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舜
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莫言建议,将中小学学制从12年改成10年,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让孩子们坐上直通车,在一贯制学校愉快学习。
如果这一建议经过广泛的论证调研,最终能够被实施,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个福音。中国学生长期被困在应试教育的牢笼里,在很小的时候就面临残酷的淘汰式竞争,这种竞争为了所谓的择优录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真正的求知欲,是教育急功近利的后遗症。取消小升初和中考,一方面可以省去中小学阶段较长时间的复习备考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削弱学生之间的零和博弈,对学习和交友都有利,值得提倡。
缩短学制本身是个好建议,不仅中小学应该缩短,研究生教育也应该缩短,目前中国教育的问题不是受教育时间不够长,而是教育质量不理想,尤其是大学和研究生教育,严进宽出的问题仍然严重。缩短学制有利于增长学生对社会做贡献的年限,以及个人的生活幸福指数,从人口学角度说,这也有利于缓解普遍的晚婚晚育现状。
莫言说,6-3-3学制割裂了少年成长连续的发展过程,增加了学段衔接的成本,而小升初考试和中考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和心理压力,由此也衍生了重点班、校外补课等困扰民生的社会问题。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对学生来说,转益多师是进学的良径,多接触不同的环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学制可以缩短,但一贯制并不可取。从家长角度说,事情可能还要复杂得多。只要有应试教育,家长的压力都难以避免,加之中国家长尤其喜欢干预甚至主导孩子的受教育过程,取消了中小学的升学考试,实施一贯制就学,形式上相当于把压力集中在两头:在后端是高考,在前端则是幼升小。这相当于把原来的四场阶段式战役,浓缩成了两场,你说压力是小了还是大了?尤其是幼升小,如果六七岁就要决定孩子未来10年的教育质量,家长敢不倾其所有而争之?
目前在小升初和中考未被取消的情况下,教育资源的分配很多时候已经沦为学区房的争夺战。媒体近日报道北京数十万一平米的学区房,舆论一片哗然,由于优质重点小学资源十分稀缺,就学需求量又很大,“门票”一票难求。拥有一间指定区域内的住房,孩子便可以有资格进入重点学校读书。
教育部长袁贵仁两会上也承认,多校划片不是长远举措,择校问题最终要靠教育的均衡发展来解决。既然如此,我们希望这个问题的解决能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并且给出时间表,不要让广大家长永远活在焦虑之中。学区房说明我们的教育质量差异巨大——如果不存在那样的差距,家长就不必花费巨大的代价去换取一个就学资格——同时学区房也涨不到这种程度。教育改革必须关注这个现象,以取消个别学校的教育特权,平衡教育质量。如果学区房的顽症不治,缩短学制也是然并卵。
(首发公号“家国天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