,最终得以化茧成蝶,不断地参与到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中来。而人数渐渐超过男性这一比例的形成,则是这些单位对女性有更多公平与关爱的导向所致,并非一日促成,而是循序渐进的结果。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男权文化随资本市场的发展强势回归,即使我国国策提倡男女平等,却并未抵挡住民间的自发力量,另一国策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让重男轻女的思想随堕女胎现象显现化、加剧化、平常化,同时也给城市和部分乡村女孩接受与男孩同等的教育带来了机会。

  2016春节刚过完,有则惨案在网上疯传:一在美工作女博士携夫回家过年,因不愿再接受父母索取供弟的无理要求,夫妻双双被其生身父亲杀害,理由既让人惊愕也颇觉平常,嫁了的女儿是外人,就该给弟弟付出,否则白养。有这种重男轻女思想和逻辑思考方式的人,在你我身边不算少数,且常是一副理直气壮、正义凛然的模样。这是中国的情况。

  欧美发达国家的现状则是,上世纪80年代后,世界女权主义进入第二阶段,享受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胜利果实的女权主义者内部思潮分化,整体不再激进,力量有所减弱,导致整个世界的女性地位在这二三十年间有所下降。

  因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中国的女孩,尤其是农村女孩,在懵懵懂懂的幼童时光,就开始意识到,“父母不想给我生命,给了也不会给我而只会给我的兄弟们财产支持,找工作时会因为我是女性要生育等因素而不要我,所以我只有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有自己的一份收入,才能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国度谋得一点生存空间。”

  在目前的中国,尽管行政事业单位等部门的女性仍然存在晋升与发展的困难,但比起企业和其他一些私营经济体中工作的女性,保障已然相对较多。无论是生育、产假、哺乳期的工资给付,还是躲避性侵等隐性焦虑感、拥有工作场所的尊严感等,都相对能够得到保障,这正是公务员队伍及机关事业单位性别比失调的直接原因。

  相对于这个性别比失调,另一个性别比失调则更应被人忧心,据2015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目前“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男性人口比女性多337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所以,不是女性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不是考试中“不得有性别歧视”不与时俱进了,而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实际行动在保护着越来越少的女性了。

  当考试和“不得有歧视”这种趋于公平的方式在保护着女性时,男权文化中的糟粕因子却在民间一天天发酵。夫为妻纲的观念,随着国学热的到来又阴魂不散地影响着部分男性及家庭。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强制性要求是——归属物式的绝对服从。通俗地解释,即是要把女性规范为生育机(强调男孩)、做饭机、洗衣机、家务劳动机、悦夫仪、伺侯公婆仪等,但其前提是男性承担了整个赚钱养家的重任。

  虽然对女性是如此的不公,但若干年来,女性一直在默默𠄘受,并试图从中榨出快乐。这种家庭结构中的女性,如果能在此无偿劳动中获得认可,都会“虽怨不悔”地安于事夫;若能得到些许安慰,则会喜气洋洋地拼力奉献;若常被当作有功之臣的对待,那么可望让这个家庭走向绝对灿烂。

  可惜的是,放眼望去,如今的民间社会,男性不仅独自承担不起养家责任,更给不了女性这些温暖,反而给女性增加了诸如挣钱机、养家机、修理机等更多功能,这让女性情何以堪!所以,和公领域男性的碗饭之争,是必然而绝然的。

  自然,女性都不是铁打的了,那么多“机”兼于一身,必然会舍弃一些。舍弃什么呢,左边瞧一瞧:哇,这么多实力强劲的考霸!右边瞧一瞧:呀,这么多女汉子!正眼再一瞧:怎么还有一批主动单身不愿走入婚姻去的“自梳女”了呢?

  不知这一分析和看法,吴垠康先生以为然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性别歧视 铁饭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