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替领导捉刀,下班写软文稿?

2016年04月13日09:28  新闻专栏  作者:不是官话  
上班替领导捉刀,下班写软文稿? 上班替领导捉刀,下班写软文稿?

  文/万笔吏妩

  写政府公文的人来写微信广告软文,这样的情境您能想象吗?据说,写这两种文字材料所需要动用的脑组织有所不同,有的左脑用得多,有的右脑用得多。如果跨界从事两类文字材料写作的话,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都得到训练,肯定有利于大脑均衡发展。

  其实,现在坐机关办公室的年轻人,接触网络文字多,鸡汤、广告软文、黄的和不黄的段子,南北风味兼容并包,胡吃海塞。他们上班正襟危坐写严肃文字,玩手机的时候转换到无厘头风格,听多了岳云鹏,下笔自然就有了郭德纲。有的比较老练,两种风格随心切换自如。

  我觉得,非实用文字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对实用类文字写作其实有潜移默化的帮助,《知乎》上那些“神回复”,实际上是对各种问题本质的最深刻、最透彻、最形象的揭示。反过来也一样,如果分不清桃花、梨花、樱花、海棠,对着姹紫嫣红就来一篇莺莺燕燕的文字抒发感情,恐怕不行。

  还有的鸡汤文字,哼哼唧唧一大篇,胡子眉毛一把抓,前后段文字调换秩序,结果差别也不大,啥也不耽误。拜托了!抒发感情也得有点逻辑、有点层次、有点景深、有点全局观好不好!

  道生一、生万物,两种文字材料都写写,拓宽阅读和写作领域,可以触类旁通,可以在文科里找到理工科的乐趣,在理工科里悟到文科的奥妙。这句话我是听别人说的,咱文理科都没读过,说错了别怪我。

  他们还说,两种文字材料都写,时间长了,会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我又一脸茫然,问,下笔如有神是什么体验?高人打了个比方:一提笔,就像早高峰地铁车门一打开,一万匹长颈马往外冲,脑子比笔头快,思路比键盘快,哪儿来得及抓拍!只能抓一漏万,一转身,都没影了,也想不起来了。

  不过不要紧,那些在你脑子里晃过的创新思路、连珠妙语,一定还会在某个时候,尤其是你手无纸笔、也无法敲击键盘的时候,比如开车、在跑步机上、在游泳池里的时候,又悄悄浮上来冒泡了,你说急不急人!

  两种材料都接触,有个好处是,除了工作的圈子外,还可以有另一个以文会友的社交圈,丰富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向领导和同事呈现多样化的你哈!别没听过李瑞英、康辉、郎永淳唱卡拉OK、唱谭维维、唱TFboys,就当他们只会念社论。

  身边现成的例子就有,一同事前些年也在办公室写材料,十年前写公文就甩我几条马路,咱这辈子是追不上了。有了微信才发现,他很会写诗,自嘲“老陈醋”,而且产量特高,一周好几首。

  办公族写闲情逸致文字,可以有无数种打开方式,我不赞成从李清照、张爱玲、三毛这里开始,这些都是纯鸡汤,太浓。

  我建议,还是紧扣当下社会生活实际练练手。

  比如,给你亲朋好友的微店写个小篇幅的广告软文,锻炼你对各种细分市场的认知。别忘了加一句“我是打酱油的”。

  比如,闺蜜结婚,你自告奋勇把婚庆公司的主持人串词拿来看看,加一些更加贴合你闺蜜和她郎君实际的、个性化的、针对性的内容。能不能写得贴切到位,有没有糗事拿出来抖包袱,就看你们是不是真闺蜜。

  如果有广告公司的朋友,你可以试着写个小型的电视广告脚本。如果你颜值足够,说不定还捞个有台词的角色过把上镜头的瘾。

  当然,以下几种情况要收手:

  1.新到一个单位最好不写

  可能你已有一定文字工作基础,但新单位写材料的内容、普遍水平、风格等会有不同,有时差异还是蛮大的,应该集中精力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要求。

  2.手头正忙时少扯闲篇

  全部门的人都很忙,把脑力活干成了体力活,犹如“抢收抢种”,大家在田里战高温、夺高产,你好意思在田边瞎转悠,仰望蓝天,遐想来年红花草和油菜花开遍的愿景。不合适!

  3.领导对你不满时别写

  应该心无旁骛抓主业,主业是安身立命之本。不要等领导说,“你的心思根本没放在工作上!”“你要是能把写风花雪月的精力匀出七分之一写领导讲话稿,也不至于写成这么个爷爷奶奶样!”

  4.上班时间不写与工作无关的东东

  这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上班时间不要写与工作无关的东东,关乎职业道德。即便工资不高,也不行,对自己要有底线。

  (作者为机关干部。首发公号“不是官话”。纸媒、新媒体或微信公众号转载改编,必须事先征得“不是官话”的授权同意,并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领导 下班 政府公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